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医学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其中“切”是指“摸脉象”。因此很多人都会认为只有中医看病时才会把脉。
但其实学习现代医学的医生有时也需要“把脉”,好多病从脉搏的变化里都能找到线索。听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就“炸了”——“把脉除了数个心率,还能摸出啥?”
把脉真的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专利,学习现代医学的医生也要学习脉搏的检查,比如《诊断学》里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了这个问题。我今天就来好好跟大家介绍一下。
现代医学是如何“把脉”的?
脉搏的检查主要是靠手指触诊,也可以用脉搏计来描记波形。检查的部位不只局限于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部位根据病情都有可能需要检查。而且两侧的脉搏需要进行对比,如果血管出现病变,两侧的脉搏可能会明显不同,比如缩窄性大动脉炎。
检查脉搏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得到许多信息:
脉率
也就是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大多数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频发早搏时,由于部分心脏收缩的搏出量低,不足以引起周围动脉搏动,这时脉率就会少于心率。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在60-100次/分钟,有少数人会偏慢,为50多次/分钟,儿童较快。
如果心率明显比平时快,在排除了生气、激动、运动后等原因后,要就考虑有无发热、甲亢、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等病理性因素。
脉律
脉搏的节律可反映心脏的节律。有心律不齐者,脉律也不整齐,通过脉律可发现心律失常。
比如心脏早搏呈二联律或三联律,脉搏也可形成二联脉、三联脉;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以发现脉搏脱漏(称脱落脉);有心房颤动者,脉律绝对不规则,脉搏强弱不等,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
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
脉搏的紧张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关。
用两个手指按压在脉搏上,近心端的手指用力按压,阻断血流,使远心端的手指触摸不到脉搏,通过施加压力的大小及感觉的血管壁弹性状态可以大致估计血压的高低(特别是血压过低的快速判断)。
如果将桡动脉压紧后,远端手指虽然触不到动脉搏动,但是可触及到条索状的动脉存在,并且硬而缺乏弹性,则能够提示有动脉硬化。
强弱
脉搏的强弱与心搏出量、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相关。
脉搏增强且振幅大,是由于心脏搏出量大、脉压宽、外周阻力低所致,常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脉搏减弱而振幅低,是由于心搏量少、脉压小、外周阻力增高所致,常见于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休克等。
脉波
通过仔细触诊大动脉(如肱动脉或股动脉),可发现各种脉波异常的脉搏。如果能用无创性脉搏示波描记,可以更直观。
脉搏波形种类比较多,这里只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
-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如水冲急促而有力,检查者紧握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过头部可明显感知。这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返流所致。常见于甲亢、严重贫血、脚气病、主动脉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等。
- 交替脉: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一般认为是左心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是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心脏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左心室排血量也减少,形成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触及,故又称“吸停脉”。
- 无脉:即脉搏消失,可见于严重休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某支动脉闭塞。
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更精密的设备,通过脉搏检查测定更多项目,这是其它检查难以替代的。
比如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前者可以很好地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后者可以用来评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阻塞的程度。
脉搏检查更加方便、廉价、快速
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心电图、彩超、CT等越来越先进的诊断设备,脉搏的检查显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它也有着其固有的优势,那就是方便、廉价、快速。
比如,一个急救的病人送入急诊室,通过初步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呼吸、摸一下脉搏,就能迅速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危重,是否需要优先处理。
医生在检查一般病人的时候,如果感觉有必要,也会很快地摸一下脉搏,如果感觉有异常,大多会要求病人进一步做详细的检查以确诊。但是脉搏检查相对模糊而不够精确,所以其结果医生很少会专门向病人提及。
其实,在现代医学临床基本功训练中,体格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脉搏的检查也是这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许多跟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都可能体现出脉搏的异常变化。
医生通过问诊和详细体检,大多数疾病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诊断。化验室检查和各种仪器设备的辅助检查,其作用是让诊断更精确,这也是因为现代人对自身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只要条件允许,自然应该用。
许多人却只注意到了现代医学使用的高科技检查设备,误以为离开了这些仪器设备,医生就不会诊断疾病了,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作者:郑堃(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题图来源:123RF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春雨医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