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大的恐龙5:超人,海神与白杨树

时光回到一亿年前,中生代的北美洲在很长时间都被宽阔的西部内陆海道(Western Interior Seaway)分割开来,西边的叫做拉玛米迪亚大陆(Laramidia),东边的叫做阿巴拉契亚大陆(Appalachia)。在今天北美洲的东西部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有趣的是,生活在北美洲的恐龙生物群显示出了与东亚地区高度的相似性,角龙类,甲龙类,暴龙类,窃蛋龙类,伤齿龙类等等,不一而足。自然,北美洲也少不了大型蜥脚类的身影。

汝阳黄河巨龙拥有长达293厘米的肋骨,但是这一记录在不久之后就被打破,2007年的一篇文献中报道了一块长达305厘米的肋骨化石,让超龙(Supersaurus vivianea)成了新的拥有最大体腔的恐龙。【1】

背椎化石形态对比,缩放为同一高度,由左至右,超龙(Supersaurus vivianea),迷惑龙(Apatosaurus louisae),梁龙(Diploducus carnegii),重龙(Barosaurus lentus)

事实上,超龙这个物种早在1985年就由古生物学家James Jensen正式命名,论文基于编号为BYU 12962的肩胛乌喙骨,化石的发现更是可以追溯到1972年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在1996年的怀俄明州,一具更加完整的超龙骨架被发现,包括了几乎完整的一套颈椎,一些背椎和尾椎,若干腰带碎片,双侧的胫骨,以及一块长达305厘米的肋骨。

体型复原对比,由上自下,重龙(Barosaurus lentus),迷惑龙(Apatosaurus louisae),超龙(Supersaurus vivianea)

在11年后,这具昵称“Jimbo”的超龙化石(编号WDC DMJ-021)被正式描述。由于标本相对完整,而且美国有大量的梁龙科物种化石作为参考,超龙可以被相当有把握地重建。文章中给出估计是体长33到34米,体重35到40吨,与梁龙科比较纤瘦的体型相吻合,而且作者明确表示了超龙既不是最长也不是最重的恐龙。

梁龙科系统发育

另外,经过几十年的对比研究【2】,所谓的巨超龙(Ultrasaurus)和重梁龙(Dystylosaurus)是超龙的异名,地震龙(Seismosaurus)其实是哈氏梁龙(D. hallorum)。

在诸多的恐龙相关电影中,都会出现一种与众不同的蜥脚类恐龙,它们的前肢长于后肢,躯干较短,脖子高高抬起。没错,它们代表了蜥脚类中的一个演化支,腕龙科(Brachiosauridae),由于身体构造的特殊性,腕龙无缘最大的恐龙,但是其中的一种却可能是最高的恐龙。

腕龙科成员复原

大家注意到上图中最高的是Breviparopus,但是这个属种仅仅建立在1979年发现在摩洛哥一串足迹上,有效信息太少不再讨论。波塞冬龙(Sauroposeidon proteles)在2000年被正式报道,化石仅包括四块关联的颈椎,但是单块颈椎的长度竟然达到了1.4米【3】。

虽然不完整,好在我们可以参考与其相似的腕龙进行复原。由Sanders领导的课题组在报道了化石后,也对其体型做出了估计,其颈长11.25到12米,体长30米左右,身高最高可达17米,体重50到60吨。但作者也承认,如果考虑很可能存在的气囊结构,实际体重会远远小于该估计值。【4】

波塞冬龙生活场景重建 by Herschel Hoffmeyer

进入晚白垩世,角龙类与鸭嘴龙类都走向了巨型化,更加高效的取食方式使得大型蜥脚类的生存空间被猛烈挤压,尽管蜥脚类演化出了体型巨大的泰坦巨龙类,但是大多数化石也仅仅来自南美一隅,而圣胡安阿拉莫龙(Alamosaurus sanjuanensis),则是北美洲硕果仅存的巨型蜥脚类。

1922年Glimore报道的阿拉莫龙正模标本

阿拉莫龙在1922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Charles Gilmore报道,正模标本为出土于新墨西哥州Ojo Alamo组,包括左侧肩胛骨与右侧肠骨,Alamo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白杨树。【5】

阿拉莫龙装架,右下为霸王龙,德州达拉斯Perot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

在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在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得克萨斯州等地都发现了分属不同年龄段的阿拉莫龙的化石。Thomas Holtz在2012年出版的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中估计阿拉莫体长30米甚至更长,但是体重上比较神奇的是用了“大象”作为单位,阿拉莫龙有“eleven or more elephants”这么重,一种曹冲称象的概念?换算一下应该是50到60吨。

Lehman and Coulson在2002年给出的阿拉莫龙体重估计值为32.7吨,但是是基于一个未成年的个体。Fowler&Sullivan在2011年的论文中没有给出估计,但是倾向于阿拉莫龙体型接近于当时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6】相比其他的巨型蜥脚类,研究人员似乎对估计阿拉莫龙的体型大小不太感兴趣,研究大多侧重于它们的个体发育,地理分布等等方面。很多研究人员相信阿拉莫龙是从南美洲迁徙来到北美洲的。

阿拉莫龙生活场景重建 by James Kuether

北美洲发现了属种众多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时间从侏罗纪中晚期一直延续到了恐龙时代的终结。这些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如何与后来出现的角龙类,甲龙类以及鸭嘴龙类共处,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北美洲的植食恐龙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巨型化,这样的问题比单纯的体重估计更加有意义。

下面,我们将回到巴塔哥尼亚高原,开始我们寻找最大的恐龙的旅程中的最后一段。

参考文献

  1. Lovelace, D. M., Hartman, S. A., & Wahl, W. R. (2007). Morphology of a specimen of Supersaurus (Dinosauria, Sauropoda) from the Morrison Formation of Wyoming, and a re-evaluation of diplodocid phylogeny. Arquivos do Museu Nacional, Rio de Janeiro, 65(4), 527-544.
  2. Tschopp, E., Mateus, O., & Benson, R. B. (2015). 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 (Dinosauria, Sauropoda). PeerJ, 3, e857.
  3. Wedel, M. J., Cifelli, R. L., & Sanders, R. K. (2000). Sauroposeidon proteles, a new sauropo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Oklahom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 109-114.
  4. Wedel, M. J., Cifelli, R. L., & Sanders, R. K. (2000). Osteology, paleobiology,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sauropod dinosaur Sauroposeidon.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45(4).
  5. Gilmore, C. W. (1922).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Ojo Alamo formation of New Mexico (with two plates).
  6. Fowler, D. W., & Sullivan, R. M. (2011). The first giant titanosaurian sauropo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56(4), 685-690.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Congyu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