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0 月 26 日之后,如果你有机会在伦敦国王十字(Kings Cross)车站北侧的街区漫步,你会看到一座新落成的购物中心。它的商铺分布于街道两侧,两边的屋顶沿街翘起,在空中扫出一条简洁、现代的曲线,如同亲吻一般交汇,构成一个强有力的视觉焦点——不买东西,看看也好。
这个造型独特的屋顶设计是在两座溜煤槽的基础上完成的。设计方 Thomas Heatherwick 工作室没有将这些 19 世纪的老古董弃若敝屣,而是发挥想象力,将他们延展、连接,不仅在功能上实现了两侧建筑的互通,也打造了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从屋顶交汇处降下的巨大落地窗保证了室内的采光,商家可以在这里发起营销活动,普通公众也可以利用这个空间举行音乐和文化活动。
事实上,自开工以来,这座购物中心就被称为“溜煤槽院子”(Coal Drops Yard)。除了设计方,开发商也有意把它打造成国王十字社区的一个历史象征。1852 年,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国王十字车站落成。南下的火车满载着煤块呼啸而至,经由如今的消费乐园,将“工业的粮食”输往伦敦城蒸汽弥漫的各个角落。
这是关于国王十字车站最初的浪漫记忆。像每一座工业遗迹那样,它没能在新技术的时代保持完好无损。19 世纪的煤仓后来成了货仓,到 1980 年代步入夕阳期,它在某种意义上注解了整个国王十字街区的兴衰。关注城市建设的媒体 Citylab 提到过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30 年前,当你跟政治家聊起国王十字,对方的脸上可能会闪过一丝抽搐——那时,走向萧条的国王十字可是以站街女郎和毒品交易闻名伦敦的。
情况到 1990 年代有所好转。国王十字转型为一个地下文化中心,酒吧、夜店、艺术家工作室汇集于此,给这个暮气沉沉的交通枢纽带来一些年轻人的气息。根据在线媒体 Bisnow,原先的煤仓当时被改造成多家夜店(nightclubs),其中翘楚 “Freedom ” 曾在六个不同的房间内播放豪斯音乐(House)和电子乐(Techno)。随着财务状况的再度恶化,到 2008 年金融危机前,这些夜店面临经营困难,开发商 Argent 最终接手了这一地块。
从整个国王十字街区的语境来看,“溜煤槽院子”背后是一个宏大的复兴计划。2011 年,以艺术与设计教育著称的中央圣马丁学院(CSM)搬到了国王十字车站北侧另一座货仓的遗址上,带来大量兼具品位与消费能力的人流,周边迅速涌现起高档餐厅和豪华公寓。另一方面,国王十字车站和一街之隔的圣潘克拉斯国际车站(St Pancras International Station)自身也经过了更为现代化的改造。国王十字变得活跃起来——甚至还有些“高档”,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 Google 在这里设立英国总部。
“溜煤槽院子”的建成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用开发商 Argent 合伙人、资产管理总监 Anna Strongman 的话说,“如果它太早亮相,观众还没到位;如果它建得太晚,你就无法影响整个地块的(调性)的叙述。”
“溜煤槽院子”的独特调性源于一个有些迫切的问题意识:当代人需要怎样的购物中心?
确实,这几年的风潮是选择价格低廉的地段,兴建巨型“城市综合体”。“溜煤槽院子”是一个异类。这个占地 10 万平方英尺(约 9290 平方米)的商业项目并没有通过提升高度来扩大使用面积,将人们圈养在一个自给自足、封闭的购物与生活场所内;相反,它有意留出公共空间,并用富有历史感的建筑语言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建筑背后的文化。
“永远不要提起 ‘商场’这个(过时)的名字。”零售项目高级主管 Craig White 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这样概括大型零售项目发展的新理念,“如果让顾客嗅到一丝丝开发商的气味,游戏基本就结束了。所以,我们得非常温和、谦卑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对整个零售业来说,“溜煤槽院子”项目都不失为启示。今年 7 月,BBC 强档新闻节目 Newsnight 就探讨过英国传统“高街”(high street)零售业的出路问题。零售、地产商和投资人代表 Mark Williams 在节目中预计,零售业的空间未来将缩减 40%。网购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零售业的一种应对之策是像 Westfield 那样,把店开到更便宜的地方,另一种则是尝试让消费融入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
对国王十字这样的街区来说,后者似乎是更自然的选择。
根据项目官方网站,距离开业不到 3 个月,新的购物商场租出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店铺。三星旗舰店将成为这里的招牌,此外还有服装和餐饮业。Strongman 强调,和人们的思维定式相反,并不是越大牌的商家就越追求门店面积。对一些商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接触新的消费者,最终在网上把生意做下去。这也符合了 Williams 对零售业未来趋势的预期。
尽管新购物中心努力融入街区的历史语境,人们还是有理由重申一种忧虑:国王十字的再开发是否同时是一个赶出穷人、引进富人的“士绅化”进程,其繁荣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牺牲之上?
这种士绅化进程有时以“拆迁”的暴力面孔呈现,有时则是通过房价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住房策略。根据《卫报》(The Guardian)今年初的报道,在离中央圣马丁学院不远的一栋新建公寓楼,一间单人公寓(studio flat)的价格从 81 万英镑起跳,顶层豪华公寓的售价甚至高达数百万英镑。这栋大楼的一扇窗户上贴着醒目的标语:工业的奢华(industrial luxury)。
“工业、奢华,这是驱动国王十字 30 亿英镑再开发项目的两个神奇要素。”《卫报》写道。作者没有提到的是,《卫报》的伦敦办公室刚好也位于这附近。
如何理解和兼顾发展与本地居民的生存?这可能比零售业的未来更难回答。
题图来自:Forbes Massie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