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赵明:不打嘴炮,技术上甩了对手几条街

6月份的手机发布会潮中,荣耀手机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其他手机厂商的所谓“黑科技”相继被打脸之后,华为的GPU Turbo和荣耀Paly无疑成了最大的赢家。

6月11日,《财经天下》周刊发表了一篇《荣耀手机身份的确认》的文章,让外界重新认识了有趣、独立而又厚重的荣耀;三天前的6月8日,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对话荣耀总裁赵明,十问十答的背后,也又一次让外界认识到不一样的荣耀。

不管是中国互联网手机的王位之战,还是华为和荣耀的双品牌突进,如今的荣耀,已经完全摘掉了“富二代”的帽子,也佐证了华为双品牌战略的成功。

正如财经周刊写道:“荣耀手机今天的种种荣光,折叠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奋斗。”而王峰和赵明的十问十答,则引发了一连串的联想和思考。

向小米学习营销,荣耀最强的是产品本身

一向犀利的王峰意料之中地向赵明抛出了敏感的问题,“很多人看来,小米营销在明处,荣耀营销在暗处。天下武功,各不一般,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的独特手段,那么说说你的秘籍?”

赵明的回答非常坦诚,互联网营销是小米最大的优势,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在互联网营销层面的成绩在小米之上,但荣耀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产品本身,是产品的品质、质量、性能、体验等等。

在互联网思维最为疯狂的2015年,荣耀逆潮流提出了“笨鸟精神”,“荣耀不等风口,而是创造风口;不吝巨资投入研发,坚持自主创新,厚积薄发;汇聚全球最优秀的资源来开发和设计产品,实现全球顶级品质。”赵明这番在当年GMIC上的宣言,回到今天来看,并没有上演形式主义,在贝恩公司发布的针对中国市场的调查中,华为、荣耀、苹果的NPS(净推荐值)并列第一,比排名落后的品牌NPS高出44%。

赵明坦言在营销层面需要向小米学习,可换个角度来看,这或许并不是太大的劣势。很多人包括一些手机厂商对“互联网手机”有着片面的理解,即互联网手机就是互联网渠道。赵明显然不认同这一点,在赵明看来,互联网手机带来了用户沟通、品牌体验、产品研发、营销效率的全面革新,而如今荣耀正在实践的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则正是互联网手机进化的表现,核心在于能更快捕捉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更快速的去响应与满足,把效率提升到极致。

据市场调研机构赛诺的数据显示,2017年,荣耀以5450万台的销量、789亿元销售额,登上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的宝座。在今年第一季度,荣耀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销售额则继续领跑。

市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荣耀的选择和思考已然已然经受住了考验,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全球智能手机整体趋势向下的大环境下。

GPU Turbo并非噱头,其他厂商还做不到

华为刚刚公布的GPU Turbo技术选择在荣耀 Play 上首发,同时也赋予了荣耀更多的关注度。无论是财经天下还是王峰,无不围绕GPU Turbo技术深挖或对话,这也是荣耀留给外界最为深刻的印象,技术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标签。

当然,在正式对外发布之前,“很吓人的技术”一度也迎来了不少争议和嘲讽,罗永浩略带嫉妒和埋怨的口气表示,“连这项技术是什么都没有看到,就引发全体网民的高潮和兴奋”;而在小米8发布会前夕,小米官方甚至造势称“小米8有一大堆’非常吓人的技术’,一页纸都写不下”;习惯了蹭热点的联想,更是发布了一张“吓人的技术,其实都是联想出来的”的借势海报……

赵明在与王峰的对话中,对外界的质疑作出了回应,并且为研发团队打抱不平。他介绍说:GPU Turbo是一个革命性的图形处理增强技术,基于软硬件协同和一体化设计。相当于把GPU里面的微码进行调整,跟操作系统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来的。重要的是,并非只是针对《王者荣耀》、吃鸡等游戏的优化。赵明直言,GPU Turbo用单线程战胜了友商的多线程,如果仅对比单线程的能力,不止甩对手一条街,不知道会甩几条街。

其实,外界更为关心的是,相比于对手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为什么只有华为和荣耀实现了“很吓人的技术”?

赵明给出的答案是华为基于自家软件和硬件研发的优势,但被大家忽略也更为重要的一点却是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性的投入,2017年这个数字是107亿欧元,占到营收的14.9%,过去十年累计投入了近4000亿元,换来了庞大的技术和专利储备,同样甩了竞争对手好几条街。

打造科技潮品,绝不以低价来占领市场

如同OPPO和vivo的同门竞争,王峰在提问中给赵明埋了一个坑,“怎么看待荣耀手机的同门师兄——以华为品牌直接命名的这个竞争对手?”

赵明的回答同样很巧妙,在华为内部的视角里,荣耀品牌和华为品牌属于相互学习的竞争,荣耀向华为学习如何构建品牌、打造产品,华为向荣耀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做营销、更加贴近年轻人。有理由相信赵明所言并非外交说辞和公关话术,因为与其他实施双品牌战略的手机厂商用粗暴的高端、低端来划分两个品牌不同,华为和荣耀的品牌划分是以人群为边界的,华为偏商务认识,荣耀指向年轻人市场,互补性远大于冲突。

在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出现之初,选择双品牌战略的绝非华为一家,联想、中兴、酷派等等,彼时的“中华酷联”四巨头都在思变。华为成为双品牌战略的唯一赢家也不例外,荣耀有着极其鲜明的定位,即打造面向年轻人的科技潮品,不断强调荣耀的品牌调性以及与华为的品牌区隔。

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荣耀显然并没有延续其他互联网手机惯用的“先走量、再盈利”的主流路线,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品牌、产品、技术的权重都高于售价,绝不以跟风式的低价刷量来占领市场。可以追寻到的结果是,荣耀10等旗舰机型给荣耀带来了不只是单一型号的销量,在旗舰机的品牌带动下,千元机系列销量增长更为迅猛。

荣耀的成长密码:温度和态度

透过王峰十问中赵明的回答,我们不难总结出荣耀成长的密码,对手们学不会的还有荣耀的温度和态度。

作为荣耀的代言人,孙杨曾在发布会上向赵明分享了这样一个痛点:因为常年在泳池中浸泡,磨平了运动员的指纹,无法在指纹识别司空见惯的时代享受到技术红利。原来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群“无指纹人群”,荣耀随即在甚至千元机上都支持了人脸识别功能,代价就是增加了至少7000万元的研发成本。

在人工智能应用上领先行业半年的荣耀,一度被解读为触动了BAT等互联网企业的利益,赵明对此的态度恳切而务实:华为、荣耀作为硬件和手机公司,在互联网服务上与腾讯、阿里巴巴、今日头条、百度、美团都是合作的关系,我们需要一起努力,共同打造AI的生态系统。我们不能画地为牢,而是应该把能力贡献出来,实现数据和逻辑对接,这样人工智能才能提供更好的体验。

有态度,才可以不惧流言坚持去做对的事;有温度,才能在别人熟视无睹之处发现真正的用户需求。赵明和“笨鸟”荣耀尽管低调,但一个个难掩光芒的里程碑事件,不仅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荣耀做产品、做品牌、做市场的方法论也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发现、理解,进而学习的对象。

2017年末的时候,荣耀公布了为期三年的海外战略,即2020年的时候实现全球销量排名前五,国内销量和海外销量是50:50。目前我们已知的数据是,到2017年结束的时候,荣耀海外市场的占比是15%,全球排名第七(GfK数据)。

今年1-5月份,荣耀在海外市场实现超过100%的增长,海外销售占比已超过20%。据赵明在采访中透露,这一数字有望在今年年底达到25%或30%。

另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是,荣耀10发布不到一年,海外销量已是荣耀9的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