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松蔚
排版:菜泡饭
《创造101》又一次把「C位出道」这个词推上了热搜。究竟「C」是什么意思,我还不完全确定。有人说是「Center」,中间的位置;也有人说是「Core」,核心的位置;还有人说是「Carry」,带节奏的位置。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我都会想到一把特殊的椅子。
那是在人生实验室里,一堆椅子摆成的一个螺旋,螺旋最中心的那把椅子。
如果一个团体只有几个人,或者十来个人,最好的摆设方法是一个圆圈。每一个座位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被其他人看见。并没有哪一个位置具有特殊性,比其它位置更好或更糟。但是,如果有好几十个人在房间里,圆圈就摆不下了,只能摆成一个螺旋,大家向心而坐,这是相对最高效的互动形态。
于是,位置与位置就分出了三六九等。
坐在中心位置的,天生就是所有人目光的焦点。他做点什么,每个人都能看见。如果他要说话,不用很大的声音就能覆盖整个螺旋,让所有人听清楚。他站起来就更不得了,一下子占领了中央高地,往哪里看都是一种睥睨众生的感觉。相比之下,螺旋最外圈的位置就好像是八线乡镇,再怎么耀眼的人,呆在这里都只能是上节目前的杨超越。一方面,前排的人很难180度转头发现自己;另一方面,对面的人隔了那么远,说话只能扯着嗓子(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听)。就算站起来又怎么样——最外圈的人站起来很醒目吗?别人以为你只是被挡住了脑袋而已。
你看,这一点都不平等。
所以叫人生实验室啊。人生就是不平等的。
◈ ◈ ◈
但是,虽然不平等,我们在设置上还是保证了某种程度的公平。那就是所有位置都不会限定给任何人。在选座位这件事情上,每个人有同等的权利。
你喜欢哪个位置,你就想办法坐上去。
最简单的办法,是趁着团体还没开始,大家还在外面吃点心聊天的时候,早早地进入场地——几乎一个人都没有——坐到你想坐的位置上,就行了!
甚至都不用一直坐着,放个包或者外套也行。
可以说是零门槛了。
你可能会想,这么容易?那大家不都去抢最中间的C位了吗?那会不会还有一番竞争,比如看谁跑得最快?如果两个人同时跑到,那就要拼手速了?
理论上是这样。但据我所知,这种情况几乎没出现过。
最中心的位置,往往是比较靠后的阶段才有人坐的。很多时候,一半的人都入场了,你慢悠悠地走进去,发现最中心的C位还空着。甚至有这种情况:最后入场的人,在外圈找不到空位,大家就把他往里推:「坐到里面去吧!」
好像是一个非常不讨喜的位置。
尤其是第一次团体,大家更是不愿意进入中心。据实验员观察,大多数人第一次走进团体的时候,都是本能地选一个靠外的位置坐下。哪怕是坐到里面的,也是中心靠外一点。外圈的上座率都有一大半了,新加入的成员还是不愿意往里走, 宁肯费劲一点,也要找一个靠外的空位:「我在这里先看看再说。」
所以跟《创造101》不同,现实生活里,愿意去C位的人并不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个位置有太大太大的压力了。但我们常常否认这种压力。我们哄劝自己的方式是:命运不公平,谁叫我生来就不在那个位置?或者是:我能力不够,C位的要求那么高,我又不如别人那么优秀。然而一个纯粹的团体是没有那些复杂因素的:现实中的门槛都没有,你想去,你就去啊。
你还是不去,那你就没有借口了。
◈ ◈ ◈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坐到最瞩目的C位?
你也许会想:「那是他们太怂,换成是我……切!」但也许你到了现场,会更容易感知那份压力吧。我自己也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团体,中心的,外围的位置我都坐过。我得承认,坐在所有人的目光焦点,是更接近于一份苦差的。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被几十个人盯着,你就不再是你了。
你是笑还是不笑呢?是直着坐还是躺着坐呢?是说话还是沉默呢?大家都盯着你看,你这样会不会让大家不舒服啊?如果说话你打算说什么呢?
《创造101》有一期,请马东现场指导,杨超越问了马东一个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对镜头产生一些反抗心理。就觉得自己平常哭啊什么都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有时候镜头放过来的时候,就好像是我在作秀一样。可能会显得幼稚。我觉得这样的我很快乐。但是别人又觉得,我这个人是不是脑子不太好使这种?所以我就很郁闷,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几周她越发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回头再看这段,想必感触更深吧。
为什么有很多人骂杨超越?不是她本人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她坐了这个位置。所谓的「德不配位」,【位置】仿佛变成了一个人的某种罪责。作为村花她有什么错呢?不就是爱哭吗,不就是不会唱歌跳舞吗,那又怎样?普通人都是这样啊。只要本本分分地待在村子里,长大了嫁人,去远方打工。你哭,或者笑,没有人会在意。你高兴了唱首歌跑调,那都是一个乡村姑娘的单纯美好。
会活得比现在更简单,也更快乐。
◈ ◈ ◈
但她不甘心,她要坐到一个更瞩目的位置。所以要付出代价。
「就好像是我在作秀一样。」
在团体里,坐C位的人常常就是付出代价的人。大家不发言的时候,盯着你看。你清清嗓子,赶紧找一个什么话题,那一份紧张就是你要付出的代价。有时候你确实带起了全场的节奏,但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会有人说:「干嘛聊这个啊,有意思吗?」于是你心虚地闭上嘴,感觉自己遭到全场 diss,那也是一种代价。还有人起身要离开了,你会想,完了,是不是因为我坐在中间啊?
你想藏起来,但是藏不住。你不说话,别人会点你的名:「坐在中间的那个人,现在想说点什么吗?」你还是不吭声。「不说话你坐那里干嘛?」
说如坐针毡有点夸张,但的确不存在一种姿势,或者一种言行,是可以免于被人攻击的。被攻击真的很难受,心里不断涌出自我怀疑,好像坐上了高攀的位置。心理学里有个说法,叫「冒名顶替综合征」,是说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三分之一都暗暗觉得自己不配:「怎么会是我?」自己取得成就并非实至名归,只是某种运气使然。因此感觉到内疚,怀疑,甚至惶惶不安。——也的确有一些坐在中心的人,坐了一会儿,就感觉头晕目眩,主动站起来让出了位置。
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是如此普遍。就我所知,无论是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学生,或是大公司的高管,粉丝百万的网红,高级写字楼里的精英,都一样。
他们觉得自己不好吗?不见得。
但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就只能承担。
◈ ◈ ◈
其实,当你被别人看的时候,别人看到的不是你。
大部分是他们的解读和想象。作为一个团体顾问,我对此深有体会。这种想象在心理学里叫做「投射」。我坐在螺旋里,就时刻处于别人的投射中。我没有表情,没有声音,就是这么一种状态保持下去。很快就有人感受到我很紧张,有人说我很做作,有人说我是内心在自卑,还有人说我过于高冷和傲慢。但那都不是我。感受到傲慢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常常感到别人的居高临下吧?
也有因此而攻击的。有人质问我为什么不给他们建议,有人很失望,有人说那是因为我嫌他们的悟性不高,还有人说,我根本不在意他们的死活。
有60个人,他们眼中的我就有60种模样。
那就是被众人注视的感觉。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被万众瞩目的同时,是会失去一部分自我的。不确定自己究竟是谁?该或不该?要不要照着别人的喜欢去做?要心里非常笃定,才知道我还是我,别人想要的只是他们的投射。
被60个人投射,已经让我有一种被淹没感。《创造101》的直播观看人数,据说有6000万。那你可以想象一下,被6000万人投射是什么感觉?
所谓的人设都是投射的标靶,而那些爱和恨却是真真切切加诸这些女孩子身上:孟美岐也好,吴宣仪也好,杨超越,或者Yamy也好……她们一步步走向了舞台中心,也一步步把自己沉浸到千万人投射的海洋。不再是一个平凡的唱歌跳舞的女孩,而是千万人爱与恨的化身。千万人的目光,千万人的疯狂。
她们去了那个位置。那个位置是灼热的。
跟那些高管,精英,网红,高材生……一样,坐在C位的人必须承担。
◈ ◈ ◈
关于杨超越提出的问题,马东后来是这样回答的:
外面有一万个观众,有三千人是喜欢你哭,有三千人喜欢你笑,还有三千人既不喜欢你哭也不喜欢你笑,你能照顾他们吗?你肯定很不习惯那个镜头,但是你终究要习惯,因为这是你的目标。你的目标不是与镜头为敌,而是与镜头成为朋友。这才是你最好的机会。你无从掩饰地,给了别人最大了解你的可能性。
这是很有分量的回答。这个回答最重要的一个词是:【你的】。
你的目标,你的机会,了解你的可能性。
所以马东的意思很清楚:你不是为了别人坐到那个位置上(镜头前)的,他们的想法你照顾不过来。你去那个位置,只是为了你自己的目标。
你想实现什么?假如实现它的C位就在你面前,你要坐上去吗?承受被人瞩目,被人攻击,被人误解的代价?付出这些代价之后,你还是自己吗?
我觉得这是所有造星节目最让人动容的一点,不是实力,也不只是热情。杨超越坐到那个位置上,有多少实力可言呢?所以她被骂得很惨,当然了,但她如果有自己的目标,承担这些攻击和眼泪,就包含在她完整的目标里。
很残酷,但也是人生的真相之一。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想把孩子养成《创造101》的女孩儿。
我问:为什么呢?
她说:勇敢啊!那么大方地走到别人前面,就说我要你的位置,我跟你Battle。
我说:你喜欢的到底是Battle,还是那个位置。
她想了想:是那个位置。
我说:好,假设她争到那个位置了,要干什么呢?
她说:我没想好,就觉得那样很酷。
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也是我们最终没有勇气争到那个位置的原因。是很酷啊,但我告诉她,酷的同时是有代价的。我们一直说要敢于争取,去更高的地方,去让更多的人看见。那是对的,但我们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不要只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这种理由,就去那个位置。C位有多耀眼,就有多招人讨厌。
我的朋友眨眨眼睛:那你的意思是?待在平凡的位置更安全吗?
我说:也不是。只要她想清楚,去C位做什么。
朋友说:想清楚有什么用,该被讨厌的不还是被讨厌吗?
我说:至少她想清楚了,就不怕被讨厌,那是她要为自己负起的责任之一。
了解人生实验室详情请戳:33天改变人生轨迹 | 人生实验室团体课程报名倒计时
摩米Momself:李松蔚:对于原生家庭的流行理论,我要扔三个炸弹
Momself:撕掉标签。
关注真实,而非正确。
做不被定义的人,
过不被定义的人生。
看更多不一样的心理干货,欢迎关注摩米Momself – 知乎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摩米Momself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