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队用钢铁意志暂时避免了成为 2014 届西班牙队的窘境。这也大概是本届世界杯继西班牙对葡萄牙后,第二场剧本真正达到“跌宕起伏”标准的比赛。
当然,托尼·克罗斯的绝杀球是本场比赛的焦点,但在克罗斯交出这记读秒绝杀之前,这也是一场富有内容的比赛。
经过了首战的失利,勒夫很干脆利落地针对暴露的短板进行了调整,对阵容进行了四处变化——分别是塞巴斯蒂安·鲁迪、赫克托、吕迪格、罗伊斯。其中赫克托本就是左边路的首发人选,他的回归也为德国补足了左边路的厚度,不论攻防两端,赫克托都要比普拉滕哈特踢得更加活。而中场线的鲁迪和攻击线的罗伊斯则是点对点的针对性调整。
尽管鲁迪在比赛第31分钟就因为鼻子收到冲撞被替换下场,但他在这31分钟体现的兜后能力是德国队中场所需要的,鲁迪能够利用自己的跑动能力再结合自己的传接球能力扮演一个保护者兼出球点的角色。反倒是替补出场的京多安在角色功能上和克罗斯稍显重叠,从比赛的进程来看两人的跑位也容易碰到一起,在小组赛的收官战,勒夫或许会继续让鲁迪搭档克罗斯首发。
厄齐尔和德拉克斯勒必须拿下一个,而勒夫也选择留下了盘带突破更好一点的小德。当然,本场比赛的德拉克斯勒也像首战一样缺乏锐利度,罗伊斯则补足了这一点。
而且在有克罗斯组织调度的情况下,德国队并不需要厄齐尔这样的 10 号位前腰过多的用球;反而更多的换位、前插,和托马斯·穆勒、维尔纳有更多互动,才是德国队对于前场攻击手的要求。德国队的第一个进球,则是罗伊斯前锋属性的体现,这也是厄齐尔在战术意义上不具备的。再加上罗伊斯为球队提供锐利度的同时,还具备一部分厄齐尔式的用球能力,根据 Whoscored 提供的比赛数据,67次触球的罗伊斯也是本场比赛德国前场五位攻击手触球次数最多的球员。
但从上半场的比赛来看,尽管做出了四处阵容变化——但对战术打法起到实质性改变的只有鲁迪和罗伊斯这两点;其实也能够看出勒夫依然对原有的阵容实力、打法还具备信心,或者对大幅度调整阵容存在顾忌,留用小德也是最明显的一点。
但瑞典队上半场的进球彻底让德国队成为了被动的一方,也迫使勒夫下定决心改变整体的打法思路,换上马里奥·戈麦斯,换上一个真正的 9 号位。
这次操作不仅让 9 号球员继续在世界杯赛场闪光,也让德国队重新掌握回比赛节奏,戈麦斯不单单用自己对防守球员的牵制力为罗伊斯创造了一次进球,也完全解放了维尔纳、罗伊斯、托马斯·穆勒三人。
尤其是从对墨西哥队的首战到本场比赛前45分钟都放不开手脚的维尔纳和穆勒;这两人虽然都有进球如麻的能力,但前者需要空间来冲刺、提速,后者则是门前捕捉机会的大师,而且在俱乐部也在不断外撤为莱万多夫斯基让位。这类球员往往都需要一位支点前锋来最大化发挥他们的优势。举个例子,就像吉鲁和格里兹曼、孔蒂接手切尔西首赛季的迭戈·科斯塔和阿扎尔。
除了解放德国队的前场攻击群,另一处变化的体现则是在基米希这边。在比赛上半场,不论是基米希还是托马斯·穆勒、罗伊斯在右边路拿球后,选择都更倾向于扣一下走内线或者倒回给中路的队友,基本少有下底传中或者直接传中找第一点,因为在戈麦斯出场前,德国队在门前抢点根本无法建立起什么优势。
而戈麦斯出场后,德国队发起了更多直接指向门前的传中球——根据 Whoscored 提供的比赛数据,基米希全场13次传中球,下半场交出了8次,位置也更靠近底线;而且另一点有趣的是,反而下半场戈麦斯出场后,上半场低平球传中次数为 0 基米希采用更多贴地低平球传中到禁区,这是不是也更多体现了戈麦斯的战术角色——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在戈麦斯出场后,德国队打出了一波半场围攻的局势。根据官方给出的比赛报告,博阿滕和吕迪格也踢成皮克和拉莫斯般另类的 “后场组织核心”——两人的位置基本都压过了半场;连诺伊尔也频繁在向中圈移动。而这种只保留一个中后卫的疯狂进攻也收到了成效,布兰德特的远射、戈麦斯的门前抢点头球都险些完成破门。
当然,剧本最后的高潮戏份则给了克罗斯,后者和罗伊斯巧妙的任意球配合让德国队拿下三分。
但在美妙的读秒绝杀背后,同样也继续暴露着许多问题,例如勒夫是不是应该对进攻线进行彻底的调整?还有厄齐尔这位核心阵容成员的使用问题?
而且打进绝杀球的克罗斯个人状态从欧冠决赛至今就不那么让人满意,欧冠决赛、对墨西哥队的首战,再加上这场比赛,克罗斯都在比赛中出现了不属于他这个级别的低级失误,尤其是这场比赛形成失球的中场传球失误。
德国队用标志性的钢铁意志拿下了三分,而他们还需要继续用胜利来避免成为又一支 2014 届世界杯的西班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勒夫能不能在用人上继续 “杀伐决断” ?即便需要变动的是夺冠阵容的功勋成员。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Brad Zeng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937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