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9 月 11 日下午,总部位于伦敦的非营利智库“碳追踪计划”(Carbon Tracker Initiative)在美国旧金山市区市场街南区(SoMa)的美国书籍装订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发布会,介绍其最新的报告《2020 远见:为什么你应该看到化石能源见顶的来临》。
报告的核心观点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成本的飞速下降,化石能源在它们面前将很快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本世纪 20 年代其全球需求量就将见顶,投资于化石能源及相关产业的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将被套牢,而很多投资者至今尚未充分认识到这场大转型将带来的金融风险。
这是将于 13 日~14 日在旧金山举行的“全球气候行动峰会”的官方附属活动之一。该峰会旨在促进全球国家以下层面——包括地方政府、商界和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在特朗普当局在气候议题上完全倒行逆施,退出《巴黎协定》、解除环境监管的背景下,号召各方“将抱负上升到新的阶段”,确保《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得以实现,避免灾难性的后果。峰会组委会联合主席包括加州州长杰瑞·布朗(Jerry Brown),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常务秘书帕特里西亚·埃斯皮诺萨(Patricia Espinosa),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特使、前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
碳追踪计划这份报告认为:目前太阳能、风能和锂电池技术每一次效能翻倍的同时,成本都会缩减一半,预计到 2020 年,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可再生能源成本都将低于化石能源,再加上数字化技术为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灵活性,让可再生能源本身具备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而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原本就缺少化石能源基础设施,再加上处于地缘政治考虑追求实现能源独立,同时希望减少污染,正在热情拥抱可再生能源,而恰恰是这些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占到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增长的绝大部分。
最后,世界各地的政府政策也越来越倾向于对化石能源严加监管,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在以上各项因素的驱动下,报告估计未来几年当全球能源需求将以每年 1~1.5% 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太阳能和风能需求则将以 15~20% 的速度增长,化石能源需求将在 2020 到 2027 年之间见顶,最可能是在 2023 年。届时,太阳能和风能约占全球能源总供应量的 6% 和电力供应量的14%。目前在很多欧洲国家,新能源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这两个数字,在领先的丹麦,50% 的电力已经是来自光伏和风能。
这场转型对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报告指出,出当前全球化石能源产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据估计约为 25 万亿美元,当市场需求见顶时,这些资产势必寻求解套,而这个过程会给金融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股票和债券市场中至多可达四分之一的企业将直接受到影响,银行业、资本货物(比如燃汽轮机)、运输(比如煤炭港口)和汽车部门将受到冲击。它们将面临价格下跌、更激烈的竞争、兼并重组、资产套牢和评市场降级等挑战。
而那些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将受到冲击,特别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 12 个化石能源收入占其 GDP 比例超 10% 的国家。
“碳追踪计划”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一个由金融专家组成的机构,将自己的使命定义为“让气候变化的风险真实反映在今日的资本市场中”。
2011 年,该机构曾发布了一份受到广泛关注的报告《不可烧的碳——世界金融市场是否正背负着一枚碳泡沫?》,指出只要人类还希望实现到 2050 年比前工业时代气温上升不超过 2°C 的目标,从而避免气候灾难,那么世界上最多可达 80% 的已探明化石能源储量就必须留在地下,不能被烧。而化石能源企业的最主要的资产恰恰是已探明储量,因此只要各国坚持减排目标,那么其中的绝大部分将沦为“被套牢的资产”(stranded assets),资本市场正背负着一个巨大的“碳泡沫”。这被作为全球“从化石能源撤资运动”(Divestment Movement)的一项重要理据,而这场运动关注的最根本问题,还是撤资能引发化石能源产业的解体和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而如今,碳追踪计划这份新的报告,在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之外,进一步将市场因素纳入视野,来预言化石能源产业在气候变化时代的暗淡前景。
报告的作者金斯米尔·邦德(Kingsmill Bond)是碳追踪计划的新能源战略专家,曾在伦敦金融城担任卖方分析师超过 20 年,供职于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 Troikia Dialog 和花旗银行。
邦德在报告中试图颠覆人们的一种错误认识:现在可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还很小,所以离化石能源需求见顶还远着呢,不像是十年以内会发生的事情。他提醒读者:从历史规律看,旧有技术需求见顶的时候,新技术挑战者通常只占市场份额的 2~3%,19 世纪初汽车取代马匹用作交通工具、电灯开始取代煤气灯时都是这样。而更具可比性的例子是,2007 年欧洲热电需求见顶时,可再生能源只占总供应量的 3%。
此外,从一些征兆中也可以看出化石能源部门的衰落。比如,欧洲和美国一些地方的燃煤、燃气发电站已经因为不经济而关闭。再比如,2016 年,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煤炭生产商皮博迪能源(Peabody Energy)申请破产保护,而在此前两年,世界煤炭需求已经见顶。煤炭产业为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准备的产能从未用上,因为后者开始转向新能源。还有就是,2017 年全球 22% 的轿车销售增长来自电动车,尽管当时世界电动车总量只不过是全球 8 亿量轿车中的 300 万辆。这促使 2018 年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商已经为向电动汽车转型承诺了共计 900 亿美元的投资。
因此邦德说:“关键的不是规模,而是价格。”
碳追踪计划并不是持此结论的唯一的机构。报告提到,DNV GL 集团(由挪威船级社和德国劳氏船级社在 2013 年合并成立的国际认证组织)和壳牌在其近两年的能源展望报告中都同样得出化石能源需求将在 20 年代见顶的结论。而 BP、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则认为化石能源需求见顶还要等上一代人的时间,甚至更久。
中国在这份报告中占据一个转型标兵的位置。2017 年,中国风电、光伏产能和电动汽车数量分别达到美国的 1.9 倍、2.6 倍和 1.6 倍。而且已经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制造国和出口国,报告认为这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产业优势,以及更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同时降低了新技术的成本,让印度如今可以效仿。
而可再生能源中除了光伏和风电以外的水力发电和生物能源,以及既不是可再生也不是化石能源的核电,邦德认为它们属于业已成熟的技术,将继续以大约每年 2% 的速度缓慢增长,与光伏和风电不可同日而语。他同时表示对生物能源(biomass)作为电力来源持怀疑态度,因为与风电与光伏相比,它的效率很低,过去几年对生物能源的投资也已经大幅下降。而在他看来核电在能源转型领域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会存在,会缓慢增长,但不会是转型的动力。
现场一位来自忧思科学家联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听众提问,如何看待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推动转型太急,比如把碳追踪计划之前报告中说的“碳泡沫”戳破,或者本次报告中所预言的大规模资本摧毁真的出现的话,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能源转型也就无法实现。邦德表示自己没有答案,肯定会有一定后果,但是希望各方及时意识到风险,恰切行动来度过这个难关。受邀与邦德对话的嘉宾、特斯拉早期投资人埃拉·艾伦普雷斯(Ira Ehrenpreis)则认为,时代转变的时候,大量的机会浮现,当大量资产因为碳泡沫破灭被套牢时,大量的新进入者就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投资公司长期致力于可再生能源投资。
一位供职于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前常务秘书、在职期间促成了《巴黎协定》的克里斯蒂安那·费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发起的 Mission 2020(“2020 使命”)的听众问:一些国家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在投资本国的化石能源,或者在投资国外的化石能源,是不是除了市场因素之外,仍然缺了什么让它们做出真正的转型?邦德认为的确存在这种“惰性”,因此新技术必须有政策的配合。这时,碳追踪计划的 CEO 安东尼·霍布雷(Anthony Hobley)表示:技术和经济拐点重要,政治拐点也同样重要,它有利于为不可避免的技术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可以更快地发生。即将揭幕的全球气候行动峰会就是为了推动这样的政治拐点,而碳追踪计划发布的这些分析报告也是希望可以让政治人物知道经济拐点已经到来了,推动政治拐点的出现。
《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将针对一系列议题发回系列报道。
题图来自 Vidar Nordli-Mathisen on Unsplash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