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纪录片《谁是美国?》引起热议,它反映的问题倒是都存在

上周末在 Showtime 开播的讽刺剧《谁是美国?》(Who is America?)成了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探讨和呈现美国的国民性。

英国喜剧演员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在剧中延续了个人一贯的风格,通过扮演不存在的角色,诱导采访对象说出荒诞的言论,或者至少附和自己的荒诞。他此前创造出的角色包括白人饶舌歌手 Ali G、偏执的记者 Borat 以及蛮横的时尚记者 Bruno。他以问一些超出常规的问题闻名,有时甚至会让采访对象难堪。

和之前引起热议的 MV《This is America》一样,《谁是美国?》探讨的也是热门的议题,包括了《This is America》中的枪支问题。不过两者并没有关联。《谁是美国?》总共七集,播出的第一集中,科恩通过扮演的四个角色与采访对象展开对话。

从内容上来看,荒诞的成分贯穿始终:科恩以右翼阴谋论者 Billy Wayne Ruddick Jr. 的身份对话曾参选总统大选的伯尼·桑德斯,Billy Wayne Ruddick Jr. 试图让对方相信,把 1% 的人口和 99% 的人口并在一起之后,形成的仍然是 1% 的人口;科恩扮演的自由活动家 Dr. Nira Cain-N’Degeocello 与一对支持特朗普的夫妇共进晚餐,希望了解对方的想法,不过后来与这对夫妇分享了自己的妻子和海豚作为伴侣的经历;刑满释放的 Rick Sherman 和画廊的一名艺术顾问交流,Rick Sherman 声称用自己的排泄物创作;以色列反恐专家 Erran Morad 则试图让一些议员赞同给 3-16 岁的孩子配备枪支。

最后一段成为了第一集中最荒诞的部分,几名议员对着屏幕背书了 Erran Morad 虚构出来的“幼儿园卫视”(Kinderguardians)项目。科恩把 Blink-182、Rita Ora、Cardi B、Wiz Khalifa 这些艺人的名字当做身体器官的一部分写在演讲稿中,采访对象认真地照本宣科说了出来。

不过,对于借用荒诞表达探究什么是美国人民的做法,媒体的反响并不太热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和科恩 2000 年代伪装其他角色不同,现在的人们对于荒谬,尤其是来自政坛的荒诞习以为常。《谁是美国?》的讽刺效果——无论是针对采访对象还是观众——都打了折扣。

《大西洋月刊》在文章中指出,除了与枪支相关的片段,第一集其他的地方大多聚焦在科恩本人的身上而非采访对象,因为它们缺少像枪支片段里那样让采访对象出糗的段落。其他的采访对象要么一直彬彬有礼,要么看上去认为科恩的角色精神状态存在问题。

《谁是美国?》目前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为 66%。共识影评写道:该剧给人一种稍纵即逝的滑稽感和强烈的相关性。科恩仍然有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但他的虚无主义或许并不是表达的最佳手段。

不过,《谁是美国?》还是反映出了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时代》指出,与特朗普支持者共进晚餐的段落表现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特朗普支持者眼中,政治立场对立的人的怪诞甚至变态是一种常态。

在《谁是美国?》开播之前,就有争议传出。一些采访对象得知科恩的身份纯属虚构后表达了不满,称他是个骗子。有人称科恩的角色谎称自己是一名身体残疾的退役军人,借此博得了采访对象的信任。Showtime 否认科恩有暗示或表达过自己在军队服过役。

题图来自:豆瓣电影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