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加上神经控制器,有朝一日也许会被用做搜救工具

蟑螂无孔不入也不都是坏事。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人员 9 月 6 日宣布,他们成功给蟑螂加装了神经控制器,通过远程操控蟑螂来搜救倒塌建筑物内的人。

这个神经控制器比一只普通蟑螂的身体还要小,像书包一样伏在蟑螂的背上。在这个微型的电子“背包”里有一个微电路,它的电线可以连接到蟑螂的触角。工作人员给蟑螂发送的轻微的电荷可以由此向神经组织进发,让蟑螂误以为自己碰到了障碍物,从而朝另一个方向移动。

蟑螂“机器人”示意图,图片来自Inverse

当蟑螂在废墟中向前移动时,行进路径与前行速度都会被微电路收集起来,再通过电子“背包”上的微型蓝牙天线传送给工作人员。看似微弱的信号实则非常强大,因为它来自外面的无人机,可以穿透厚厚的墙壁,让工作人员用普通的手机就能轻易地捕捉到。依据这些信息,工作人员就能够推断出蟑螂的轨迹了。

接着,他们再相应地调整电荷来刺激蟑螂,向它发送适当的电子脉冲,使蟑螂转向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方向。测试表明,当蟑螂的右侧触角受到刺激时,它会向左移动,反之向右移动。不过在人工第一次刺激后,蟑螂的运动强度会下降,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下电子脉冲刺激到了蟑螂的右触角,它就会向左转,但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蟑螂转动的角度就会越来越不明显,这也是研究人员打算继续改进这个系统的原因。

其实早在 2016 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开发了一种绘图系统,以类似的方式让蟑螂、计算机和无人机一起探索倒塌的建筑结构来寻找受害者。但这次的独特之处在于,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四通道的微电路来控制对蟑螂的刺激程度;蟑螂在受刺激时,神经肌肉会有所反应,该系统还可以提供这方面实时反馈。这些细节会让监控蟑螂、控制蟑螂运动变得更容易。

“从搜救到国防,很多地方都在用蟑螂作为微型‘机器人’。” 参与开发了该电路的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 Abhishek Dutta 说道。之所以会选择蟑螂,是因为它们的运动形式独特,可以用身体摩擦腿部爬行,每秒能移动 20 个身体的长度,几乎不能被其他物种代替。

题图来自Pixaba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