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行人,若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其去东一句西一句的了解点法律皮毛,还不如树立一些正确的法律意识,当然,法律常识了解的越多越好。
法律是需要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系统学习的,你不要指望看一点法律常识就能灵活运用并保护自己,不成体系的零散学习,往往一知半解、事倍功半。我法学本科、硕士一路读来,在律所和法院工作这么多年,认识的不少名校毕业、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所谓专业人士,法律功底很多也是不敢恭维的,应该说学法律的人很多,真正专业的很少。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就不展开说了。
从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来看,一般人觉得想要保护自己,至少应该树立如下一些法律意识:
一、守法意识
这个看似老生常谈,实际上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法律是国家公权力制定并强制实施的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等功能。因此,理论上任何人都应该遵守这些规则,并以这些规则作为行动的指南,这样你才能从源头上保护自己。
就好比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但你不以为然非要酒后逞强开车,你自信自己有关系可以摆平,或者轻言只有倒霉鬼才会被抓……那么,一旦你被抓了,后果比你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上海这边最近这两年连政法委、法院的处级干部都抓了好几个,更何况你一个普通老百姓呢?有一个法官凌晨两点钟回到家,想到自己的东西落在XXX,于是开车回去取,结果在高架上被抓个正着。所以,在法律面前,不要心存侥幸,要做个老老实实的守法公民。
有人说,我不懂法,怎么守法?
第一,你可以适当的了解一些法律常识,这在生活中有无数种途径;
第二,你先做一个好人,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一般来说,只要你不去干一些有违社会一般道德的事情,都不会违法。
二、权利意识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是义务本位,权利观念较为淡薄,这些年有较大转变。
第一,要认识和关注自身在各种环境下享有的利益和自由。比如作为劳动者,企业有义务跟你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跟你约定的试用期不能太长、要保证你获得劳动报酬权、休息权等,如果你心里有这些概念,一般情况下就不会被坑。以前某家国内知名度很高的电器企业,每年大批量招收应届中专、大专在校生或毕业生,以实习的名义的发给很低的工资,等这一批学生撑不下去之后,再招下一批,如此循环往复。之所以它们能够一年年地剥削廉价劳动力,是因为这些学生普遍没有权利意识。
再如目前各地陆续出现的“招转培”案件,企业大批量发布招聘广告,把毕业生忽悠过来之后告诉你,你不符合录用条件,但是可以在短期培训之后招录你或者给你介绍工作,交不起培训费没关系,帮你联系办贷款。然后你莫名其妙地就从想赚钱变成了要花钱。
第二,要有主张和争取自身权利的信念。权利被侵害之后,很多人就自认倒霉,要么不了了之,要么事后幡然醒悟再去维权已经错失良机。
第三,要避免滥用权利并尊重他人权利。现在法院每年要处理大量的信访案件,其中不乏一些冤假错案之类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当事人错误判断了自己的权利,陷入了“维权”的漩涡,听不进去别人客观、专业的意见建议,最后浪费的还是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作为理性人,尊重他人权利实际上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结果上也是保护了自己的利益。这些年城市拆迁安置,由于利益很大,分配的房产可能比很多人一辈子的收入都多,于是,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大打出手、恶语相向,一审、二审、再审、执行,折腾了一大圈,丢了亲情、花了金钱、耗了精力,法院最终的判决并不会让你获得比最初按照公平合理原则所能分配利益之外的更多利益。
三、证据意识
就是在创业、工作、生活中,要注意留痕,要相信书面的东西,不要轻信口头上的各种保证、行规。法官都是普通人而不是神,没有能力抛开各种证据材料去还原事实真相。你要知道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客观事实就是纠纷发生的真实情况,法律事实是法官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证据规则所合理推断出来的事实,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距离,甚至截然相反也有可能。
举个例子,在“套路贷”类案件中,为什么在司法机关集中整治之前,犯罪分子(出借人)起诉到法院都能屡屡胜诉?不是因为他们跟法官关系多好,而是因为他们提前准备了一整套形式上完整的证据链,而贷款人(受害人)往往手上什么证据都没有。你实际借款10万,你跟法官解释说,出借人声称行规都是借条写成20万但不会真的问你要20万,结果出借人拿出了转账20万的银行凭证,你说法官能相信谁的说法?哪怕知道你很委屈,也没法帮你。
四、风险意识
法律人的性格特点是普遍比较保守,而生意人的特点是一般较为激进。这个孰好孰坏没法简单地判断,创业路上如果过于保守,往往会错失很多宝贵机会。但是,风险意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哪怕是需要激进面对的项目。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殊不知,随便哪个合同失误所造成的损失,都远远超过那点律师费。
最近P2P平台雷声滚滚,据报道,从2018年6月至2018年7月中旬,短短50天已有163家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老板跑路等问题,这背后是无数老百姓的血汗钱、养老钱血本无归。追本溯源,如果投资者理性分析风险,不难发现很多P2P平台的高年化率实际上是很难兑现的。
这一点其实比较好理解,不只是在法律领域,在任何领域,风险意识都是应该具备的。不再赘言。
五、契约意识
中国人普遍缺乏契约意识,喜欢耍小聪明、走捷径,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的人并不多。实际上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些年最典型的闹剧表现在商品房买卖领域,房价跌了,业主集体去打砸售楼部,要求其退钱或者不准其降价销售;房价涨了,也不见哪个业主主动到售楼部退钱。幸亏过去二十多年房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否则这一闹剧必然更加夸张。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如果房屋质量有问题,或者开发商、售楼处存在欺诈等过错,你去维权当然没可以;但如果只是正常的房价涨跌这种市场行为,跟开发商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正常交易之后,所有的市场风险都应当由买受人自己承担。这个打砸售楼部的行为怎么定性呢?轻者可以要求你民事损害赔偿,重者说你构成刑事犯罪也并不为过。
中国人习惯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诚信守约才能让你走得更远,也才会有更多人愿意与你同行,换言之,实际上是给自己积累信用资产。在民商事案件中,因为不尊重契约而引发的纠纷数不胜数,有些可能心存恶意,有些或许只是意识问题,最终是影响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暂时写到这里,有空再续)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江湾三叔读法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8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代购到底是什么,是走私吗?代购的东西交税吗?
14 岁以下儿童的性侵经过描述能够作为可靠证据采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