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旅行家一号没有自己开发的摄影设备,它为了省钱,(挪)用的是「水手十号」的全套装置。
简单地说,就是(早期)的阴极摄像管,当年的科技要处理这种勇闯太空的电子摄影设备,非常麻烦,首先,它会「拉白道」,我在读台湾师大附中时,参加了学校的「视听研究社」,有幸用过当年联合国捐赠的老阴极摄像管机,那玩意儿在学校的仓库都放了快二十年了……。此物的最大毛病,就是不能「对到强光源」。
摄像管一遇见强光源就会「永久性损害」。
(说个外话,虽然电子摄影机发明的很早,早於 1920年代,最早的商用量贩机种,是美商 Ampex 在 1950 年代就已经上市,但因为「不能对强光」的大罩门,所以大家看到60年代以前,甚至70年代早期的摇滚演唱会,都还是用胶片拍摄,理由就是演唱会上灯光太多,对著电子摄像机,会造成永久性损害。)
也正是因为在太空中,有一个巨大的强光源(太阳)存在,所以,早期的太空探险设备,全都没有面对太阳的照片……。
其次呢,阴极摄像管很麻烦的一点是,不能在低温下工作,我以前高中那台老骨董,每次开机都得要「预热」,不然就启动不了,大家可以试想学校摄影棚开了冷气,也不过是二十馀摄氏度,它就得这般伺候了,更何况太空?……所以,以水手十号为例,整套摄影设备得用电池加温,得拼命提高温度到摄氏 -40 度以上,所以整台机器耗电巨大,体积也巨大(在太空设备的尺度上来看),全重超过43公斤。
也是因为它太过原始,太过娇弱,它也是旅行者一号所有设备中,第一个停止工作的玩意儿。
二、
网上可查到水手十号的摄影设备图:
整个设备,几乎长达一公尺。
为了加大效能,配上了两组镜头:
焦距:1500毫米(62毫米)a
焦點號碼:F / 8.4
快門速度範圍:33.3毫秒至11.7秒
角度的視野:0.38°X 0.47°(9°X 11°)a
攝像機目標圖像區域:9.6×12.35毫米
每幀掃描線:700
每行圖像元素:832
每個圖像元素的位數:8
幀時間:42秒
光譜過濾器:藍色,紫外線,紫外線偏振,橙色,減紫外線和清晰
我的推论:
根据它的参数,可以计算得知,大概每张图都是在 58 万像素左右。
所以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水手十号和旅行家一号的「精细」照片,相信都是经过 NASA 的再加工。
另外,拍摄每一幅图像,需时高达 42 秒,所以我不认为它有储存设备,应该是直接拍摄信号,直接传输地球才是,我查到的资料,也没有说到旅行者一号的早期电脑,可以作到存储、压缩档案、打包传输的功能……(这一点不能确定,欢迎订正。)
感谢 @代号13断戟 补充:
旅行者是有磁盘的,因为旅行者的星载通讯系统的带宽非常窄,不能做到实时的传输,所以说旅行者就算拍张照也要在地球上写好程序再分成小数据包用几天时间发过去,旅行者拍摄的照片也是如此,那张著名的黯淡蓝点(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照片传输就用了三个月
感谢 @刘子昂 补充:
在某种压缩算法诞生之后,旅行者号的固件还被nasa更新了,新版本的固件会将数据压缩后发送,大大减少了传输时间
–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yolfilm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