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周一通过官方微博发出一则声明,从周二开始应用内的全部社交功能都允许用户“一键停用”,解除微信直接导入的好友关系。
导火索源自 7 月 9 日《经济日报》的报道,文中表示大众点评会暴露用户行踪,首页频繁展示好友关注过的餐厅、点评过的景点、住过的酒店,“异常执着地非要帮你跟好友共享信息,关也关不掉,删也删不了”。
但其实对于此事的争议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是大众点评设计的社交功能,绑定微信号会自动读取通讯录,默默关注同样绑定了微信的好友,之后好友在大众点评应用内的动态会被广播。每个用户的个人主页类似于微博,有“关注”和“粉丝”,这些用户关系都并非用户主动产生。
事实上这是一项并不新鲜的功能,也并非大众点评一家所为,原本并不从事社交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或多或少都尝试过社交功能。
互联网公司为了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体验、提高用户的活跃和留存,都希望尽可能找到你和你朋友的隐私数据。这时候一些原本隔离的圈子就被自动拉到了一起,大众点评这种尴尬的情况就会发生。
大众点评在声明中说,他们发现关系链产品和原本“分享生活中美好体验”的初衷相违背,“由此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我们诚挚道歉”。
改进的措施是新增“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功能。我们也在大众点评应用里测试了一下,停用的按钮隐藏在我的—个人主页—好友关系—设置里面,点击后可以清除所有好友关系。
还没有用微信登陆过大众点评,大众点评表示“对于导入好友功能,在仅支持用户手动关注好友的前提下,给予用户充分提示”,“把决定权交给用户”。
产生更大的丑闻甚至事故之前,大众点评克制了社交功能进一步消耗用户隐私。
支付宝 2016 年上线“圈子”,但是因为有些圈子“只允许女性发帖”、“芝麻信用分达到 750 分以上才能评论”的运营方法,“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两个圈子也充斥大尺度照片,这场社交功能的尝试以一场丑闻事件结束。
更严重的还有滴滴顺风车,设计了三年的社交产品,最初是想让司机和乘客、乘客与乘客多互动,但最终因为乘车被司机杀害的案件告终。顺风车现在基本不见了社交形态的功能,个性化标签和评论都下线了。
因为微信,腾讯接管了中国互联网用户大部分的社交关系,阿里掌握你的交易数据。微信和 QQ 和支付宝又接入了各种互联网服务。由此产生的隐私问题并不只有大众点评,关于互联网服务正默默把你的喜好广播到社交圈子,个人能做什么,请参考《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此前的一份攻略文章。
题图来自 Pixaba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