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药物吸收后起作用,但也有例外。比如,链霉素几乎不能自消化道吸收,口服后直接与胃肠道内的细菌接触,进入细菌体内、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起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的作用。
消化道内的药物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入血液,这叫“吸收”。正常情况药物和营养吸收后都必须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多数药物进入肝脏后会被代谢掉一部分、毒性和药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相反,经过肝脏代谢后由无效成分变为有效,我们叫它“潜药”或“前药”。也有药物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强,这并不鲜见。
肝脏会分泌帮助脂肪“乳化”、消化的液体,它们由肝脏输送进胆囊,在胆囊浓缩后作为胆汁进入肠道,在肠道发挥作用。有些药物从肠道吸收进入肝脏后,一部分又混入胆汁内,再次回到肠道。我们把药物从肠到肝、又从肝到肠、循环往复的这个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有些药物本身就是在肝脏发挥作用的,比如他汀类降脂药,它通过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引发一连串的复杂连锁反应,起到降低过高的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大部分药物经肝脏“初加工”后,“幸存者”和代谢物会一起随着血液被运输到全身许多组织。有些药物直接在血管中发挥作用,比如当人体血液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时,用于治疗“菌血症”或“败血症”的抗生素。
毛细血管并不是严丝合缝的,正常情况下它们可以兜住红细胞这样的“大块头”,却挡不住多数药物分子自由出入。药物由毛细血管渗透进组织间隙内,大多数药物在那里接触到病原体(如坏细菌)或起作用的细胞,发挥它们的治疗作用。药物作用的机理极其复杂,普通人不易掌握,且一知半解甚至不如一无所知。
除了肝脏,人体的其它部位也可以加工、代谢药物,比如左旋多巴,它被人脑代谢成多巴胺,在脑内起实际治疗作用的不是左旋多巴、是多巴胺。
几乎所有药物和它们的代谢物都不会永久停留在人体内,多数从尿中排出体外,有的也可以通过唾液、汗液、乳汁,甚至呼吸排出。
药物与人体、与病原是相互作用的,以上只是描述个大概,像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蛋白结合率、淋巴循环、疾病状态下药物分布变化等许多重要方面均未提及。篇幅所限,不多讲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秋天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1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