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深圳】7月16日报道(文/苏蓓蓓)
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到现代斥资千万只为购套学区房,中国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热情可见一斑。
但实际上,现在的小孩们放学回家就还是抱住了手机和平板。根据去年的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超过23%的广东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使用网络时间超过30分钟的达到31.9%。
虽然电子产品上的确有大量优质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的方式也提升了学习效率,但低头玩电子产品却减少了小孩们的社交和运动。蹦跶盒子联合创始人文思告诉猎云网,蹦跶盒子旨在改善目前3-12岁小孩对于电子产品的沉迷状态。
蹦跶盒子把一间教室改造成一个充满虚拟场景和教学内容的智能空间,通过互动特效让教学变得运动、竞技、趣味化。
产品内容方面不仅限于学习,除了语言蹦跶(英语入门学习)、科学蹦跶(几何和代数入门学习)、艺术蹦跶(音乐与美术的感知能力),还有运动蹦跶(参与游戏进行运动)和快乐蹦跶(交流和团队合作)。
猎云网发现,蹦跶盒子可被理解成将电子产品的内容投影到一个墙面上,让小孩通过改变身体姿态和对墙面投掷球体来产生和内容的互动。同时,墙上的投影是间接光源,对小孩的视力更为友好。
文思介绍,他曾经看到有国外的体育馆被改造成了一个电子化交互的场所。这个场所使他想到了自己的妹妹,觉得如果妹妹看到这样的交互效果一定会很喜欢。同时,联合创始人佘堃也发现家长们希望早教和游乐机构能够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好内容是这些机构的痛点之一。于是,两位联合创始人一拍即合,想通过交互方式,结合游乐、托儿和早教,设计出蹦跶盒子,让中国小孩也可以在交互中学习。
但同样将儿童运动、游戏和学习结合的交互产品并不只有蹦跶盒子。文思表示,与竞品相比,蹦跶盒子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蹦跶盒子结合了认知心理学的“具身理论”。身体的感知和动作对于4-6岁的孩子是理解抽象概念最好的媒介,比如,大部分人都掰手指学习数数。团队邀请研究多年具身理论的加州伯克利大学Dor Abrahamson教授为教学顾问,并结合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及美国《New York State Prekindergarten Foundation for the Common Core》文件进行构建。
第二,蹦跶盒子硬件是由团队成员设计,轻巧便携、性价比高。硬件部分只有一个识别组件,最长边仅18cm,重1.4磅,为竞品的四分之一。识别组件自动识别1-3米范围内小孩姿态变化和接触到墙面的物体,与普通投影仪适配,可同时适用于家庭和机构。产品的声音识别也正在开发中,旨在全方位增强交互体验。硬件开发核心成员文思曾就职于微软Hololens视觉算法核心团队,负责人工智能识别领域。
蹦跶盒子团队核心成员都是海归背景,将产品定位于全球,中英两版的内容全球通用,并在中国和美国都建立销售渠道,但在中国更偏向和早教机构、幼儿园合作,在北美更希望打动体育老师。
蹦跶盒子已于今年六月上线,拥有十多家合作机构,希望未来可打入C端市场。
目前,团队正在扩充并筹备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在400万左右,资金将会用于量产和开发下一代产品。
产品:蹦跶盒子
公司:上海跃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