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 王 烁
责编 | 惠家明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 ● ●
世界杯期间,这样的场景可能相当常见:场上两支球队激战正酣,场下一些男性滔滔不绝地向女伴解释:“我来告诉你,刚刚为什么吹哨……刚刚为什么越位”,尽管女方可能比自己更懂球。世界杯似乎不仅仅是球迷的狂欢,也成了一部分人向女性展示自己博学多才的好时机。从任意球到黄牌,从角球到越位,赛场上的任何变化都能成为他们“好为人师”的理由。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男式说教”(mansplaining)。
男式说教的一方面是有些男性喜爱炫耀知识、指教别人,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以为女性“懂的太少”。还是以俄罗斯世界杯为例,今年购买观赛门票的中国人里面,有超过50%是女球迷[1]。可是,网络上也出现了“女伪球迷的狂欢”、“她们哪懂球”的声音。近日,BBC甚至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2018世界杯:足球仍是性别歧视?》的文章,指出中国女球迷在网络上被嘲讽为伪球迷,认为这是潜在的性别歧视[2]。
替换高清大图
►莫斯科街头的女球迷(图片来源:Pixabay)
那么,男性在女性面前是否真的有知识储备的“优越感”,更愿意表达观点呢?我尝试着在推特搜索男式说教这一话题,结果发现有大量女性抱怨,她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过男性自以为是的指导。瑞典甚至为此开通了热线电话,用于举报工作中遇到的男式说教行为[3]。实际上,“男式说教”是个彻彻底底的新词,其最早灵感出自丽贝卡·索尼尔特(Rebecca Solnit)2008年写的一篇文章《男人爱说教》(Man explain things to me)。随后,该词出现在社交平台交友网(livejournal)的一条评论之中,并很快流传开来,后入选2010年纽约时报的年度词汇,甚至连牛津词典也收录了这个词,足见其流行程度和这一现象的普遍性[4]。
相关的社会学研究证明,男性在交流中确实常常占据主导地位。换句话说,男性的发言时间更长,发言机会更多,而女性在说话时更容易被男性打断。乔治华盛顿大学言语与听力科学系学者安德里安·汉考克(Adrienne Hancock)和本杰明·罗宾(Benjamin Rubin)曾招募了男女各20名志愿者,并研究了他们两两之间对话。实验中,男性在谈话时打断同性对象的平均次数是2次,但是打断女性的平均次数则是2.6次。但同时,女性打断男性谈话对象的平均次数只有1次[5]。
实验中呈现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同样出现了。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社会学家坎迪斯·威斯特(Candace West)研究发现,女医生说话被患者打断的次数是男医生的两倍以上[6,7]。而布莱根汉姆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称,女性在专业会议中平均发言时间只占总体的25%,并且在团体讨论时发挥的影响力更低[6]。另有一项针对哈佛法学院课堂体验的调查也显示,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更多、更主动。在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的(女生占45%)课堂会议中,发言一次的男生比女生多50%,发言三次以上的男生甚至比女生多144%[8]。
为什么谈话过程会表现出如此鲜明的男女差异?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美国著名法律学家凯瑟琳·麦金农(Catharine MacKinnon)提出的“支配理论”,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拉科夫(Lackoff)等人提出的“性别语言假说”都认为:谈话模式是由社会地位和社会职能决定的。男性在交流时倾向于掌握主导权,这反映了男性在整个社会中的主导地位[5,9,10]。而有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反对观点,他们认为,这种现象的成因是男性自我介入的的意图更强烈,并不能体现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或是女性的从属地位。换言之,相比于女性,男性更喜欢表达自我观点[5]。
虽然不少男性喜欢炫耀自己的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男性都是这副模样,正如同部分女性是“球盲”,但不是所有女性都不懂球。“男式说教”这个词本身就含有性别歧视的意味,它会误导性地给整个男性群体贴上“好说教,爱卖弄”标签。即使社会调查数据确实反映出了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但是将一个贬义词汇和一个基数庞大的群体联系起来显然是有失公允。于是乎,奥德赛(http://theodysseyonline.com,一家美国互联网媒体公司,经常报道政治、体育、科技等议题)等多家媒体发文,呼吁停止使用“男式说教”这个说法。他们表达了同一个核心的观点:不该以一个含有性别歧视意义的词来反对性别歧视[11,12]。
确实,对于一些爱向女性卖弄学识的男性而言,“男式说教”一词的存在能够时刻提醒着他们:与女性交谈时不要看低对方的知识、思想,也不要总是炫耀自己学识丰富。但是,平等的实现需要整个人类群体的共同协作。我们需要彼此的倾听和尊重,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的错误,互贴标签。
参考文献:
[1]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6721
[2] https://www.bbc.com/news/blogs-trending-44613542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nsplaining#Origins
[5] Hancock A B, Rubin B A. Influence of communication partner’s gender on language[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5, 34(1): 46-64.
[6]https://newrepublic.com/article/117757/gender-language-differences-women-get-interrupted-more
[7]http://www.linguistik-online.de/1_00/KUNSMANN.HTM
[8]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3/5/8/law-school-gender-classroom/
[9] Husson A C. Feminist Thought and Online Lexical Creativity: the Case of” Mansplaining”[C]//Feminist Thought-Politics of Concepts. 5th Christina Conference on Gender Studies. 2013.
[10]MacKinnon C A. Difference and Dominance: On Sex Discrimination 1984[M]//Feminist legal theory. Routledge, 2018: 81-94.
[11]https://www.theodysseyonline.com/reasons-stop-using-word-mansplaining
[12]https://viva.media/why-we-need-to-stop-using-the-word-mansplaining
[13] Eckert P, McConnell-Ginet S. Language and gender[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14] Language, gender and society[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3.
[15] West C, Zimmerman D H. Small insults: A study of interruptions in cross-sex conversations between unacquainted persons[J]. Language, gender and society, 1983: 102-117.
制版编辑:黄玉莹 |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商务合作请联系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识分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