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建设“香港村”的建议再次得到支持,它说的是什么?

近日,广东住建局在一份声明中,对在大湾区项目范围内,建设新的“香港村”的建议表示了欢迎。

“香港村”这个概念是香港最大政党民主建港协进联盟率先提出的。在今年两会上,民建联的港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提交了三十一项提案,主要为一些让香港人在内地更便利的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在临近广东省建立“香港村”的提案。

具体来说,民建联提出要在珠海、中山及惠州等内地城市设立多个“香港村”,新建村将以“香港氛围”打造,提供商场、戏院、图书馆及医院等配套设施,并设立交通接驳便利港人来往。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缓解香港的住房危机。

广东住建局发出的声明里,拿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岛开设新校区为例,表示“香港村”可以参考这种“一地两制”的创新模式。

2009 年,澳门特别行政区以租赁的形式取得了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权,用来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 2013 年,占地 1.09 平方公里的新校区启用,其位于的横琴新区最近的地方据澳门不足 200 米,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岛两制”的特殊区域。

民建联成员的一些言论显示,这些临近的“香港村”也许会为许多香港人做养老之用,因而还会配套打造医院、健康养老中心等项目。也有议员建议在这种区域内建设补贴性住房,供给无法承担香港高昂房价的贫困和低收入家庭,或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

连通内陆和香港的这个想法还拥有一个政策的大背景,就是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及“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其中,一部分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比如说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的即将开通。

新任政协委员梁志祥认为,若“香港村”位于高铁一小时生活圈内,预计会有效解决本港土地房屋短缺问题。

香港目前是世界上房价最昂贵的城市之一,居住和企业办公成本不断攀升。去年,贫富差距创近 50 年来新高,也引发了对社会结构的担忧,土地发展及房屋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本月初,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出席质询时间时,就被多位议员问及,香港是否会以填海造地的方式来缓解用地的紧张。

内陆“香港村”被以民建联为首的一部分议员认为是填海造陆外的一种新思路,但在政府内部和社会上都受到一些抵触。

反对派人士表示,新计划是另一种“大陆化”城市的方式,也给未来大陆“租赁”香港土地增加了可能性。房屋委员会主席黄元辉则质疑港人是否真的有这样的需求。他表示,十年前一个类似的想法曾被提出,但在等待公共住房的本地人中,从未受到欢迎。大部分家庭都不愿意因为贫困就被从城市边缘化。

虽然横琴新区被认为是一种可参照的模式,但是几年以来,让澳门带动新区发展的愿景仍然显得后劲不足。 2016 年年底,第一批澳门单牌车才获准入出横琴,而后车辆获批也很缓慢。在一个经济核心城市附近拥有多个居住通勤小镇的模式在世界上并不鲜见,但港澳和内陆地区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根本性的不同,显然让这个计划在具体实施时预计面临的问题复杂了许多。

题图来源于©Baycrest- CC-BY-SA-2.5 / WikiCommons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