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几十万人死于溺水,这种不靠谱的急救办法救不了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少年”,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溺水悲剧发生,几乎一切有水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溺水。美国统计了1999年到2006年溺水的场所,其中31.0%发生在自然水域;在非自然水域中,有14.5%发生在游泳池,另外还有9.4%发生在浴缸中。

与这样的悲剧同时进入人们视野的,还有溺水后急救方面的谣言,最典型的比如说《十分钟!倒背溺水儿奔跑跑赢死神》,但这种方法在关键时刻却救不了命。

不靠谱的急救办法从哪里来

这得从古代的医学典籍里寻找蛛丝马迹,比如宋代的宋慈在《洗冤集录》中就记载了“救溺秘诀”倒挂吐水法:“又屈死人两足着人肩上,以死人背贴生人背担走,吐出水即活”。非常近似的说法也见于唐代《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及元代名医危亦林的著作,即唐宋元三代的医学界都提到了这个方法。

宋朝人宋慈原著, 阮其新补注《补注洗冤录集证》中的人体骨骼图。《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书 | wikipedia

宋朝人宋慈原著, 阮其新补注《补注洗冤录集证》中的人体骨骼图。《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书 | wikipedia

甚至一直到民国时期弘化社流通的《青年修养箴言》中还有近似的记载:“可以将死者横卧于牛背上,牵牛走动腹中之水自然会从口中流出,再用生姜汤灌下,并用生姜檫其全身,慢慢可以救活,如果没牛,可以让活人依上背起轻跳,效果更佳。或用一口大锅让其卧于大锅上,作用一样。”

但这种方法能够奏效的情况多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古人在尚未理解血液循环与呼吸的原理的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发现真正有效的救人方法,偶尔因此获救的孩子只是恰好溺水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罢了。

预防一个主要杀手

正确的办法是,当溺水者被从水中救出之后,首先应该迅速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异物,保持气道通畅。然后迅速检查溺水者有无呼吸心跳停止,如已经出现这种情况,需立即开始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同时迅速送往医院,在转运途中,不要停止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救生员心脏复苏术(CPR)训练 | wikipedia

救生员心脏复苏术(CPR)训练 | wikipedia

目前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动脉,而静脉由于萎陷及静脉瓣(有点儿像液压系统中的单向阀)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从而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心脏复苏术示意图 | wikipedia

心脏复苏术示意图 | wikipedia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胸外按压尽量不要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降低。

每分钟进行100次的胸部按压 | wikipedia

每分钟进行100次的胸部按压 | wikipedia

在很多影视作品表现抢救溺水者的情节中往往有对溺水者挤压腹部令其“吐水”的情节,事实上,这一措施在急救过程中也非必要,这样做非但无益反而可能耽误心肺复苏的时机。

溺水一旦发生,其结果常常是致命的,溺水后能否被救活,取决于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一是以多快的速度将溺水者从水里捞出来,其二是以多快的速度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溺水时间过长的话,任是多么规范多么迅速的心肺复苏怕也回天无力。

2014年11月17日世卫组织首次发表《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该报告中提到每年共有37.2万人溺水死亡,每小时即发生溺亡42起,其中90%以上溺水事件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我国,溺水是导致0~14岁年龄组的第1位死因,溺水死亡的发生率是8.77/10万。

杜绝悲剧的发生

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残疾、暴力和伤害预防管理司司长艾蒂安·克鲁格博士指出:“几乎一切有水的地方都有溺水风险,我们知道如何预防,而同时每年却有几十万人溺水死亡,这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为了减少甚至杜绝这类悲剧的发生,世卫组织的全球溺水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溺水的建议,包括在水边加装护栏、为儿童提供日托中心等安全场所、协助儿童掌握基本游泳技能,并向人们讲解安全救护和复苏方法。国家级干预措施包括:改进划船、航运和摆渡法规;改进水灾风险管理,并实行全面的水安全政策。

炎炎夏日的泳池中,儿童安全尤其需要关注 | pixelmari.com

炎炎夏日的泳池中,儿童安全尤其需要关注 | pixelmari.com

曾几何时,人类面对烈性传染病的杀戮束手无策,时至今日,当年好多危害甚烈的传染病均已臣服,我们有什么理由坐视溺水这种非常容易预防的意外继续每年夺走几十万生命呢?

(编辑:栗子先生)

gkjr-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