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最贵,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办公楼——世贸中心一号楼(One World Trade Center)开业四年后仍有约 20% 的楼面处于空置状态,招租难度甚至超过同一建筑群的其他几座大楼。
这个局面并不算太意外。2010 年买下世贸中心一号楼产权的 Douglas Durst 曾登报宣称该项目是“糟糕规划和鲁莽决策的遗物”,但当时社会舆论一面倒地认为,不论重建的代价多大、不论曼哈顿是否需要那么多写字楼,重建“自由塔”都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斥资 38 亿美元的世贸中心一号楼以史无前例的投资、规模,以及象征意义回归纽约天际线。讽刺的是,重建后的主楼最终没能继承自由塔(Freedom Tower)的名字,原因是潜在租赁商家忌讳名字太过敏感和政治化。
从设计和建造的伊始,政治和历史就是捆住新世贸中心的两条锁链。原世贸双塔留下的两个大水坑被保留,旧双塔前的喷泉位置也被设计为新纪念馆,这样新楼的可选择位置就很有限。前纽约世贸中心办公总面积达 1290 万平方英尺(约合 119 万平方米),重建后恢复了 950 万平方英尺。
由于承担了纪念馆等商业以外的政治目的,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分配给办公的楼层更少,仅仅为 82 层,远低于同一级别的高楼,连矮它一截的帝国大厦都有 102 层用于办公。
即便这样,办公室租赁业务依旧面临挑战。世贸中心业主 Durst Organization 的高管认为部分原因是世贸中心始终给人一种还未完工的感觉。办公楼、零售商店、交通中心和 9‧11 纪念馆的建造耗费了很长时间。
世贸中心一号楼的租赁主管 Eric Engelhardt 表示,过去 17 年以来这一地块一直在施工。
在租金方面,高昂的建筑成本也让世贸中心不可能降低价格。一号楼的处境则更加艰难些,因为大楼本身的造价还包括纪念馆。
前纽约港务局董事会主席 Anthony Coscia 表示:“这里一半是纪念馆,一半是写字楼,而客户们是不会为纪念馆那部分费用买单的。”
相较之下,更早一年竣工的世贸中心四号楼已经悉数租出,今年 6 月刚刚揭幕的三号楼也已经入驻了近 40%。去年 9 月,Spotify 成为最后一家入驻世贸中心四号楼的公司,47.8 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场地覆盖 14 个楼层,每月租金达 277 万美元。这也让四号楼成为世贸中心建筑群中第一幢 100% 入驻的大楼。
但需要注意的是,四号楼最主要的租客是纽约纳税人而非公司,因为纽约和新泽西港口事务管理局、纽约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局的迁入就占据了 60% 的办公面积。
与此同时,银行等传统的租赁大户已经撤出这一地区,加重了世贸中心的空置率。一名房产经纪曾在四号楼竣工后表示,“我们接到很多科技公司的咨询,但是几乎没有金融行业的。”
曼哈顿的商业中心一直处于流动和迁移中。由于交易不再依赖于纸质股票和支票的交割,华尔街巨头早就可以自由地搬离世贸中心所在的曼哈顿下城。
而原双子塔中的金融公司都已经搬离至别处,比如曼哈顿中城,其中包括菲茨杰拉德(Cantor Fitzgerald)、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和法兴银行等。
9·11 事件后,大量的公司迁往租金更便宜并且没那么拥挤的曼哈顿上城。而现在最受欢迎的是新兴的哈德逊园区,大约 1000 万平方英尺新办公空间让世贸中心的处境变得更艰难。
根据房地产经纪公司 Savills Studley Inc.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里迁入哈德逊园区的净租赁面积达到 670 万平方英尺,迁入曼哈顿下城的净面积为 120 万平方英尺。
从整体租赁市场来看,纽约的写字楼市场仍然疲软。根据 2018 年 2 月的纽约商业地产市场报告,曼哈顿办公楼市场的平均租金在七年内首次下降。商业房地产信息公司 JLL 在 2017 年的报告则指出,纽约市办公室大楼的出租率创七年来的新低。
租户们正在更有效的利用空间,节省租金方面的开支。上周,房地产集团 Durst Organization 宣布与 WeWork 入驻世贸中心一号楼的谈判破裂,因为对方拿到了更好的报价。
新金主也在收缩。第一批入驻世贸中心一号楼的中国企业万通也已经砍掉了 80% 的承租面积。时任万通董事长冯仑曾在 2013 年预言,万通位于世贸一号楼内的“中国中心”能在开业三年后有“很好的回报”,五年后投资回报率在 8%-11%。但入驻不到三年,这一计划就和冯仑本人一样告别了万通地产。万通控股旗下的纽约中国中心减少在新世贸中心 1 号楼的承租面积,由此前的 1.7 万平米缩减至 3200 平米。
世贸中心的重建,究竟是有利可图的房地产项目,还是更接近于一份国家宣言?这一争议在过去 17 年里从未停止。实际上,即使在恐袭发生之前,世贸中心也为空置率所困扰。
世贸中心屹立了 30 年,在它倒塌之前才刚刚开始盈利,2001 年世贸中心的出租率达到了 95% 的历史高点,在此之前港务局一直依靠港口通行费和机场费维持运转。
地产商罗兰德·贝茨(Roland Betts)这样形容世贸中心的项目: “这就是头怪兽,而我们不得不让它吃饱。”
在花费了那么多的金钱,被赋予了那么多象征意义之后,新世贸中心建筑群的未来依然不可捉摸。
57 岁的弗兰克·赫西 (Frank Hussey) 先后参与了世贸中心 7 号楼、1 号楼、4 号楼和 3 号楼的修建工作,过去的 17 年都被投入到这项孕育于悲剧的工程里。但很长一段时间来,他看到飞机从上空飞过时,还会条件反射似地放慢车速。
“那一天的声音依然在回响。”
题图来源:Mario Tama
制图:冯秀霞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