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快题中,切割建筑时如何避免切得太碎?

00 三种理解

首先谢邀。这相信也是阅读本文的你平常会思考到的问题,并且也很少有谁做过比较系统的研究、给出易于遵循的解答。严格来说这个问题并不算“快题”专属,是个许多同学都面临的规划设计练习的问题。今天我尽力为大家作一个剖析。

所谓“切得太碎”主要应该会有三个理解:

  • 尺度之碎:部分建筑体量尺度显得小而琐碎,与建筑群整体平均尺度不协调,更宜合并整合;
  • 单体之碎:在建筑单体上做的体量加减法不当,导致单体形态不佳。
  • 总体之碎:对建筑组团使用的修饰手法没有统一主旨、鲜明动机,导致意图混乱、单体各行其道、整体形象缺乏章法。

我觉得,避免以上情形呢,需要大家掌握下面的一些不同的宗旨要领。

当然,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个共识:开放空间体系(有主次的节点与廊道)是要通过围合界面而不是铺地本身形成的,而建筑通常是最有力的一种界面。我们通常的设计推敲步骤会先初定开放空间体系,再以其为依据、目标来开展建筑形体设计。

01 避免做得小而琐碎

当一个人直接就不知道怎么是琐碎时,那是很麻烦的,同样是贴着一条轴线或步行街的两排建筑,建筑形体的处理肯定有一个粗糙、枯燥、建筑呈诡异的超长条形的极端,和一个切得非常破碎、贴线率差或者街道界面参差不齐的极端。中国人要有“中”的智慧,良好的结果通常都是一个适中的东西。

这个需要大家通过一定的阅读与训练,提升自己的美感,找到那个合适的度。

不过另外地,许多同学其实遇到的问题是,自己先勾勒了空间,再去扣体量的时候,似乎就总是发现有些建筑就特别小了?

因为你那开放空间做得不科学啊童鞋。

你切地块切出来了一些特别小的地块,建筑放满那个地块也还是个小建筑。

围合节点过于靠近组团的边缘,或者步行廊道的密度过大,都可能会导致切割出一些较小的建筑基底用地。

你做完开放空间,不能就承认它是个既成事实了,要让建筑设计反馈回开放空间体系那一步。

比如题主的商业街做了一个右上角的围合八边形,左上角一圈通道绕住了一个小地块,就会出来几个很小的建筑了。

这些小地块就干脆取消了,让那儿变成一个大节点就好了,嫌大了就重新调整一下边界的位置。

02 避免减法的琐碎

第一,给建筑切斜角圆角,不能切一个很小很猥琐的角,也不能切得特别大,令建筑出现很短的短边。

这里的短,是相对于比例而言的,不是说长度实际上有好几米、房间要做也可以做就行了。

当然长度本身就是太短了的就更加不行了。

这事有点基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情景,实际的建筑设计倒是不介意这种小的凹凸变化,但是放在起码1:1000的城市设计总平面图里就会很琐碎了。

显然的推论就是比较小的建筑就不要做减法了,就是个方盒子就行了。

当然,因为切割以外的原因,比如说条形建筑的弯折,产生了这种短尺寸,也一样不行。

这种微小暧昧的尺寸会导致平面构成的“紧张关系”,需要避免,这个在更多的平面构成议题里都很普遍地适用。

第二,要避免手法种类过多,尽量不在一个盒子上同时切出几种不同的边。

你在同一个盒子上,如果这一边切了个圆角,另一边切了个60度斜角,还有一边切了个锯齿形,你说这建筑还像什么样呢。

这种处理方式如果是为了迎合一些空间边界,会相当不符合“这个建筑的建筑师绝对不会这么做”的理念,显得相当消极。

尤其越是建筑尺度偏小的时候,这种操作导致的错误就显得越严重。

不少时候,这种减法不当的问题也是由最开始开放空间体系造成了切地不当导致的,跟切地太小是同理的。

03 避免加法的琐碎

一个建筑需要做加法,比如叠加修饰体块,或者拆解体块化整为零,或者加屋顶的楼梯间、水箱、天窗甚至屋顶绿化,通常都是因为建筑单体比较大,不加细节会看着像是空荡荡的一片白、里头写着个小小的名称和层数,确实是粗糙一些。

小建筑就不太需要这么操作了。

而且同一个建筑上面加的手法也不能特别多。节制在一两种修饰就算了。

04 加法减法均要放在整体里统筹考虑

虽然在许多院校开始考察前期策划的今天,空间形态已经不是非要提出那么高的深化要求,但是为了保险就粗暴提出都做最保守的横平竖直完整方盒子可能也比较因噎废食了,这个技能还是要适当培养起来的。

因噎废食的反面,是许多同学会出现手法的堆砌,生怕自己做得所谓的不够丰富,流露着焦虑的情绪。如果动机不强、目标不明确,纯属是将手法很使劲地加入进去,就会缺乏章法与秩序,有时还真是不如全都是保守的盒子的时候强。

上面说的整体,是说你的这一整个建筑组团,包括那个开放空间,有时甚至还考虑到组团以外的更大范围的平面构成形态。

首先是手法类型的统一,比如说你给一个建筑做了折线导圆角的做法,恐怕整个组团都要跟着做了。又比如说你加了一个圆形的咬合小体量,估计这个组团里就还要另外找地方放多三四个,让它们看着有个配合良好的分布。

其次是手法要有一些结合整体、结合空间序列的意图,比如你是要在图面里用凸起的楼梯间或者玻璃天窗形成合力凸显你的主要廊道,或者是要形成一个廊道尽端的对称或者新奇的对景建筑,或者是为了呼应一下周边的什么别的图形序列形成平行垂直的关系,不要显得无序、堆砌、动机不明。

05 最后赠送一些跟本次议题无关的小经验

部分观点曾经收录在我前年的Live里。

城市设计中的建筑单体设计

第一,大部分的纯粹几何形体,都不太适合单纯构成一个建筑轮廓。有些甚至拿来咬合到建筑体块组合里都不太行。

比如三角形就基本不能作为建筑体块使用。比如圆形和椭圆形,以及它们的若干等分,或者等边梯形、各种正方形以外的正多边形,一般还是用在体块组合里头,不常单独构成一个建筑。

第二,尽可能避免建筑的锐角。

锐角除了建筑内部功能上不实用,还是一种紧张的图形,其实也挺容易令人产生一种和“切得碎”异曲同工的不快的。应尽量转换成钝角或者直角。偶尔实在不行就认了,但好歹挣扎一下。这个同样通常来说是切地的锅,尤其有些执迷于做斜轴或者放射轴的同学,经验不足时会频繁在交接位上面临锐角建筑问题。

第三,建筑体量的组合,要么咬合,要么脱开,不宜平接。咬合时也要有一定程度,不能嗳味不清。

第四,建筑咬合时通常平面呈完形的那个体量会高度更高,比如你用一个圆盖在一个矩形上面,我更建议比方说圆形体量是3层而矩形体量是2层,而不是反过来的,反过来的话其实就是个体量平接关系了。

06 结语

本文都是一些粗浅的设计经验,难免不登大雅之堂,可能许多想摆摆姿态的老师不屑于煞有其事地跟大家总结分享这些微小的技巧,但这些技巧又是大家当真要会的,这也是高校教育里比较尴尬的地方。

作为一个“熟练度很高的普通人”,我做了这次分享,愿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铠楠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