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自杀有“传染效应”,什么才是报道和谈论名人自杀时的规则?

许多人对时尚设计师 Kate Spade 的死亡感到遗憾。这件事也引发众多媒体报道,有人回顾了她在时尚产业的种种传奇;有人以显目的“自杀”两字作为斗大标题。或许另一件同样值得费心了解的事,是当我们遇到自杀事件时,究竟该以什么方式谈论它?

不论谈论者是在线上或线下、公开或私人信息表达想法,也不论他们谈论的对象是公众人物或普通人,每句说出口的话语都有可能影响别人。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预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简称 CDC)的报告,尽管精神疾病不具传染性,但大量证据表明“自杀”是具传染性的。 在一阵围绕着自杀事件的报道或讨论后,往往伴随着自杀率的增加。这样的情形被称为自杀的传染效应,特别容易出现在年轻人中。

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是造成许多人自杀的原因之一。但年轻族群的自杀案例里,很少人有被诊断出这些病症。

美国预防自杀基金会首席医疗官 Christine Moutier 。 “当有人死于癌症、心脏病或艾滋病时,你不必担心它传递错误信息。但自杀和其他死因不太一样。”

研究表明,自杀的“爆发”和“集群”是真实现象。一次自杀事件很可能引发更多自杀事件发生。而由于新闻媒体强大的传播力量,名人自杀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更明显。

玛丽莲梦露在 1962 年去世时被列为“可能”自杀事件。随后几个月中,广泛的新闻报道不停渲染悲伤的情绪,接连着美国的自杀率与前一年同月相比便上升了 12%

国家精神疾病联盟(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简称 NAMI)的推特提供了跟朋友或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自杀事件时的一些建议

首先,是英文用语的习惯问题。

NAMI 建议人们使用“died by suicide(因自杀而死亡)”或“took his/her life(自杀夺走了他/她的性命)”而不是“commited suicide(在中文语境里被译作自杀)”。

在美国语境里,用 commited suicide 说明一个人的自杀行为是很常见的说法。但这样的习惯却和天主教教义息息相关,它暗示着自杀是一种罪行。当你说一个人“committed” suicide,可能无意中暗示这个人“commited” a kind of crime(犯下了一种罪)”

另外,NAMI 也建议人们避免描绘自杀的细节方式、死亡的地点和死者留下的遗言。

因为这些内容有可能无意间“美化”自杀过程,进而触发其他抑郁或自杀倾向的人模仿。同时,有些人也可能因为迷恋某个自杀的名人,就效法他的行为。

另外,对记者而言,如何报道自杀事件也是件值得深思的事。全世界五十个几个研究里共同总结出几种特定的报道模式 —— 关于报道的数量、持续时间和传播的地理范围 —— 是更可能增加后续自杀行为的。

防自杀组织撒马利亚会和 CDC 据此提供了一个报道自杀新闻的媒体指南

  1. 使用真实简洁的文字

CDC 认为,媒体不应该将自杀归于过分简单的解释,例如失业、破产或压力。自杀从来就不是起于单一个因素或事件,而是一连串涉及心理和社会问题的复杂因素交互影响所导致的结果。

另外也不该一直重复报道自杀事件。这也会增加自杀传染的可能性。

  1. 不要英雄化自杀行为

当报道中传达出的悲伤情绪元素(例如:公众悼词、降半旗或设立纪念碑)降低,也比较不容易造成自杀行为蔓延。

因为这些内容可能会让部分有自杀倾向者以为,通过同样的方式就能获得社会的尊重。

  1. 不要只关注死者的正面特质

许多报道中常会不断重复:“他/她是个好孩子。”或“他/她有光明的未来。”而忽略死者在人生中曾经遇到的困难。CDC 认为,这代表对死者的敬意,但同时也可能对那些没有得到赞美的自杀倾向者产生吸引力。

  1. 只使用基于事实的数据

如果要阐述自杀人数的增加,不要称自杀行为是某种最近的“流行”,或以自杀率“暴涨”等浮夸的词来形容。可以引用具公信力的机构的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不要只关注数字,要进一步解释自杀的原因。

  1. 提供预防自杀的求助资源

尽管人们很少愿意主动坦诚心理问题,但谈论自杀倾向却是预防自杀行为的关键。任何自杀的报道也都应该提醒读者: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以及谈论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事。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不代表他“很奇怪”。

以下提供几个目前国内 24 小时免费的自杀防治专线:

希望热线 400-161-9995: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设立的 24 小时热线服务,希望提高公众对自杀现象的认识,也帮助市民了解防御自杀的有效方法。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800-810-1117:国内最早的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网站上也有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杭州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0571-85029595:除了开展有关自杀的研究、人员培训、咨询和跟踪辅导外,中心还配备了 5 名专职精神科医生及 15 名志愿心理咨询员。

这里还有一份全球自杀防治专线的综合清单

题图来源:Unsplash Daniil Kuželev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