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婚礼这种号称“大喜”的事情,通常都是全程欢声笑语的。按理说,最团结紧张的婚期刚过,在彻底走进平淡的柴米油盐阶段之前,总会有一段“说啥都开心,做啥也开心”的新婚燕尔期。但事实是,好像并不是所有新人都这么开心:根据华盛顿邮报援引的研究,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出现 post-wedding blues(暂时直译为“婚礼后忧郁”)的症状。
这项研究来自美国鲍灵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和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两位学者。他们在 2015 年对一些新婚女性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大约一半的受访者出现了失望和沮丧情绪;在他们今年发表的另一个调查中,同样有少数(12%)女性出现了抑郁倾向。作者还提到,由于社会文化的原因,女性通常承担了大部分婚礼策划的工作,所以包括这两次在内的多数研究都侧重调查女方,但这并不代表男方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为啥婚礼之后这么快就会不开心?
关于“婚礼后忧郁”(或者也可以叫做“新婚忧郁”),华盛顿邮报总结了这样几个原因:
1. 忙乱结束后的空虚。前文提到的研究说,新人们(尤其是新娘)作为婚礼的主要筹备者,在投入大量时间和感情之后,从紧锣密鼓骤然转向松弛和冷清,很可能会因为短期内失去目标而无所适从。这点也得到了一些受访者们的认同。
2. 婚礼以及婚姻带来的直接影响。但是注意了,这个影响未必是“婚礼办得不好”(受访者们都觉得这不是重点),而是一些更现实的困扰,比如经济压力:结婚仪式只是一次性的活动,但付钱却不是,美好而昂贵的婚礼带来的喜悦,未必能 cover 掉好几年都还不完的账单。至于婚后身份的迅速转变,带来的困惑就更多了。如何保持自我,同时尽到一位合格的家庭成员的义务,这才是更大的难处。
3. 婚礼还拖延了一些次要矛盾。这个观点来自于心理学家 Jocelyn Charnas。她认为,人们经常以“等忙完婚礼(或任何重大活动)再说”为由,推迟其他能引起焦虑的事,比如换工作、搬家、考证等等。但结婚也只能暂时掩盖矛盾,压力不过是从婚前转移到了婚后。过去现在的各种麻烦积压到一起,焦虑自然跟着 double。
如何减轻忧郁?这里有几个可以举一反三的办法
那么,结婚前后这一小段时间里,到底应该做点啥,才能从不愉快的情绪中走出来?Jocelyn Charnas 也给了 4 个建议:
1. 提前调整预期。新婚固然值得高兴,但不高兴的事也没必要回避。与其等到换下礼服的一刻才意识到要从云端降落人间,不如多点心理准备,之后也会少些郁闷。
2. 有技巧地策划婚礼,不要让它占据过多的精力。比如,跟家人/伴侣商量好,每天只在特定的时间讨论它;或者,每周至少有一天放个假,给自己一点不受打扰的自由。这样做看上去好像有点不顾旁人的“面子”,但是认真想想,婚礼其实就像一个复杂版的 to-do list,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本质上跟“几点钟睡觉”“什么时候去运动”没有区别,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举行,最终决定权就应该在自己手里。
3. 两个人一起寻找新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去哪里度蜜月”“要不要一起养猫”等等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也可以是“未来去哪个城市打拼”“房子想要什么样子的”这样宏观级别的家庭战略。总而言之,既然婚姻的本质之一是“选择共同的生活方式”,那“拥有共同的追求”自然能让双方在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元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4. 最后,Charnas 说,如果观察到自己/伴侣的抑郁状态持续超过半年,那就说明可能已经超过了单纯的“一时情绪”的范畴,而是比较严重的关系问题或者心理障碍,最好能向专业的医护资源求助。
看到这儿,你可能也意识到了,所谓的“婚礼后忧郁”的重点其实不是 wedding ,而是 blues,它不过是人之常情的一种展现方式,不只婚礼会有。即便你避开了“结婚”这件事,只要经历过任何形式的境遇切换,哪怕是过个节回来上班,都一样难免类似的心理落差。不过这事儿倒也不是特别可怕,就算是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在盛大婚宴之后说不定也得失落好一阵子。说来说去,人生起落落落落落,无非就是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不是吗?
题图来自:Giphy © The Simpsons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