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源源不断的销售力 | 读书笔记征文

本文是「少数派读书笔记征文活动」的第 8 篇入围作品。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如何提升卖方的销售力

在喜剧界,搞笑艺人创作的笑料可以分为「普遍适用性」和「容易厌倦型」。所谓容易厌倦型,就是我们常见的「俏皮话」,或者说是现在的突然流行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刚出来的时候可以使观众十分有新鲜感,也很容易逗笑观众,但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容易被消费者厌倦。拿我们的春晚举例子,每年春晚也有大量的小品、相声使用了网络流行语,但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根本不觉得好笑,就是因为网络流行语就是「俏皮话」似的笑料,已经被观众厌倦了。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笑料,叫「普遍适用型」笑料。这些笑料有固定的铺垫、陈述、反转等方法、套路,我们中国的相声界对这种笑料的创作方式炉火纯青,如说相声常见的手法:「抖包袱」。抖包袱的方法大概有三翻四抖、违反常规、阴错阳差等 20 多种,但是创作的笑料却不计其数,不为观众厌倦。

比较高超的相声演员,如郭德纲,则是能同时把「俏皮话」型的笑料和「普遍适用型」的笑料结合起来,在经典相声的基础上,加入现在流行的「俏皮话」,通过演员深厚的表演、语言能力表述出来,不仅能取得观众的欢心,也不容易被观众厌倦。

在现在的消费者市场中,企业的经营主们,也面临着和喜剧界一样的问题。消费者就像观众厌倦了老旧的笑料一样,也厌倦了企业的老产品。产品变得不被消费者认可,自然也不会被消费者购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命力逐渐衰减,急需开发出新的、被消费者喜欢的新产品,但是却没有开发方向。

企业主该怎么做,才能像源源不断创造出被观众喜爱的笑料的相声演员一样,开发持续被消费者喜欢、也就是具有销售力的产品呢?

7–11 的经营者在《零售心理战》中告诉了我们两个创造销售力的企业经营原则:

「应对变化」与「贯彻基本」

  1. 应对变化:紧跟消费者的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
  2. 贯彻基本:始终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

应对变化

如何应对时刻在变的消费者需求呢?

如果你告诉一家被消费者抛弃了的企业,它被市场淘汰的原因是因循守旧,不懂得保持变化以应对消费者需求,它的企业主可能会十分困惑的回应你:我就是在一直保持变化啊!

是啊,每个企业主都知道要保持变化以应对消费者,也在兢兢业业的工作,那么他为什么还是被消费者抛弃了呢?

因为人们总是受制于过去的经验,尤其是过去的成功经验。人们总是习惯总结学习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中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努力奋斗的精神会始终被铭记于心。但是,这些成功经验也是驱使这些企业主在面对未来的变化中,继续使用同一种方法,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方法在潜意识里被运用,当局者甚至全然注意不到这一点。事实证明,无法忘记历史成功经验的人,极少具有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越有过成功历史的人,越是如此。这被叫做「被成功复仇」。

这就是应对变化最大的敌人:思维定势。

有这么一个潜水员的故事:有一名潜水员在下潜到 50 米深的海底时,不小心掉落了一罐百威啤酒。但是由于百威的鲜艳的红色瓶身,这名潜水员立即发现了这件事。而事实上,在这种程度的水深之下,光线几乎无法到达,潜水员不可能分辨出百威瓶身的颜色。这是由于它脑海中「百威=红色」的固定认知,导致它看到了理应无法看到的红色。

可见思维定势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把这个红色的瓶身比喻为消费者需求大的变化,就不难理解企业主们受制于历史经验时的判断和想法了。无法应对变化的人,并不是不愿意去观察变化,也不是看不到变化,而是即使仔细观察了,也看不到变化的真正模样。

如何应对变化呢?7–11 的经营者铃木敏文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方法,叫做:「打破前定和谐」。

前定和谐是哲学概念,基本含义是:上帝在创造时间万物时,预先让万物的发展变化保持和谐,以此保证世界运行的秩序。在日本,前定和谐也被引申为:

任何人都按照预定的进程发展,所有行动的结果也皆与预期无异。

世间的万物按照前定和谐的方式稳定运行,而在没有竞争的市场中,各个企业也在按照它过往的成功经验,良好的经营着。但是现在的市场充分竞争,没有企业是「前定和谐」的,都必须打破以往的成功经验,以应对竞争的市场、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打破以往的成功经验,就必须要有新的经营方法、新的产品来对企业进行革新,这也就是创新。创新很难,创新不足,可能仅仅是从「A」到「A+」的小变化,并没有给消费者多么耳目一新的感觉,消费者也许并不买账,创新太过,可能又过犹不及,风险极高。

那么企业该如果做到恰到好处的创新呢?答案就是使用「打破前定和谐」的方法。

有这么一个例子:在欧洲的冬季,人们喜欢在可可中加入少许黄油,这样可以让可可的又味变得更加浓郁香甜。而在日本却鲜有人知道这一方法。本书作者的朋友秋元康想到,如果提出「从秋天到冬天的漫漫长夜中,一首拿着加入些许黄油的温可可,一手捧着文库本(一种 A6 大小的书)阅读的概念,这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必定让很多人感兴趣。

可可是常见的饮品,黄油、文库本同样也不新奇。但是在三者搭配后,却产生了全新的创意,这个创意不是「A」到「A+」的小变化,却也不是让消费者完全不理解的陌生概念,它就是非常恰到好处的创新,是从「A」到「B」的突破。

7–11 做了很多类似于「可可、黄油、与文库本」类似的打破前定和谐的事情。

7–11 作为现在最大的连锁便利店,深受消费者的喜欢。不过在 7–11 创办时,日本社会正处于大型超市蓬勃发展的时期,社会并不看好便利店模式。当时因为受到大型超市的挤压,不少便利店纷纷关门,在这种形式下,7–11 打算进入便利店市场,在当时来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但是 7–11 的经营着铃木敏文通过「打破前定和谐」的方式,将便利店的「便利」与「三餐购物」结合起来,创造了便利店全新的业态,正是这一个创新举动,使得便利店整个行业的业绩触底回升,开启了「便利店的复兴」时代。

此后的经营中,7–11 做了大量的工作,将「便利」与「三餐购物」这一定位贯彻到底。比如开启便民送货服务、代客交水电费服务、便民 ATM 取款机等各种工作;同时开发大量的高品质便当、快餐、速食等等,这些工作成果让专家都惊叹:便利店竟然可以做到如此地步!

不仅如此,7–11 在新产品开发的原则上,也进行了「打破前定和谐」的思考。

企业主在开发产品时,通常会面临着一个「高品质」与「便利性」的权衡,到底是应该开发品质较低、面向与大众市场的产品,还是应该开发高品质、面向高收入人群的产品呢?

企业主在这两个选项中纠结的不知所措,但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还有第三个选项:开发高品质、面向大众的产品。

第一种和第二种选项是大量企业中的思考方式,这也带来了在这两个选项中,有着大量的竞争,而第三种方式这是一个新的空白市场,对于顾客而言,这正好抓住了他们的潜在需求。

7–11 在第三种选项的指导下,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不断的带给消费者惊喜。靠着这些,7–11 甚至超过了星巴克,成了日本最大的咖啡零售商。

我们身边就有类似于 7–11 的一家企业:小米。

7–11 是传统的便利店吗?并不是,它什么都卖,甚至还开银行,在每个店里面装上了 ATM 机。那小米是一家手机制造公司吗?当然也不是,小米也什么都卖,电视机、净水机,路由器、充电宝,什么都有。

同样的,小米也遵循着和 7–11 同样的产品开发理念:开发高品质,面向大众的产品。7–11 便利店的关东煮、咖啡称霸日本,小米公司的充电宝、手环也是做到了中国市场销量第一,而且和 7–11 一样,产品品质都远远超过了同类产品。

某种层面上讲,「开发面向大众的高品质产品」模式,正是现在我们一直在说的「消费升级」。

贯彻基本:始终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

像应对变化总会面临」思维定势「这个敌人一样,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同样面临者一个巨大的敌人:为顾客着想。

有一个笑话,大家也许都听过:一对情侣晚上河边散步,清凉的风吹来,女生说:我有点冷。男生听到后,马上说:那我们跑步吧,跑一跑就不冷了。

这里的男生有什么问题呢?

也许在男生看来,的确没有问题,你说冷,那就跑一跑,这样就不冷了嘛。

但是其实男生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了他是在用「为顾客考虑」在想问题,而不是「站在顾客角度」想问题,如果站在女生角度思考,就明白,女生自己知道怎么解决冷的问题,甚至可能她都不冷,她是在想要你给他关心。比如说抱一抱。

「为顾客考虑」和「站在顾客角度思考」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一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给企业要给消费者的产品,而第二种是站在消费者立场,给消费者自己要的产品。

企业开发产品如果陷入了「为顾客考虑」模式,就会有一大堆为顾客考虑的理由,比如要为了消费者安全、为了更方便的提供售后服务、为了保证产品稳定运行,等等等,但却没有考虑,消费者最简单的需求其实就是是使用这个产品,而这些考虑,全部变成了消费者使用这个产品的阻碍。

这两种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前一种模式脱离了消费者,没有满足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便利店在做促销的时候,经常有一种促销方法,比如买一送一、加量不加价等。但在当今日本,随着少子化情况的加剧,家庭人又在逐步降低,加量不加价已经不是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了。商家一味的认为加量不加价是在为顾客考虑,多实惠啊。但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这是企业强加给我的实惠,我家里人又不多,根本不需要一次买这么多量。

现在的中国,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消费者不缺企业促销赠送的东西,但想着反正是送的,也许就接受了。这种促销,能达到企业预想的效果吗?

「为顾客考虑」,根本上是卖方优先的思考模式「以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将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的。但如果是「为顾客考虑」,其实说的是「企业在为顾客考虑」,企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满足消费者需求。

前面有说,7–11 通过「打破前定和谐」的方式将自己定位为「便利+三餐购物」的新型便利店,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其中有一项努力,就恰好说明了「为顾客考虑」和「以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两种模式下企业做事的不同。

7–11 曾经开发过一款「红小豆糯米」的饭团,在这款产品上市前的品尝会上,董事们发现,这个饭团并没有迟到平常的香糯又感。

于是铃木敏文叫出负责人,问怎么回事。原来传统的「红小豆糯米饭团」中的糯米是蒸出来的,但是 7–11 的工厂中没有蒸红豆的器具,便用了煮的方式。同时负责人表示,他们在煮红豆的水量、温度、时间、压力、火候上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现在的又感,已经是最接近蒸出来的红豆的结果了。

这位负责人其实就是站在「为顾客考虑」的角度在思考问题。尽管他实验了各种方法,做出来最好的又感,但是却没有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的方式想问题。因为当消费者吃到这个「红小豆糯米」时,只有一个感觉:不好吃。

消费者可不会管你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铃木敏文当即要求负责人,「红小豆糯米」必须用蒸的方式制作,同时为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加工厂都配备了专用于「红小豆糯米」的新设备,这些投资不是小数目,但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却也是很值得。

只需要「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不需要考虑竞争对手有人说,要取得市场,光「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是不行的,还要观察竞争对手,把竞争对手打败才行。

铃木敏文认为:与其关注横向的同行,不如一心一意的面对消费者需求,真正的竞争对手恰恰是瞬息万变的消费者需求。

同时铃木敏文也提到了一个「跨界打劫」的概念。即使把竞争对手都打败了也没有,也许突然一天,你就会被某个不相关的行业颠覆。拿报纸举例,也许你把其他的报纸都打败了,但是突然一天,智能手机把你整个行业掀翻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新建立「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思考新事业连锁」的概念。所以,报纸业也需要去开发手机 APP,哪怕将来你的报纸一张也卖不出去了,你要你能在手机上满足消费者看新闻的需求,你一样能好好活着。

同样的你可以发现,小米正是遵循者这一概念,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建立了围绕着手机电子产品的事业连锁。

如何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

说了这么多,该怎么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的简单:每个人自己都是消费者,多观察自己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者,想一想当你走到超市的时候,你是如何选择别家的产品的呢?可能你会发现一些显而易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甚至你都会想,难道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就不会站在消费者角度想一想、亲自用一用这些产品吗?

其实别人用你生产的产品,何尝又没有这样的想法呢。

可以尝试观察自己,把头脑恢复成空白模式,自己就是消费者,重新审查你眼前的产品,这样就能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