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美团点评终于在港交所公布了招股书。它在囊括了餐饮、外卖、打车、酒店、电影、美容、单车等生活消费服务后,依然在亏损。2017 年,它的用户达到 3.1 亿,营收 339 亿元,经营亏损 38.2 亿元(调整后亏损 28.5 亿元)。外卖大战导致它过去三年合共亏损 142 亿元。
美团点评最早从团购起步,逐步扩展到酒店、旅游、餐饮、外卖、出行、新零售等,现在已经基本是一个线上生活服务交易平台与线下服务供给商的合体了。
2017 年,3.1 亿用户与 440 万商家在美团上产生了 3570 亿元的交易,美团通过向商家收取佣金、提供营销广告服务、外卖配送费等方式,获得了 339 亿元的收入。这个规模,可以对比一下同样有线上交易和线下物流的京东。京东 2017 年的交易额为 1.29 万亿元,营业收入 3623 亿元,净利润 50 亿元。
在具体业务发展情况上,美团的业务分为三大部分: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新业务及其他。其中,2015、2016、2017 年美团点评餐饮外卖营收分别为 17.5 亿、53.0 亿、210.3 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营收分别为 37.7 亿、70.2 亿、108.5 亿。
在占营收近 60% 的餐饮外卖业务上,美团点评的市场份额从 2015 年的 31.7%增长到 2018 年第一季度的 59.1%,销售成本仍然高昂,2016 年的销售费用为 57 亿元,2017 年增长到 193 亿元。但由于用户习惯逐渐养成、用户补贴逐渐消退,餐饮外卖的毛利率从 2015 年的 -124% 增长到 8%。
占营收比例第二大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则是美团点评的主要利润来源。2015-2017 年毛利率都在 80%以上,毛利分别为 30.3 亿、59.4 亿、95.8 亿。
在负债上,美团点评与小米异曲同工,都通过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为业务营运筹集资金,这样计入损益会造成大额金融负债和亏损,但上市后可以自动转换为 B 类股。使用可转换优先股是投资未上市的创业公司的常见方式,它的作用相当于“对赌”、“风控”,如果被投资公司发展一般,投资者可以选择不转股,并在优先股到期后获得还本付息(一般年利率是 8% 左右),相当于进行一次债权投资。如果被投资公司发展很好,投资者就按条款转股,并在上市后减持退出。
关于美团点评,最大的疑问可能还是盈利前景。在所有业务中,外卖是最高频的。2017 年,美团外卖交易额为 1710 亿元,占美团整体交易额的 47.8%。但维持这么大的配送网络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开支也非常高昂,外卖骑手成本从 2016 年的 51 亿元激增至 2017 年的 183 亿元。如果按照美团目前在外卖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 59%来看,未来通过提高配送效率、轻微增加配送费,对美团整体盈利的改善都是巨大的。
虽然盈利改善空间大,而且有人力基础,但一轮一轮融资后,美团点评显然不满足于、也不能只是一家靠送外卖来赚钱的公司。
2017 年开始,它涉足了出行领域,推出网约车服务,今年 4 月份还收购了共享单车公司摩拜。
在网约车业务上,美团 2017 年的网约车司机成本 2.9 亿元,包括补贴在内的销售费用支出接近 9 亿元。网约车这个新业务其实有很大问题。网约车平台快速积累流量的办法,就是补贴。如果一门生意,通过烧钱就能快速获得用户,那这很可能不是一门好投资——因为你能烧钱补贴抢用户,别人也能,用户粘性几乎为 0。
网约车、共享单车还有更大的问题。如果说餐饮外卖服务是释放平价餐饮店的运营能力的不错的生意,那么整合外部闲置资源的网约车,显然低估了它外部的成本、费用甚至或有负债。
要想培养供应的稳定,需要这些汽车越来越职业化。这些看似外部的协作方,相关用户可能提起的诉讼或维权,逐渐会成为了公司的成本。更糟糕的是共享单车,这种低资本支出,索性自己建设产能和产品的,商业模式根本没有计算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和公共安全可能带来的成本,不盈利还没关系,一旦盈利,多的是各种税收和政策在前方等着。
如果美团点评的经营重点放在改善餐饮外卖效率上,未来盈利可期;而如果继续做大网约车、共享单车业务,看上去会走进新的无底洞。
题图来源:创头条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