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黑矿村上篇)
不知不觉,就已经黑矿村的小木屋住了三天,这三天的初识让我们见识了贝加尔湖的博大壮美,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豪放凛峻。8月的盛夏,静谧的夜晚居然冷得需要生火,刚抽出来的地下水冰冷刺骨,洗个衣服能把手指冻成胡萝卜。日落时分,花斑小黑蚊一群一群的飞来,叮在手臂上死也不松口直到被拍成一个个血斑。只有烧得蒸汽腾腾的浴室和柔软温暖的被窝才能驱走寒风和疲惫。
2006.08.09 第八天
一大早老拉教授就发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你们看,我们的车是不是少了两辆啊~
同学们:咦,果然诶,怎么少了两辆?
老拉教授:学校今天有活动需要校车,司机大叔昨晚连夜开回去了!
同学们:。。。。(乌鸦飞过)
老拉教授:今天的路线比较近,所以就剩下的一辆校车来回多跑几趟,就搞定啦~
野外实习第四天。
路线五:黑矿村——达果达河谷。
此条路线共3个点,D14,D15,D16
D14 库切尔卡河右岸路边小缓坡。
滨奥利洪区该区域发育新近纪坡积物,此坡积物在原有岩石之上发育,并进一步转化为土壤,反映古气候较为温暖湿润。上部的全新世土壤剖面分为四段,深棕色表土,浅棕色冰期土壤层,红色腐殖质中间层,白色含碳酸盐的冰期土壤层。下部中新世栗色土(时间跨度约三至五千年),含有Mg,Ca,Na等矿物质及有机物。
D15 达果达河谷离贝加尔湖约1公里处。
冰水岩盖现象观察点。该点处发育一个E字形小型湖泊,湖周边草地发育直径约0.5米,高约0.2米的圆形小鼓包。为典型的冻土鼓包现象,冬季土壤中水结冰体积增大,地形鼓起,夏季冰水融化,地面分块收缩,形成圆形的小鼓包。
小型湖泊宽约200米,长约400米,沿河谷南北向发育。湖内沉积为早更新世,地下四至五米处仍有冰层,厚度约三米,呈透镜体状。晚更新世,湖水冰冻,使地形隆起,后气候转暖,湖水和地下水解冻,地形塌陷形成弧状的水系样式。全球变暖后,湖岸进一步向湖心塌陷,造成岸边冲积物-土壤层雁列式垮塌。
D16 达果达河谷左岸,分水岭的后侧。
此处为霍尔波构造成因的两个小湖。两条走向分别为北西和北东的断裂在此交汇,断裂线上由于地下水风化作用发育喀斯特地貌,地面下沉形成深约1.5 – 2 米,直径约250米的圆形小湖(1号小湖)。此小湖的北西侧发育另一个深约0.2 – 1 米,直径约180米的圆形小湖(2号小湖)。
近处为1号小湖,远处为2号小湖。什么,看不清,那就暴力放大一下,这下是不是清楚多了啊。
1号湖因处于断裂交汇处,构造裂隙发育,因此有地下泉水补给,水量丰富。而2号湖底部的喀斯特地洞在变小,湖水也在逐渐干涸。
从2018年的谷歌地图图片上看,北西侧的小湖已经缺水干涸了。
此处地层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和大理岩。地层产状116°∠68°,140°∠82°,128°∠86°。经俄国研究人员测试,两个湖湖水的矿化度为0.42g/L。
上午的野外路线结束。打道回府,只有一辆车,核载人员20人的车硬是塞了40人,完美的切合了老毛子暴力美学大力出奇迹的优良传统。于是先送一波人回去,剩下一波人先步行慢慢走。好在路线并不远,校车又回来接了我们,顺利的回到了基地。
中午惯例罗宋汤黑面包蔬菜沙拉,午睡到下午四点,起来继续野外。
路线六:黑矿村——库切尔卡河左岸——石塔。
此条路线共4个点,D17,D18,D19,D20
D17位于距实习基地北东侧约300米
灰白色大理岩出露点。大理岩呈灰白色(经历高温高压变质),为糜棱岩化大理岩,含有石墨,石墨矿物流变呈条带状。石墨可能来自原始沉积中的有机物。在该点北侧约20米发育强应变带,走向40°,向南东倾斜,发育布丁构造,产状为130°∠56°。
D18位于实习基地北东侧约1000米的小山包上,滨奥利洪区
伟晶岩出露观察点。该点处上部为伟晶岩风化残留体,主要由长英质矿物组成,含云母。因遭风化而成透镜状。该点处下部为大理岩,发育布丁构造。上部的伟晶岩为逆掩断层推覆体(又称飞来体),由北东向南西推覆。两者为断层接触,接触面呈波状。下部大理岩产状180°∠70°。
D19位于通往萨尔玛山谷公路的右侧
奥长环斑花岗岩滚石观察点。此处可见两三块长条纺锤状花岗岩滚石。滨奥利洪高原并不发育此类岩石,但滨海山脉上发育。石块长轴沿北东60°方向排列,长约5米,宽约2米,呈纺锤状,重约20吨。推测是滨海山脉的分水岭上,中更新世晚期的强烈地震(烈度9-10级)将这些滚石震到这个地方。
D20 位于石塔海角。
各种风化壳观察点。该点发育多种风化壳,原岩不同所以风化壳类型也不同,有纯橄岩,辉绿岩,酸性石英脉,伟晶岩等。含蒙脱石高岭土的风化壳呈白色。但是此处的风化壳形状并不典型,甚至有点像侵入接触。
塔角其实就已经在湖湾(小海)旁边了,于是大家一边看着地质现象一边留着口水羡慕正在湖边度假的俄罗斯人。贝加尔的黄昏,风清水澈,天蓝草软,真是个烧烤的绝佳场所,要是我架个烧烤摊,然后烤个大腰子。。。
正在流连忘返之际,有人催到,快走啦,今天就一辆车,再不赶快回去,晚饭就只能喝罗宋凉汤啃黑面包皮了~
2006.08.10 第九天
野外实习第五天。
路线七:奥利洪岛
此条路线共4个点,D21,D22,D23,D24
眼巴巴的看着贝加尔湖看了这么久,终于要坐船游一游了,哈哈哈哈,今天的实习将要横渡奥利洪门~ 上上图中红圈所圈的峡湾就是奥利洪门,是萨尔玛-奥利洪门断裂将奥利洪岛与西侧的滨奥利洪高原断开后形成的地堑。
一大早我们迎着明媚的阳光,吹着欢快的口哨,远眺着湖对面那若隐若现的山峦,期待着能踏上贝加尔那湛蓝的湖面,一亲她的芳泽。
岸边的码头简单而陈旧,我甚至都没想起来要拍一张它的全貌。
我们等的渡船还没有来,只能围观这艘游艇,然后在岸边瞎逛逛。在贝加尔湖跑过多年野外的杨巍然老师看我闲的无聊,就拉着我到旁边露头上看花岗片麻岩的流变褶皱。
少不更事的我一边愣愣地听着一边小差开到了天外,白瞎了杨老教授的一片苦心。。。草丛里跳来跳去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只萌萌的小青蛙,身材娇小,花色斑驳。我伸出手把它包住,装做认真听完流变褶皱线理方向的样子,然后在一声苦笑里蹦蹦跳跳的跑开了。
本来还在想用什么把这个小东西带走呢,身上也没地方放啊。正东张西望的时候,发现俄罗斯的酒鬼可真是帮了大忙,岸边的空酒瓶随处可见,于是随手捡了个透明的瓶子,简直绝配。(再大一点,可能就卡在瓶口进不去了)
D21 位于奥利洪岛西南端。
奥利洪岛是贝加尔湖里最大的岛,长70公里,最宽处达22公里。南西部地表植被为草原,中部为草原与森林混杂,北东端为原始森林。北西岸发育小海断裂带,由一系列倾角平缓的,在平面上呈羽状展布,且收敛于一条主体断层的次级断层组成。南东岸为高角度的奥利洪断裂带,断裂面向南东陡倾。奥利洪岛的环周有很多很狭长的湖湾,并不是断层形成的地堑,而是非构造成因的负地形被水填充形成。随后又被湖水不断侵蚀形成湖湾。比如里雅斯海湾(湖湾)。此处可见山坡上出露大理岩,岸边出露片麻岩,与奥利洪高原的岩性基本一致。
始新世以前,奥里洪岛还与大陆相连,1.7Ma开始,由于NE向走滑断裂的发育及奥里洪岛的向右顺时针转动,小海地堑逐渐形成,最终使得奥里洪岛与大陆分离。
D22 位于奥利洪岛西南端。D21点北侧约130米处,湖岸边。
基岩出露点。可见灰色片麻岩和伟晶岩,发育叠加褶皱,其层理与片理平行。同时该点出露角闪岩和发育文象结构的花岗岩。
D23 位于奥利洪岛西南端。D22点东侧约160米处,湖岸边。(我在野簿上记录的位置是“船东侧”, 按规矩来说是不能用这种刻舟求剑式的描述的。但是,在2018年的谷歌地图照片上,那艘货船依然还在,哈哈哈哈。不会是我记完野簿后它就主动沉在那里了吧,斜眼。)
湖浪分选观察点。沙砾里富含磁铁矿,湖浪向岸上推的力量大于回流的力量,形成天然分选机制,所以在海岸和湖岸边可见矿物富集,比如金刚石,红宝石等。
D24 位于奥利洪岛西南端。D23点东侧约300米处,湖岸转折点,海角(湖角)。该点处发育典型的奥利洪岛片麻岩,结晶颗粒大,富含云母,经多次叠加褶皱,枢纽直立发育。可见由弱片理化的花岗片麻岩向东渐变过渡至片麻岩,其黑色条带发育。山坡上的片麻岩发育紧闭褶皱,翼部接近直立。产状0°∠72°。
今天的实习内容其实很少,只看了四个观察点,下午两点就早早的结束了。而我的早上抓的蠢萌小青蛙也被邹付戈同学偷偷摸去,多半是用来讨某个生物系女生的欢心了。当我问起来时,也只得到“学名叫西伯利亚蛙”的敷衍。说不定可怜的小家伙现在早已被制成标本收在南大生物系的某个地下室里了。
班师回朝,码头上成群的湖鸥们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恭送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在这碧蓝湖面上的难忘之旅。
2006.08.11 第十天
野外实习第六天。
路线八:基地北侧小山包
其实今天的安排是上午老拉教授给大家做报告介绍她在这里的研究成果,下午大家则整理野簿资料,然后洗菜剁肉拌馅和面包饺子,晚上一醉方休明早启程回伊尔库茨克。但是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本着来都来了,不能这么空手走的态度和理念,决定再上基地旁边的小山包上多采几块标本。
此条路线共2个点,D25,D26
D25 位于实习基地北东3-400米,草原化的高地上,岩性观察点。该点处可见辉长岩类,发育中粗粒结晶和细粒结晶两种辉长岩,其中粗粒辉长岩含铁铝石榴石,是由早古生代的变形变质作用形成。该点采集标本共5块,D25-01为细粒辉长岩,D25-02为大理岩,D25-03为中粗粒辉长岩,D25-04为伟晶岩,D25-05为细粒辉长岩。
D26 位于实习基地北东800米,弱草原化的小山包上,背斜观察点。该点处可见宽缓背斜,形态可归为不协调褶皱,外围翼部为结晶片岩,核部为大理岩。翼部结晶片岩为强硬层具有脆性,而核部大理岩为软弱层具有韧性。最外层的大背斜包裹了核部所有的次级小型褶皱,核部结构复杂,发育一系列不协调褶皱。这些不协调褶皱宽度为2-2.5米。此背斜的变形时间为400Ma,而变质时间更早,为450Ma。
看完褶皱,凉风刮起,阴云集布,趁还没下雨赶紧回村去包饺子啦~
王小龙教授非常自豪的跟我们说,俄国大厨自从去年的实习之后就一直等着今年中国人来包饺子,他们甚至会把多出来的饺子冻在冰箱里冻半年舍不得吃。
看到满桌子包好了准备下锅的饺子,会德语的顾雪祥教授(奥地利的博士)想起了基地里还有五个来考察的德国同行,于是很开心地说,我们送一个饺子给那几个德国人尝尝吧。我们一脸蒙圈,送一个,但是他们有五个人啊?然后顾老师很狡猾的一笑,所以我才说送一个啊!五个人吃一个。。。我去,老师你真是蔫坏。。。
(此段子已收录进我在“你们在地质学习和工作中有什么趣事?”问题下的回答中)
晚上,在风卷残云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升起小木屋壁炉中的柴火,开始讨论在黑矿村基地的最后一个晚上应该怎样度过才最有意义。
没想到这时候突然停电了,然后好死不死的,小舒子提出大家一起看恐怖片吧,午夜凶铃。用笔记本放,刚好两小时电量。我表示异议然而被大家驳回。于是只好和众人挤在一张通铺上,胆战心惊地看,走开也不是,留下也不是。光听着恐怖音乐就已经魂不附体的我,最后只能摘了眼镜,对着一团糊糊假装在看电影,这才侥幸躲过贝加尔黑矿村恐怖片杀人事件。
2006.08.12第十一天
黑矿村的六天野外结束,回伊尔库茨克修整两天。上午收拾行李,吃完午饭下午开拔。
回程的大车队里除了依维柯(其实只是外观像依维柯),中巴车,军绿小卡车之外还多了一台老爷车,据说是1945年产的。虽然是纯开玩笑,但是这种发动机像鼻子一样凸在外面的中巴,八成是勃涅日列夫上台之前的!
老天爷还是比较关照我们的,六天都没下大雨,等我们一上路就开始倾盆狂泼。
雨天路滑,加上有一台1945年的老爷车在拖后腿,一路司机们都小心谨慎。晚上七点才回到宿舍,大家又疲惫又兴奋,因为明天没有安排日程,可以自由活动。
附记:一直拖着没有更新,直到最近有位喜欢探头探脑派小恐龙来看我的同学,催我说都拖了一年了,该更新了。所以我又打起精神水了这一篇。至于以后嘛,没有动力的话估计就。。。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Tony Soup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