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壳收藏界中,大名鼎鼎的芋螺科(Conidae)无疑是与宝螺科不分伯仲的顶级热门之一。并且,由于此科数个高毒性物种的伤人记录,在一些科普中也时常以“鸡心螺”的名字出现【这个俗名经常使人畜无害的鸟尾蛤科心鸟蛤属(Corculum)物种背锅。。。】,使大众对它也有部分了解。
芋螺科是一个拥有超过800个已描述物种的大科(这点不知道比宝螺科高到哪去了),而且,不少此科物种的花纹极为多变,加上分子分类与支序分类对传统分类的巨大冲击和不同分类学家采用的不同标准,使得整个芋螺超科(Conoidea)的分类—无论是科级的,属级的还是种级的—都十分混乱。目前,Wiki承认的分类法是在2014年由Puillandre等人在《软体动物研究》(Journal of Molluscan Studies)上发表的以分子分类法将芋螺科下原有的5科约140个现生有效属并入1科4属:芋螺属(Conus),Conasprella,Profundiconus和加利佛尼亚芋螺属(Californiconus),其中芋螺属一属即包括57亚属,物种数约占整个芋螺超科已知的85%。但该种分类法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同物异名和无效名(WoRMS里那一片。。。Conidae Fleming, 1822)
同时,芋螺的生境亦颇广泛,从潮间带到千米深海,从热带大洋到极地深渊的海洋环境中,均有其分布。
当然,芋螺其实是有口盖【operculum,又称厣,腹足纲动物分泌的角质或石灰质结构,在软体回缩时置于壳口,通常起保湿(对陆生或高潮区物种而言)或保护作用】的,只是上列两个标本没有保存。那么,芋螺的口盖是什么样子呢?
稍有常识的人就能看出,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口盖是起不到什么保护作用的。但为什么在芋螺上,口盖-大大提高动物装甲值的结构-会如此退化?原因在于它的生活方式,使它们一般不需要此类防护。还记得前文说过,芋螺有毒且会伤人吗?芋螺科全科均为食肉动物,口器特化为类似注射器一样的结构,可分泌神经毒素,既可用来攻击亦可进行防御。目前,有记录的芋螺致死案例约有30个。不过,由于芋螺的食性不同:主要是蠕虫与软体动物,仅有少数物种食鱼,也仅有它们的毒液对脊索动物有效,所以真正可对人造成致命威胁的芋螺寥寥无几:杀手芋螺Conus geographus L.,1758和细纹芋螺Conus striatus L.,1758是其中最危险的,它们体型较大,且具强毒性。
不过,芋螺毒素(conopeptides)中含有大量神经毒肽,所以对于它们毒液中成分的研究正在进行,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僧袍芋螺中的ω-芋螺毒素SNX-111(Prialt)即可作为一种比吗啡强一千倍的长期疼痛镇痛药。
本篇已对芋螺科的基本动物学相关内容进行了概括,接下来会对这个收藏界大热门的收藏历史及部分物种的传奇经历进行描述。
参考文献:
- http://www.seashell-collector.com/Html/theconecollector/The%20Cone%20Collector%201.pdf
- Puillandre, N.; Duda, T.F.; Meyer, C.; Olivera, B.M.; Bouchet, P. (2015). “One, four or 100 genera?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ne snails”. Journal of Molluscan Studies. 81: 1–23.doi:10.1093/mollus/eyu055.
-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e snails (Gastropoda, Conoidea)
- N-型钙离子通道抑制剂ω-芋螺毒素的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_CNKI学问
- Genetic divergence and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the deep-water Conus orbignyi complex (Mollusca: Conoidea)
- Nonclinical Safety of Ziconotide: An Intrathecal Analgesic of a New Pharmaceutical Class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