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有篇著名的杂文,叫做《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说自己本想研究一下怎样改革家庭,但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其想对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文章写在 1919 年,距离 1929 年周海婴出生鲁迅真正当上父亲,还差了 10 年光景。这并不是一篇父亲写给儿子看的文章,他所提出的“父子间没有什么恩”,也是想教人如何做父亲,而不是如何做儿子。
最近饱受争议的《邪不压正》同样是一部讨论父与子关系的电影。姜文在影片里,也试图讨论父子关系与恩情的话题。只不过姜文说,这是一部拍给他儿子的电影。
片中的父子关系错综复杂,少年李天然有三个父亲:被师兄杀害的“师父”燕子李三、表面养父美国人亨得利,以及救了他却当他是颗棋子的真实养父蓝青峰。李天然与三个父亲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为李爸爸报仇的决心让他成了蓝爸爸的棋子,复仇的行动又间接害死了他的亨爸爸。
片中的父子间是有恩的。李天然因为恩要给李爸爸报仇,因为恩对蓝爸爸言听计从。影片的结尾部分频繁讨论到剧中的父子关系,蓝爸爸放走李天然,用的理由也是恩情已经还尽:“我救你一次,你救我一次,我不再是你爸爸了,你应该去找个自己的儿子。”
归根结底,这是一部教儿子如何做儿子的电影,而内心始终是少年的姜文,拍出的儿子戏份远比父亲戏份好看得多。
屋顶之上:自由与浪漫的少年国度
这季正在连载的动画新番里有一部,叫做《千绪的上学路》,开头就讲女高中生千绪上学路上的一段因为施工禁止通行,她害怕绕路会迟到,决定像游戏里的忍者一样顺着电线杆子爬上屋顶,通过墙头和屋顶直接走到学校。
结果在屋顶上,千绪经历了另外一种人生。一路上她不仅招猫逗狗,看到了不少平时看不到的风景,还向她向往的忍者那样,不留名地帮小孩子捡了挂在树上的气球,惩治了欺负妇孺的坏蛋。可以说是不仅丰富了人生体验,还顺手实现了一把人生价值。
《邪不压正》里李天然(彭于晏)在屋顶上蹿上蹦下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李天然其实也是一个千绪同学。姜文用屋顶把整部电影切割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屋顶上是儿子的美好世界,有浪漫爱情,也可以超越自我实现梦想;屋顶之下,才是父亲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为了屋顶之上的美好,宣称“没兴趣复原北平风貌”的姜文甚至在云南生生搭建出四万平米的屋顶,还动用了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数字王国”来完成屋顶童话的效果——这是“数字王国”在中国建立工作室后承接的首部电影,屋顶上的雪、远处的北京城都由特效完成;屋顶上骑自行车的戏份也动用了特效,将拍摄时使用的运动鞋、特效山地车变成皮鞋、布鞋、符合年代感的老自行车。
《邪不压正》视觉特效总监,同时也是数字王国副总裁、大中华区影视剧视效业务负责人周逸夫告诉 PingWest 品玩,为还原屋顶戏中的北平城环境镜头,他们在虚拟世界中为远景中的北平城搭建了 6000 栋建筑,栽种了超过 12000 棵树木,做了大量详细考据。
屋顶一向是姜文电影中的“法外之地”,《阳关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在屋顶上躲避母亲的唠叨和琐碎的日常生活,《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也在屋顶念诗、回忆过往。在《邪不压正》的屋顶之上,李天然也不再是权力争夺的棋子,他是奔跑着的青春少年,是一步步实现了复仇大业的好徒弟、好儿子,是全北平最向往自由的体面大姑娘的心上人。
姜文把屋顶上下的两条叙事线分得很清。一切昏暗的场景、奇怪的笑料、血腥的打斗、符号化的隐喻都发生在屋顶之下。而屋顶之上的一切都是干净的——就像李天然第一次登上屋顶,是大雪之夜,少年侠客从头到脚的白衣。
姜文说,《邪不压正》是他拍给儿子的电影。我觉得,屋顶之下那个充满象征和隐喻的复杂世界,属于我们熟悉的中年男人姜文;而屋顶之上,那个始终明亮的、自由的、浪漫的、有着光明未来的世界,才是姜文真正想要送给儿子的礼物。
屋檐之下:充满隐喻与黑色幽默的成人世界
屋檐之下的父亲世界里,充斥着姜式黑色幽默及隐喻。那是电影开头就响亮而震彻头颅的磕头声,是根本大开杀戒毫不眨眼的无情与迅捷,也是朱潜龙与蓝青峰吃饺子时候谈论的只会写日记的蒋介石。
喜者甚喜,路人不理。屋檐之下的世界更值得影迷仔细观看,并及时抓住细节,再剖析一番。各处的细节无一不传递着姜文的情绪。当你拨开层层荒诞剧情的迷雾,发掘出他人未曾注意到的一些彩蛋,那种豁然开朗的感受直叫人大呼过瘾。
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颇有特色。朱潜龙,杀害师傅燕子李三一家并栽赃给李天然,投靠日本的叛国之徒,他所做过的恶事并不能让朱潜龙这个人物丰满。
每一次,朱潜龙与蓝青峰谈及交换条件时,前者的脸皮都会以高频率轻微抽搐。这一动作下面是朱潜龙的怒气,却又碍于关系无法发泄。同时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心中暗暗盘算,阴险狡诈不仅显于形上,更露于色中。
他一面算计着利用朱潜龙与根本一郎,一面又在民众面前演大英雄,军阀面前装勤工。在朱潜龙与蓝青峰二者吃饺子的时候,手下进门与朱潜龙耳语三两句。
朱潜龙道:“死了人就来打扰我吃饺子?没看见今儿蓝兄亲手包的饺子吗?”
他转过头:“咱接着吃!”
不料手下继续补充:“死的是个美国人。”
朱潜龙仍在随着惯性故作镇定:“美国人…… 美国人就……”
此时他的脸色突变,话锋一转:“蓝兄,我先处理点事儿……”
整个场景令人忍俊不禁,却显露朱潜龙恃强凌弱的本性。此外,朱潜龙最后终被李天然复仇杀死的场景,并非典型的恶人死得惨烈之法,而应了李天然对其说过的那句话:“我不会让你死得那么容易。”
朱潜龙与李天然的相互搏杀,在针尖对麦芒的激烈当中,姜文还多加入了一分喜剧的柔和。
朱潜龙被打得上了屋顶,像一只无头苍蝇。李天然飞速拦截了他的去路,并问道:“干嘛上房?”
“上房拿枪!”朱潜龙的回答显得十分胡乱,气势与招数上的劣势,已掏空了他的脑子。
“下面有五把枪你都不拿?”
“我忘了!”朱潜龙这一答,全场观众都笑了。
笑的不是这回答的荒诞,而是恶人在面临必然的正义惩罚时,那种悔恨莫及而又无可奈何的喜剧。
这中情节安排非但不突兀,反倒成为全程紧凑的剧情与对话中,可以喘口气的节点。相似的剧情手法在近几年的电影中越来越少见,或者说,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越来越少,只有早年的成龙与周星驰电影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笑料。
有人说姜文是个讲究的人,电影却只会拍给那些愿意看的人。我并不这么认为,他反而是会揣摩观众心思的人,并在电影中的细节给予回应。在日军进城的一段脚步特写里,每一个日军都是内八字。那时的刺刀比日本军人高,为了还原这一细节,姜文专门挑选身高不高的中学生来表演这一段。
题外话:姜文电影是杜比音效最好的广告
“《邪不压正》一定要去看杜比厅”,已经有两个看完的同事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安利了。电影一开场,作为一个不偷井盖的河南人,除了被师父一口纯正的河南话惊艳到,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三个徒弟磕的响头。
“咚、咚、咚。”
我这才想起来电影开场前影厅右上角特别标注的杜比影厅,真是名不虚传啊。多亏了杜比音效,第一次听到这么响的磕头。也难怪 PC 厂商们都要抢着去做杜比音效认证,由于发声单元的限制,电脑上的杜比音效听不出太大差别,但是在电影院里,杜比影厅的音效还是很不一样的。
当然,磕头声只是小试牛刀,等到朱潜龙闯进来开枪的时候,真是吓到我了。“椅子都在震”,看完电影后,我同事告诉我。这样的音效造就的结果是身临其境,你会觉得朱潜龙就在你身边开枪打死了他师傅。
同样真实的还有汽车的引擎声和摩托车的马达声,你需要做的是“坐在路边”看着关巧红骑着摩托带着李天然;“坐在北京四合院的房顶”,听李天然飞檐走壁时衣角被风吹起的声音;捂住耳朵,感受李天然在你身边敲钟的巨大震响。
电影是第七艺术,也是声音和光影相结合的立体艺术。这些声音效果,不去电影院,不看杜比影厅,你是感受不到的。
*本文作者:喃酱、建国、curator,文中未标注图片来源皆为官方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