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情况下,人们需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问题,比如帮人参谋如何做决定,或者一个更经常出现的场景是:买礼物。
不过拥有同理心实在不是个容易的事。有时候在买礼物送人的时候,买的人想的是“这东西真不错很适合 ta”,甚至还没付钱就开始期待对方收到之后开心的表情,而收礼物的人内心 os 则是“我要这个干嘛”。
好奇心研究所之前也在一篇报告中讨论过这个现象,比如有研究说,这种落差产生的原因源于送礼物的人更关注礼物送出去的那一瞬间,而收礼物的人会迅速开始考量这个礼物长期来说的实用性。
不过,送礼物的水平可能受什么因素影响?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更擅长挑选礼物,而什么样的人更可能送出一看就是一厢情愿的礼物?最近发表在心理学&市场营销杂志上的一个研究讨论了这个问题。
这个研究开始提出,礼物送得咋样可能和社交中的“投射效应”以及“依附类型”有关。为了进一步地解释和证明,他们做了 5 个不同方面的实验,每个实验邀请了数百个不等的美国成年人参加。
前面的实验中他们发现,在看到一系列商品,并按照要求分别回答自己是否喜欢每个商品、以及别人是否会喜欢这个商品的时候,有的人会倾向于觉得别人对商品的喜欢程度都和自己比较接近,而有的人则会填上有一定距离的分数。在评价电影的时候也是一样。而在后续实验中,他们进一步发现有的人即便是面对自己喜欢的商品,也会比较容易地想到它可能在别人眼中的缺点,或者自己不喜欢商品在别人眼中的优点,而有的人似乎不具备这种能力。
在社交中把自己的态度投射别人身上的时候,比如假设你的朋友和你的偏好一致,这被称为“投射效应”,研究最终推导出,依附类型是安全型的人,也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舒适的人,其实最有可能被投射效应影响。相反,那些社交环境中属于“焦虑型”而且缺乏安全感的人不太可能认为其他人和自己偏好一致,也就不太可能完全基于自己的想法为他人做出选择。
研究者说,这个研究挑战了之前的一个观念,因为之前人们通常认为焦虑的依附类型带来的都是负面结果。实际上,这部分在人际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人更有可能考虑到他人的想法,做销售和产品开发之类工作的时候可能也有优势。而平时有点“心大”的人,在挑选的时候可要注意着别太一厢情愿了。
题图来自:Giphy © Disney,插图来自:Giphy © HULU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