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秀场直播平台映客在香港进行上市路演。今年很多明星公司选择港股上市,小米、美团点评、平安好医生、海底捞等等,原因显而易见,它们达不到 A 股 IPO 的明文或隐性规定,换句话说,A 股太“严”。
但映客这个案例,很可能不是这个原因。映客最早是选择 A 股并购的。
2017 年 9 月,新上市不久的宣亚国际发布收购映客 48% 股权的方案。根据方案,第一步,宣亚国际的股东借 28.5 亿元给宣亚国际;第二步,宣亚国际以 28.95 亿元收购映客 48%股份;第三步,映客创始人股东向宣亚国际的股东增资 21.65 亿。合起来看,就是上市公司宣亚国际几乎分文不花,其股东出资 7 亿元让映客创始人团队变现。
这一前所未有的“股东增发+现金收购”的交易方案震惊整个 A 股市场。在这个脑洞大开的交易方式背后,是 2017 年直播产业和市场监管的特点。
直播产业在 2016 年爆发,在资本和用户规模红利刺激下,大量直播平台涌入市场,一度出现“千播大战”的局面。2017 年上半年,虽然整个直播市场的规模、渗透率还在增长,但在投入巨大、野蛮生长阶段之后,不少直播公司倒闭,存活的头部直播公司开始注重提高用户留存、用户付费。
由于互动程度以及用户粘性的差异,每一个细分的直播模式变现潜力和特点也不一样,从用户互动程度来看:秀场类>游戏直播类;从用户粘性来看:游戏直播类>秀场类。映客和虎牙对比就很鲜明:
- 映客 2017 年营收下滑 9.40%,虎牙营收增长 161%;
- 映客 2017 年月活人数下跌 16%,虎牙月活人数增长 48%;
- 映客 2017 年付费人数为 790 万人,低于虎牙的 810 万人;
- 映客获腾讯投资 3600 万元人民币,虎牙获腾讯投资 4.6 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 2017 年,映客的经营和资金压力是不小的。选择 28.95 亿元现金收购进入 A 股,一方面比 IPO、新发股份收购的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也便于部分财务投资者在当时秀场直播竞争激烈、映客业绩下滑的时候退出。
但这个脑洞大开的交易后来却不了了之。
一般而言,网游、在线教育、直播等新经济登陆 A 股常会面临三座大山: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财务核查、合规风险。
2017 年 9 月 5 日方案推出,6 日就收到深交所问询函。但深交所并未问询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性问题,关于交易模式稳定性的问题只有一个:股东借款来源,以及交易安排合规性。而是重点关注用户真实性、是否有僵尸粉、是否互送礼物刷人气、主播签约机制、充值情况、是否存在自充值、有无违规被罚款等。
9 月 8 日,宣亚国际就回复了问询,称并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但交易再也没了下文。没有复牌、也没有第二次问询。然后在 2017 年 12 月,宣亚国际宣布终止交易。
今年 3 月,映客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其第四季度经营情况的改善、全年用户付费情况的稳定可能是它当时放弃并购的重要原因。
虽然如上文所说,映客的月活与付费用户数下降了,但映客的用户付费额反而上升了。映客每季度全部用户充值金额,在 2016 年后不断下降,2017 年第一、二、三季度为 11.03 亿、9.52 亿、8.00 亿,但在 2017 年第四季度大幅回升到 13.17 亿,在今年第一季度为 11.81 亿。
映客在月活用户数下降的同时,能提高用户消费金额,关键就是新形式。例如 2017 年 9 月推出的主播对战,仅第四季度,直播对战创造的消费金额高达 6.90 亿元,占当年直播营收的 17.60%。映客的净利润也从 2016 年的 5.68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7.92 亿元。
在这样经营改善的情况下,放弃并购、选择去港股独立上市是合理的。而且,以秀场直播另一家公司 YY 欢聚时代目前 25 倍市盈率左右来粗略估算,映客上市可以有 190 亿元左右的估值,远远超过大半年前估值 60 亿元的并购方案。
不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公司,还是选择了财务核查、合规风险要求更低,同时现在资金流动也更多的港股。
题图来源:搜狐网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