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影响作物营养价值,全球营养不良人数将因此增加

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洪水、干旱、温度和生态系统的改变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而造成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还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降低它们的营养价值。

已有多项研究指出这一点,比如今年 5 月,Science Advances 期刊发表了一项由中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来自农学、环境和公共卫生多个学科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它通过田间实验证明,本世纪地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将降低大米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造成潜在的公共健康问题。该研究发现,与当前浓度相比,假设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568~590 ppm,蛋白质含量平均减少 10%,铁减少 8%,锌减少 5%。此外,它还首次发现,多种 B 族维生素含量也会下降,幅度在 13~30% 不等。 

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两位研究人员在 8 月 27 日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网站上的一项研究则试图弄明白,这种变化将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研究假设了一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较快的情况,到 2050 年从现在的略高于 400 ppm 上升到 550 ppm,并假设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发生改变,那么届时全球将有 1.75 亿人缺锌,1.22 亿人缺少蛋白质,此外,14 亿原本就面临缺铁风险的育龄妇女和 5 岁以下幼儿的铁的饮食摄入量将降低 4% 以上,这使他们面临更高的罹患贫血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其中印度的负担最为沉重,估计将有 5 千万人缺锌、3 千 8 百万人缺蛋白质,5.02 亿女性和儿童易患铁缺乏导致的疾病。其他南亚、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国家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从 1959 年开始记录的基林曲线(Keeling curve)显示了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快速升高,从起初的 316 ppm,上升到如今的超过 400,并很可能在本世纪中期超过 500,相当于前工业化时期的将近两倍。线条的锯齿体现的是每年的冬夏差异,但是总体趋势是升高。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总体而言,人类从植物中获取绝大多数所需的营养素,其中包括 63% 的蛋白质,81% 的铁和 68% 的锌。目前全球有 20 亿人目前至少缺少一种营养素,而他们的状况将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而更加堪忧。研究同时指出,在降低作物营养成分的同时,二氧化碳并不会减少其热量,所以本质上,是营养素与热量之比降低了,因此如果试图仍然从这些作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那么人们就得摄入更多的热量,而这又将带来肥胖和其他新陈代谢问题。

这向全球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提出了新的课题。报告的作者们提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对作物中的营养水平和人口营养缺乏状况进行长期监测,也需要通过选育种和改变种植技术来加强作物的营养密度,当然,最根本的还是控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哈佛的这项研究评估了 151 个国家和 225 种食物,比之前的类似研究更加全面,而且力图掌握人们真正在吃的食物,同时区分不同年龄和性别成员的饮食习惯,以求得出尽可能准确的估算。

关于哈佛研究的深层启示,作者之一 Samuel Myers 在一份发给《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新闻稿中说:“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行星卫生(planetary health)’的核心原则——我们不可能在干扰我们已经适应了数百万年的生物物理(biophysical )条件而不去预见这对我们自己的健康和福祉的影响。”

题图来自:meriç tuna on Unsplash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