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粮食增产,美国曾立法推动全民“找屎”,太平洋中的一个“粪岛”后来成了军事要地

本文来自云无心的微信个人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在茫茫的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距离美洲和亚洲的距离差不多,被称为“中途岛”。就岛本身而言,它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它的成名,是因为二战中美国和日本在那里打了一仗,就是著名的“中途岛战役”。

图片来自Wikipedia

图片来自Wikipedia

今天要聊的不是二战,也不是这场战役,而是这个岛是怎么发现的。

人类驯化种植粮食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不过在前面的几千年中,耕种技术进展缓慢。在十九世纪之前,人们对于“施肥”都只有极为朴素的经验,比如把动物的粪便和腐烂的植物放在地里,或者用豆类和其他粮食间种或者轮种。直到19世纪,科学家们才搞清楚动植物体内都有大量的氮元素,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吸收氮肥。粪便和腐烂的植物是天然的氮肥,而豆类植物的根系中栖息着根瘤菌,能够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氮肥。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加,靠开垦更多耕地来增加粮食的传统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即增加亩产量,就变得极为迫切。当时人们已经明白:在当时的种植基础上,只要施以充足的肥料,就能够大大增加产量。有的时候,这个“大大增加”甚至多达数倍。

然而肥料的来源却是个大问题。靠动物的粪便显然作用有限——那个时候养殖动物有限,而大量养殖动物也需要饲料,而种好饲料也需要肥料。种植豆类作物来“固氮”也不是好的出路——种植豆类本身也需要土地而精力,而豆类本身的产量不高,对于“吃饱”的贡献并不如其他的谷物类作物。

在南美西岸的海洋中存在着许多海岛,上面有许多海鸟与蝙蝠。千百年来,这些海岛上沉积了厚厚的鸟粪,有的地方甚至有几十米。人们发现,这些鸟粪中含有丰富的硝酸铵,肥效是普通粪肥的几十倍。于是,这些鸟粪就成为了主要的农用物资。在1850年代,英国进口的鸟粪最多的时候达到了每年20万吨,而美国平均也超过了7万吨。

但是,这些鸟粪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才有那么多的。在人类的疯狂开采面前,它们实质上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些岛上的尿肥,也就逐渐枯竭。

1856年,美国政府通过了一个《鸟粪海岛法案》。这根据这个法案,任何美国人、在任何地方发现的鸟粪岛屿,只要该岛无人居住、也不归属任何政府,就可以占有并且进行开采,而政府将会为这种占有和开采提供保护。于是,“找屎”成了当时的“创业风口”,无数企业家在太平洋里疯狂寻找有鸟粪的荒岛。据记载,大约有100个“粪岛”依据这个法案成为了美国的领地。

1859年7月,一位船长在太平洋中发现了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无名小岛,根据这个法案宣布占有了它,并以自己的名字“Middle brooks”为之命名。

不过,他可能只是宣告了占有这个岛,而没有开采上面的鸟粪。毕竟它距离美国太过遥远,或许也要考虑开采和运输的成本。到了1867年,另一位船长获得了这个岛的所有权,把它改名为“中途岛”(Midway Island),意为美洲到亚洲的中途。因为这个位置,它就有了重要的军事价值,导致二战中美国和日本要争夺它。这,就是著名的“中途岛战役”。

图片来自Wikipedia

图片来自Wikipedia

那一百余个通过《鸟粪海岛法案》成为美国领地的岛屿,鸟粪被采完之后也就失去了经济价值,美国政府后来也放弃了它们中的大多数。而中途岛因为二战中的那场战役而名扬天下,也成为了那些没被放弃的“粪岛”中的一员。现在,它被作为了一个“国家野生生物保护区”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