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ge 进行到了第四部,它开创了又一个独特的年货系列

这个时代在票房吸金能力上可以接替《电锯惊魂》的系列诞生了——人类清除计划(Purge)。它主打犯罪、暴力、可怕(但在现在看来又不是那么虚幻)的现实,以及同类题材里很难看到的政治议题。观众一贯不爱在惊悚片里想政治,但却给了 Purge 足够的面子:系列第四部《第一次清除》在独立日开画,首日票房 940 万美元,几乎回本。

5 年前的首部还只是个卖设定和卖明星的三流惊悚片——近未来的美国将一年中某一天的 12 个小时献祭给全民犯罪,供公民发泄压抑和不满,以淘汰“羔羊”、保证其余 364 天的低犯罪率、低失业率与和平假象。伊桑·霍克饰演了一位生活滋润的中产,他本打算在安保严密的豪宅中和家人度过这一夜,却不幸遭遇意外。

尽管背景刺激,影片仍然保持了低成本和小格局,剧情围绕一栋房屋和一家人,难免让观众觉得浪费设定——但它真的很吸引人,凭借 300 万成本拿到了 8900 万美元的票房,以至于续集在首部上映三天后就官宣、13 个月后进入院线。接下来就是 2016 年符合时效的第三部《大选年》,以及刚上映的第四部《第一次清除》。

人们注意到了两个趋势:这个系列正在扩展世界观、试图囊括不同视角、不同族裔的平民故事,这和过度卖弄暴力与软色情的同类片完全不同;反应当下社会矛盾、表达政治诉求的意图变得越来越明显,它甚至体现在了上映日期上——到了第四部,电影刻意选择了独立日首映,完成了对当代“美国精神”的嘲讽。同时上升的还有观众对它的评分,从第一部的 C 到第三部的 B+,这竟然是个一反常态、口碑越来越好的小成本 R 级系列。

“随着系列的进行,它变得不那么像寓言故事,而是更加政治化。因为眼下的情况越来越严肃,” 制片人 Jason Blum 说,所以这个系列才选择摘下了自己的面具。他们曾认为娱乐第一、政治第二,但这显然发生了改变。“作为一个美国人,我觉得自己被困住了,和其他 50% 的国民一样。而发泄它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它拍成电影,所以这些信息自然就浮上表面……我们当初想出 Purge 的点子时,觉得只是个幻想,而眼下拥有这样的总统,它看起来没那么怪了。”

Indiewire 评价,这个系列越来越能领悟到自己在干什么——它看起来可能有点蠢和夸张,但是足够唤醒一些社会意识。

在此之前,第三部《大选年》是政治意味最浓的一部(表现了特朗普式的极右翼政客对战希拉里式的总统候选人),但 4 的到来刷新了它和现实的联系。

追根溯源,第四部回顾了这个架空世界里的首次大清洗——2014 年,为了把犯罪率降低至 1% 以下,当局进行了一次社会实验,让人们用一晚来发泄不满和施暴,以保证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平和。然而在多个试点区域,人们没有互相残杀而是开起了派对,这就逼迫当局不得不采取手段让他们按计划相残。

前三部电影均拍摄于奥巴马时期,第三部的结尾甚至还透露了一丝希望,然而第四部回归至离现实最近的时间点、离现实最近的议题当然不是巧合。

电影之前就发布了一张带有红帽子(灵感来自特朗普阵营“复兴美国”的口号帽子)的宣传海报,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嘲讽企图。在开场蒙太奇中,毒品成瘾和 NRA 赞助的政党让一切变成了现实;主角是居住在廉租房里的城市贫民,不幸被试点;政府为了说服贫民参加,给予了他们每人 5000 美元的奖励,施暴者还能得到奖金,这令很多人无法拒绝;阶级分化一如既往地贯穿全片——富人有钱保证自己的安全,穷人没有保障,只能在外与同阶层的人搏斗,或者被狩猎中的精英分子碾压。

Blum 还尤其强调了他和导演对控枪的态度,“这部电影关于我们和枪支之间的疯狂关系,关于在美国,枪支的数量比人还要多。国会否决了奥巴马提出的控枪政策,John DeMocaco(编剧 & 导演)和我都对自己的政治观点直言不讳,它们就出现在电影里,这事关 NRA 和枪支法的荒谬,事关这些法律有多么危险和不合情理。”

虽然主创对网络上一切支持清洗的言论感到担心,但 Purge 看起来是要成为雷打不动的年货了。关于它确实有太多故事可讲。另外,一个电视剧系列也正在筹备当中了。

题图来自 The First Purge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