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再提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此前三令五申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减负再次被放上台面。7 月 4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当前国内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规定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教育内容,应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这是个一直解决不了的老问题。网上能搜到至迟 2001 年就有媒体指出沈阳的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值得注意。报道中 5 岁的孩子哭着拿出一张不及格的算术考卷要家长签字。但到了 2017 年,沈阳市教育局还在出台文件,对幼儿园小学化进行专项督查和整治。

北京市教委曾于 2012 和 2013 年下发文件严禁幼儿园小学化,但是成效并不明显,2015 年再次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存在问题的幼儿园进行降级降类,园长将被问责。

事实上,2012 年教育部就曾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但是收效甚微。

不少相关报道中都提到幼儿园认为它们是受到家长“望子成龙”压力的影响,如果不教小学内容,生源就会流失。

教育部长陈宝生则在今年 3 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将幼儿园小学化归咎于幼教师资不足,很多幼儿园老师是从小学老师转过去的,把小学的教学方法带了过去。他透露当前全国幼教老师短缺达 71 万,到 2020 年要达到 100 万,此外还缺少 90 万保育员。因此要设法提高幼教老师和保育员的待遇。

但是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 2013 年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谈东莞的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时,指出了另一个深层原因。他说:幼儿园小学化背后是义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至于不少小学招生时仍有面试。他认为只有教育资源均等化之后,幼儿园里的竞争才会收敛,不然,就算幼儿园不教小学课程,那么一些培训机构也会承接过去。

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确实推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北京商报》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发现,课外培训机构着力向家长贩卖“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感。由于公立幼儿园不被允许超纲授课,因此这些培训机构推出长达半年乃至一年的幼小衔接课程,怂恿家长让孩子在大班期间或大班前退园,接受“幼小衔接”培训。报道援引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公立幼儿园的大班学员流失率在 50%,而民办园和双语幼儿园的大班流失率高达 2/3。

因此 7 月 4 日的《通知》也禁止了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通知》发出后,北京市包括巨人、学而思在内的多家大型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突击下线

多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试图改变却收效甚微,让人对本轮政策的效果保持观望。

知乎上一位用户在回答关于 2015 年北京的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时说道:“教育的压力是自上而下的,幼儿园的压力来自小学,小学的压力来自于初中…最终压力的源头来自于社会就业的大环境、社会财富分配、舆论、文化等等各方各面……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够解决的”。

或许压制择校需求会有些许作用。《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此前报道在上海的民办小学择校热中,家长们对甚至超越小学教育范畴的各种“超前教育”趋之若鹜,以增加孩子通过民办小学面试的机会。甚至可以包括三年的逻辑思维课程、一年的应试强化班和后续的考前冲刺班。而今年的“公民同招”政策,让很多家长放弃了让孩子进入优质民办小学的打算,只求稳妥进入公办学校,以避免两头无着进入“菜小”(被认为最差的一类小学)。这让校外超前教育一定程度上降温。不过,一些家长转而把精力转向搞学区房,好让孩子进入理想的公办学校,又推高了学区房行情。

题图来自 Pixabay 用户 yuyan9686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