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个总决赛要开群互骂的诸位,都在想些啥?

新媒体时代,挑事又有新花样了:

一群自称勇士与骑士球迷的,扎堆儿开骂了。

也难怪。

连续四年总决赛碰到了。

彼此有胜有负心不甘情不愿。

两队的当家,又基本是联盟最头牌的存在:球星拥趸比球队拥趸,那战斗力要强得多。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

这些位本身也不是球迷,只是找个由头吵架罢了。

而有人知道他们这点需求,所以挑这么一场。有点生活经验的都知道,挑头闹的,往往并不出于义愤,而出于利益。

话说,一个正常球迷是怎么看球的呢?

从比赛前两天,你就开始按捺不住情绪,每天几百遍的听新闻看报纸翻网页,确认这场比赛……关键球员A的伤好了吗?你寄予厚望的球员B会上场吗?一直被你讨厌的球员C是不是终于被教练冷藏啦?那个不知道脑子在想啥的主教练有没有把他的阵势改了,转而摆出你想像中的阵势?你念念叨叨神不守舍,恨不能托梦给自己主队的教练,扯着他的耳朵,把你理想的排兵布阵硬灌给他。

到比赛当天,你已经开始沉不住气了。你和朋友吃饭、聊天,都情不自禁的把话题引到这场比赛上。当朋友规劝你“好啦好啦,现在球队状态不是还不错吗”时,你发出自嘲的笑声,自伤身世的说:

“自从迷上这支球队,就没好日子过……算了,这场输了就不看了……”

然后,等你坐到屏幕前时,你把之前的一切疑虑都抛开了。你看着比赛转播开始,看着直播解说员开始絮叨一些两支球队近况,你发现,他们说的和你所感觉到的大不一样。你开始惊疑:

嗯?我开始失去对球队的判断力了吗?

比赛开始,你看眼首发名单,天旋地转:关键球员A和你寄予厚望的球员B并肩坐在替补席,一脸忧伤;一直被你讨厌的球员C在场上不紧不慢的做着热身。你期望的阵势根本没出现。你就像一个买了最高额演唱会门票,结果听说乐队主唱吃龙虾过敏临时换掉了的歌迷一样沮丧。

但是,随着比赛开始,你发现其实还没那么糟糕……局势稳定,球员们应付裕如,你讨厌的球员C表现得很好。你忍不住想:“嗯,也许今天是我们的幸运日呢……”

然后,就在你自得其乐之际,对方大举进攻,你开始有不祥的预感。然后预感成真了:对方大比分领先!镜头转到在场边手足无措的主队教练,你对电视屏幕狠狠的挥了两拳,可是喉头梗住,完全骂不出来。

你打开一切社交应用,和所有朋友一起骂开了。为什么不用球员B?为什么要用球员C?这个主教练是个白痴!这支球队彻底没希望了!我再也不看了!你恶狠狠撂下这句话,决定不再看下半场比赛。再也不为这支球队糟心了……

你巴巴守着屏幕,望眼欲穿看着己方不断葬送机会,欲哭无泪。对方再度锦上添花,拉开分差,彻底宣布比赛没戏时,你果断关了屏幕。你上网怒吼一声:“我以后再也不看这球队的比赛了!!骗人是小狗!!”

之后的两天,你开始躲避各类媒体,怕看到新闻里提到球队败北的事。两天过去了。你还在为上一场比赛的结果而恼火,几天内讳疾忌医,不想听任何人谈论这场比赛。可是,随着下场比赛的临近,你又开始好了疮疤忘了疼,跃跃欲试的竖起耳朵……

于是,一切周而复始。

那,这是一个普通的热诚球迷。


为什么球迷扎了堆,就开始变成另一种样子——甚至开始对骂了呢?

如上所述,您去看看,会发现这其中许多人在意的,甚至不是篮球本身。

1789年,一群法国人民杀进巴士底狱,反客为主捉住了几个狱卒。他们志得意满,擅自将那几位狱卒给处了死刑。过程轻率,犹如儿戏。写这个例子的勒庞先生认为:如果只是他们单个行动,大家都是良善百姓,谁能下手杀人呢?

可是一旦扎了堆,就不一样了。

以此为例,许多不那么理性的人,有这么种本性:喜欢扎堆,愿意扎堆,在扎堆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快感。而且,扎堆还会改变(或者扭曲)一些人的倾向,做出一些自己平时不会做的事。

有些事可能出于从众心理。群体力量是如此伟大,你扎了堆就拥有温暖大家庭,不扎堆就很容易落在对立面,于是你会不由自主,做出一些让大家都喜欢的事。因此,群体的一些宗旨反而无所谓了。勒庞认为,一个群体的口号,越理性越没人理会,越感性越扯淡,越有人影从。一个群体有那么个疑似有理、富有煽动性的口号存在,就能够把群众心理带起来。群众进入了群体,出于下意识的媚众心理,不自觉的就跟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叫一起跳,然后获得了极大的快感,进而产生“我就是我们的团队”的幻觉。

人们都需要优越感,而这一旦“我和我的团队是一起的”,于是就会要求“我们团队比你们团队强,所以我就比你强”的幻觉。这就是最方便的优越感来源,和“因为我是日耳曼人你是犹太人,宏观的说日耳曼人比犹太人优等,所以我也就比你优等”的概念差不多。如果抬高了自己的团队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还顺便拉拢团队中的其他众,让自己感觉到了安全感和群体归属感,何乐而不为?到这地步,大家就很容易high起来了。

极端球迷团体,也是如此:他们在意的不是篮球,只是扎堆和攻击本身。他们对外界的意见,通常保持一种很扭曲的紧张状态:

既排斥,又警惕,其实很在意,但又不肯让自己觉得太在意。别人夸,就很乐意听;别人稍微不那么夸得用劲,就觉得别人的话是放屁,还恨不得组团过去踹人家几脚。

媚众很安全,优越感来得很轻易,自省很麻烦,就事论事很累人。能轻松扎堆闹腾还获得心理满足感,多快乐啊。

——所以,何必要闹到这般地步呢?

就像我一直说,当年每天骂姚明软蛋、骂姚明是被捧出来的那些位,应该本身并不太看篮球。姚明退役了,他们只会去下一个舞台,找可以攻击的对象。真看球的,每天琢磨球还来不及呢。


1996年,波士顿花园的凯尔特人球迷会为所向无敌的公牛鼓掌;2007年1月底,他们会为全场轰下43分的科比喊MVP,即便科比是对面湖人的死敌。凯尔特人老巨星海因索恩说,因为波士顿花园的球迷见识过凯尔特人自己的王朝,明白何谓伟大,所以他们懂得尊重伟大。

当然啦,不是说他们没原则。1982年东部决赛第七场,波士顿输给费城,波士顿球迷朝费城诸将高呼:“BEAT LA!”——是的,“我们输给你们了,那么,打败湖人的任务,交给你们了!”

有什么样的球迷,就有什么样的篮球土壤,就有什么样的球队。

所以,还是那句:

看篮球时,有必要这么吵吗?究竟是为了篮球,还是为了其他什么别的呢?

三年前写过这个题:

为什么很多人只批评詹姆斯靠身体打球,而不批评奥尼尔?

归根结底:

许多人从来看的不是球,是标签和黑蜜。

没了篮球,他们自然还会去下一个领域,比如手机,比如数码,比如他们能接触到的任何有战火有纷争的地方,重新开始一场战争。

当然了,挑头闹事的,许多还不是出于义愤,而是利益。什么利益呢?微商?搅浑水?谁知道呢。反正这时代,看准少年少女的粉丝经济挑事对骂,在娱乐圈领域已经挣了多少利益,我们都知道了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佳玮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