如何判断你在社交网络上的“环境摩擦系数”?这里有 40 个隐藏指标

“在网络上讨论问题,好像越来越不好玩了。”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感觉。

与此相关的、我们能直接感知到的一些现象是:

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发朋友圈,或者“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杠精”这个流行词出现之后,热度并没有因为网络上的大面积使用而降低,而是直接升级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词;

大家在网上说话时必带的“友军标志”,以及刚火几天就迅速消失的“对喷群”。

在分享和表达成为一种习惯的今天,我们却渐渐达成了另一种共识:网上沟通有危险,发言需谨慎。而这种“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出现”的风险,就可以归纳成社交网络上的“环境摩擦”。在物理学中,摩擦系数的意思是”两表面间的摩擦力和作用在其一表面上的垂直力之比值”,大致可以用来判断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而“环境摩擦系数”则可以理解为上述风险出现的概率高低,即,糟心程度。

当然了,最糟心的情况不在此文讨论范围之内。那种摩擦力太大,通常被称为“不可抗力”。

“环境摩擦系数”的四十个指标

其实,“环境摩擦”是社交网络上许多零碎感受的叠加,直接解释并不是十分容易。为了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词,好奇心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包括「你见过哪些在公开发表意见时的跑偏类型?」「你在网上都有哪些“算了不说了”的时刻?」「在公共议题讨论上,你烦哪种人?」等等,并由此总结出了一份“环境摩擦系数指标清单“,方便你在不跟人吵架的前提下,判断自己在网络上的生存环境的艰难程度。

这些指标主要可以归类成四种:

Part 1:“友军全家桶”

“友军全家桶”这个词,我所曾经在好奇心辞典里介绍过:由于这届人类越来越看不出讽刺, 为了不被较真儿的键盘侠满屏追打,大家不得不在调侃时带上这种以狗头 emoji 为代表的小装置,在发言时用来明确表达“朋友别开枪我是友军”或者“我不是抬杠,只是在说反话而已”。全家桶成员包括但不限于:

各式各样的 emoji、表情包,例如

1. 动物 emoji,比如狗头、猫头;

2. 表情 emoji,比如白眼、耸肩、笑哭、允悲;

3. 文字版 emoji,比如“手动狗头/滑稽”;

比较谦逊的“先给您跪下”版:

4. “如果有哪个地方不对先说声对不起”;

5. “顶锅盖悄咪咪说一句”;

6. “虽然我提到了XX,但绝没有不尊重Ta的意思”;

7. “说这些是想夸 TA,绝对没有恶意”;

耿直一点的“我就是问问没别的意思”版:

8. “真心发问,纯属好奇”; 

9. “非黑非杠,不是KY”; 

10. “只是个人看法,键盘侠求放过”。

举个例子,你原本只想发一句:

“我觉得演员 A 比演员 B 好看。”

那现在,你可能要改成:

“个人审美,两家粉丝轻拍:我觉得 A 动态比 B 要好看那么一丢丢(仅限外表,跟演技人品无关),B 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演员,这样说绝对不是要 diss 谁,也不是要说服谁,其他人完全可以有不同意见。”

写完这段话之后,再把句子里出现的所有名字都换成首字母缩写,末尾再加上三个“溜了溜了” emoji,确保每句话都做到 360 度防杠,然后才敢小心翼翼地发出去。

这些说法确实能有效避开部分雷区,只是比较费劲而已。当然了,愿意使用它们,说明此时的气氛依然处在“可以聊两句”的初级阶段,所以放在最前面谈。

判断方式:以上各类友军标志在你(或者你认识的人)的发言中出现次数越多,“环境摩擦系数”越高。

Part 2:“对话路障”

“对话路障”,指的是近些年来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的那些破坏沟通环境、降低话题质量的奇谈怪论,它们总是能在你想要不带情绪、尽量客观地说事儿的时候, 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有效动摇你继续发言的耐心和信心。我们在「你觉得哪些网络讨论习惯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了?」「你见过哪些在公开发表意见时的跑偏类型?」这两个调查中,列举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行为:

11. 爱贴标签:人形 tag maker,热衷用对错好坏、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标准度量一切,不管怎么解释,都只能得到一句,“这就是XXX,鉴定完毕”;

12. 强行胜利:不管能不能争论出结果,抢先给对方扣上“洗地”“带节奏”“玻璃心”之类的帽子,先行占领道德高地;

13. 以偏概全:用个人经验、比喻俗语、道听途说代替论证,比如“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不可能,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你们年轻人都是这样”;

14. 揣测动机:对人不对事,为少数群体说话都叫“政治正确”,公开维护自身权益一定是“想拿赔偿”。

15. 反正我对:摆证据、讲道理都没用,和自己意见不同的都是“不接受反驳”或者“不喜欢就别看”;

16. 这没意义:把“有用”当成发言的唯一标准,最常说的几句就是“认真你就输了”“这样计较有什么用”“说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17. 都不容易:和稀泥式调解,试图用“就算了吧”“两边都有错”解决所有矛盾;

18. 就事论人:把重点放在当事人身份、人品、教育、外表等无关信息上,比如“被骚扰一定是因为你穿得太暴露”之类的受害者有罪论;

19. 吃瓜上瘾:不管发生什么,只要跟自己没有直接联系,就在评论区花式“求实锤”“坐等打脸”“等反转”,看热闹不嫌事大,仿佛自带小板凳,随时可以坐下来旁观。

20. 乱下结论:强行归因,把每件事都掰扯到“还不是因为穷”“说到底就是看脸”“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之类的理由上。

一次公开发言,只要出现了以上任何一种“歪楼”现象,基本上就难以为继了,最好的情况也只是不欢而散而已。所以,“对话路障”可以算作是环境摩擦的一个直接体现。

判断方式:以上言论,你在自己的时间线/评论区里看到的次数越多,“环境摩擦系数”越高。

Part 3:“放弃表达”,有时是无奈之举

在社交网络上,不管说什么、怎么说,都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也许你本来只想吐槽一句,现在却要跟评论里的那些认识不认识的人解释一整天;或者虽然想说点什么,却只能藏着掖着找个没人知道的树洞倾诉;又或者干脆就把任何想法都放在心里,一言不发最安全……我们在网上越来越谨慎,表达的意愿也越来越低。在「你在社交网络上经历过哪些“算了不说了”时刻?」这个开放式调查中,我们找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放弃表达”的瞬间:

21. 在微博上随便写点看法,突然被某个找上来的网络 troll 人身攻击,混战一番不得不拉黑了事;

22. 想在淘宝上给个差评,担心被卖家骚扰,最后决定啥都不写;

23. 打算给同事的朋友圈留言,又不太愿意被其他人看到,改成默默点了个赞;

24. 本想点评某个明星的糟糕演技,怕被粉丝团发现,生生忍住了吐槽的心情;

25. 在某部电影的豆瓣影评里批评了几句,留言区都是不太友好的“你看懂了吗”“是不是故意黑”;

26. 偶尔想分享一下近况,又觉得“反正也没人在乎我”,索性不写;

27. 在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议题上认真做了知识分享,结果有人上来就回复“太长不看”;

28. 想在微信上跟朋友/伴侣诉诉苦,对方的回复却是“是你想太多了吧”,只好把刚打的几行字又默默删掉;

29. 在朋友圈看到有趣的话题,想去评论一下,又担心跟对方不够熟,不敢贸然表现热情;

30. 有心要跟网络暴力者吵上几句,转念一想“就算回复了也只是两个人对喷而已”,就此作罢。

在调查中,我们的一位读者把这种啥都不想说,“看看就好”的状态总结成另一种形式的“佛系”。刚好,在「你为什么爱用“佛系/废柴/老年人”之类的词自嘲?」这个投票里,排名最高的选项就是“它们戳中了内心的焦虑或无力感”。可见社交网络上的“佛系”,有时并不单纯出于羞涩或社恐,倒更像是经历/目睹过矛盾之后自我封闭的应激反应,可以说是“被佛系”也不为过。

判断方式:“放弃表达”程度越高,越接近一种生活习惯乃至生活状态,“环境摩擦系数”越高。

Part 4:“倾诉对象”,存放信任的空间在哪里

不管沟通和表达的风险有多高,人终归需要一个能说话的对象。比起现实的密不透风,网络的距离感有时反而成为矛盾的软化剂,更能让人寄托信任。读者们在「现如今,你都会和什么人讨论严肃话题?」这个调查下,给出了不少来自线上甚至虚拟的倾诉对象:

31. 网易云歌友:“Ta 跟我都喜欢这首歌,一定也是个有品味的人”;

32. 豆瓣友邻:“稍微正经一点的看法、评论什么的都发豆瓣上,时不时能得到比较走心的回复,还挺感动的”;

33. 知乎答友:能谈一些严肃话题,还能有理有据地较真;

34. 搜索引擎:虽然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有些难以启齿的话题还挺适合放上去搜一下的;

35. Siri/微软小冰:信息秒回、有问必答,而且绝不会因为被打扰而感到丝毫的不耐烦,比人类更体贴的对话者;

36. 手机备忘录:新时代版的手账/日记本。

37. 陌生人:面对不认识自己的人,因为没有了情感压力,反而更能给予/获得更多善意。

当然了,也有一些因为借助了线上沟通方式,关系更加密切的三次元朋友:

38. 生活中的朋友:聚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经常用微信就能聊一整天: 

39. 同事:在同一个部门/ team,比较容易有共同话题;

40. 任何人:有的聊就行,谁都可以,不挑。

虽然这个调查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答案其实是“自己”,不过林林总总看上去,网络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现实生活中朋友的角,所以我们才有了各式各样的“新型互联网友谊”

判断方式:可供选择的线上倾诉对象越少、类型越单一,“环境摩擦系数”越高。

以上就是社交网络“环境摩擦系数”的四十个侧面指标,我们将这些生发于网络之中的行为、情绪、想法汇总,供你自我评估和参考。当然了,环境摩擦系数的高低,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就是你的人格存身之处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徜徉于虚拟空间并乐在其中,还是深受网络之苦恨不得弃它而去,它都已经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无法被分离出你的生活。

祝你好运。

插图:郑舒雅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