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时间的感知是相对主观的,如“白驹过隙”。对成长的感知也是如此,在研究所关于“时间相对论”的调查里,你可以看出不同阶段人们对自己年纪的感受偏差:
“刚过 18 岁感觉自己的独立人生刚开始,然而过了 20 岁开始感觉自己快奔三了”
“今年 24。感觉我们这一代没有青年期,直接从未成年直接到了中年危机”
“刚过 20 的时候总爱伤春悲秋觉得自己快 30 了,到了 30 发现自己懵懵懂懂的好像才 20 ”
……
这种主观年龄和实际年龄的认知偏差并非个例。今年 6 月,弗吉尼亚大学的 Brian Nosek 与 Nicole Lindner 合作的研究调查了人一生中对自身年龄感知的变化情况:正如小时候的我们急着长大,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更大,而年纪越大(自 25 岁开始),大多人会开始觉得自己比实际上年轻。并且这种主观与实际年龄的认知差异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调查中有 60%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里想的是如何变成熟,但 26 岁的人里有 60% 却想着如何年轻。
Brian Nosek 进一步指出,“认为自己比实际年纪更年轻”——这种心态会影响人们的日常大小决定,而这种主观能动性会比客观年龄能更准确地预测人的身体状态,因此它在人的一生中都发挥着潜在的重要影响。
“觉得自己年轻”是一种心理自卫形式
毫无疑问年轻的心态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除了会降低抑郁风险和改善心理健康,有心理学家推测称,低龄化的自我认知是一种自卫模式,它会保护我们自己免受关于“上了年纪就不中用了”这种刻板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 Anna Kornadt 研究所显示出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当你在不同领域中,你的主观年龄的感知是变化的,当关于年龄负面的刻板印象最严重的情况下,比如切换到工作状态、问及财物情况时,人们的主观年龄会偏低。
秉持着自己“虽然我可能已经 65 岁但我觉得我只有 50 岁”的想法,意味着摆脱在工作领域中“年纪大了,已经 out 了”的负面印象。Kornadt 还发现,主观年龄较低的人倾向于以更积极的方式想象未来的生活。通过调节心态来摆脱社会对衰老的悲观看法,让我们对未来更加乐观,这种自卫反过来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觉得自己年轻”是对自身发展有好处的。
有这种想法并不意味着幼稚或不成熟
一项为期十年的研究发现:情绪变化对于那些主观年龄较小的人来说并不明显,而在认为自己更“老成”的人当中情绪波动和极端观点会更为明显。换句话说认为自己年轻的人性情更稳定,他们会容易享受到衰老带来的积极改变,所谓“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些历练的增长并不是以消磨殆尽年轻的健康和活力为代价的。所以说,那些遇事感慨着“我还是个宝宝,为什么要这么对我”的人,也并不是真的像字面意义一样在逃避现实,而是以近乎自嘲的积极心理来应对改变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
不仅是一种心理作用,更是生理表征
觉得自己“老”的人更容易生病。
在另一项研究中,蒙彼利埃大学的 Yannick Stephan 共追踪了超过 17,000 名中老年人,其中平均来说觉得自己比实际的年龄小 8 岁,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更“老成”,这种想法的后果有点严重——在控制了教育、种族和婚姻状况等变量之后,相比于那些感觉自己年轻的人来说,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大 8-13 岁的人死亡风险增加了18-25%,也更经常地去看医生。
比实际年龄感觉更年轻的老人大脑也会更年轻,他们在记忆测试中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分数。此外,他们通常觉得自己身体状态好,并且不太可能感到沮丧——这可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更是因为他们的额下回和颞脑回的灰质体积也更大。
Anyway,如果时常感觉到自己“过分老成”,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健康预警信号,这可能意味着你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日常生活习惯了。
题图来自:Giphy @ birthday bot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