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几天前,MAOMAO的《单板不简单:简史与现代黑科技》唤起了不少朋友们对滑雪装备的热情。其实除了滑雪板,滑雪的行头还有很多,如滑雪鞋、头盔、雪镜、护具、以及种类繁多的各种功能性服装,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产品体系。
“兵马未动,装备先行”,对于广大技术能力还不过关的同学们,先用上好装备再踏进滑雪场是常规操作。而对于资深穷人笔者来说,雪具店里的每件东西都是天文数字,一件滑雪服动辄几千块,一个护脸(看上去就是块布)也要几百块。渐渐地“装备买一件,吃土小半年”也就成为了习惯。
钱包被不停地掏空,但笔者对装备这个行业却知之甚少。带着这份好奇,笔者和其他小V们一起想探个究竟,却发现目前鲜有研究成果,甚至连靠谱的数据都找不到。于是小V们就联络了滑雪个人装备行业的众大佬,进行多方访谈,随后便整理了以下文章,希望能和对个人装备行业有所了解的同仁们展开讨论,尤其欢迎拍砖。
1.国内滑雪个人装备市场估计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之前行业内对滑雪跟人装备市场规模的估计。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6年度报告)》中给出了2016年双板零售14500套(基于9大品牌提供数据整理)、单板零售10800套(基于3大国际品牌数据整理)的数据。对于其他装备没有提及,且在下一年年的报告中认为2017年这个数字变化不大;
平安证券的一篇行业分析报告中提出,当前(文章发布于2016年3月)中国的滑雪个人装备市场规模约10亿,到2030年将达到160亿的规模;
莫尼塔投资认为:包括滑雪服、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杖等在内的各式个人滑雪用品,现阶段国内市场规模约20亿,未来有望达到百亿量级(200-300亿);
国内重要滑雪装备公司A的高管认为,当前整体市场规模(包括滑雪板、滑雪服饰、各类配件、以及赛事活动等)在30亿左右;
国内重要滑雪装备公司B的高管认为,个人滑雪装备(不包括服饰)约2亿,且相信在2022年冬奥会过后会增长到200亿的规模。
总结下来,小V发现行业、投资者对于这个市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也没有所谓的权威数据。但普遍认为未来将有高增长,且有望达到百亿级别的规模。
2.发达国家滑雪个人装备市场
滑雪行业在当今中国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那成熟的市场上滑雪个人装备是什么规模、产品结构如何呢?当今全球滑雪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是阿尔卑斯和北美,亚洲的日本也曾经历辉煌。以下分别选取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和日本进行观察。
日本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2015年发布的《日本滑雪旅游分析》报告,2012年日本滑雪个人装备(不包括滑雪相关服装类)销售总额为1100亿日元(约合60亿人民币)。而巅峰期(1991年)这一数字为4300亿日元(约合250亿人民币)。可见,尽管经历滑坡式的衰退,日本的滑雪个人装备行业依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美国
与日本不同,美国的滑雪行业至今保持繁荣。根据美国雪上运动产业协会Snow Sports Industries America(以下简称SIA)的统计数据,年均滑雪人次5500万的美国,2016/17年度滑雪个人装备市场零售总额为43亿美元,约合275亿人民币。
其中按照销售总额划分的产品结构如下:
- 服饰类产品(包括滑雪服、软壳、抓绒以及各类功能性服装和帽子手套)占了大头,占比65%;
- 装备(双板、单板、雪鞋、固定器等)占比29%;
- 配件(头盔、雪镜、护具、拍摄工具等)占比6%。
美国的产品结构每年都有些许变化,但大体上保持稳定。如果把配件类也归为装备,那么在服饰/装备这两个最大的产品类别上,比例大致为7:3的状态。可见,滑雪服饰的市场规模是远大于装备的。
再进一步观察滑雪装备的结构,其中:
- 双板装备(雪板、雪鞋、固定器、雪杖)占比58%。双板装备中,雪板占比45%,雪鞋占比40%,固定器占比10%,雪杖占比4%;
- 单板装备(雪板、雪鞋、固定器)占比28%。单板装备中,雪板占比45%,雪鞋占比31%,固定器占比25%;
- 其他装备(越野滑雪、Backcountry)占比14%。
可以看出,尽管美国是单板的发源地和单板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但装备市场上双板依然占据近六成的市场份额,单板和其他装备构成其余的四成市场;双板装备、单板装备内部的构成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双板雪鞋与雪板的份额接近,而单板则相对悬殊。
此外,不论单双装备,雪鞋的销售量都多于雪板:双板雪鞋销量超过雪板16%,单板则超过20%。
3.中国滑雪个人装备市场估计
结合对国内滑雪装备行业资深人员的估计、与发达市场产品结构的经验,小V尝试对中国滑雪个人装备市场的规模进行估算。
首先,综合各资深人员的意见,对国内双板市场装备数据归纳如下:
- 租赁雪板(滑雪场等集中采购的廉价滑雪板产品):ELAN、NORDICA、ROSSIGNOL、DYNASTAR租赁业务销售1万副左右/年,其他品牌租赁业务年均500-1000副左右/年;
- 零售雪板:年均2000-2500副/年的有HEAD、FISCHER,年均1500-2000副/年的有ROSSIGNOL、ATOMIC,年均1000-1500副/年的有NORDICA、VOLKL,其他品牌均在1000副/年以下;
- 滑雪鞋:通常租赁业务雪鞋要比雪板多20%,零售雪鞋要比雪板多30%。
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结合发达市场的产品结构,笔者对中国滑雪个人装备市场进行估算。
初步估算,国内滑雪个人装备市场总额约为32亿元。其中:
滑雪装备(单板、双板及雪鞋和配件)8亿元,占比25%;
滑雪服装类(滑雪服、内胆、软壳等各类功能性服饰、以及滑雪用帽子、手套等)24亿元,占比75%。
注① :其中部分数据为采访所得,部分为笔者估计。
注② :估算逻辑为从采访所得的2017年双板雪板、双板雪鞋出发,以美国的滑雪个人装备市场结构为参照结合国内市场成熟度进行调节,以销售额为标的进行估算。
4.对中国滑雪个人装备市场的评价
根据初步估算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
- 当前中国滑雪市场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此前小V在【小V观察】滑雪市场的“冰与火之歌”一文中曾提到“现在正处于且将长期处于初级滑雪市场”的论断。滑雪个人装备市场的不成熟则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 小V认为,①滑雪个人装备市场的规模、②季卡销量占滑雪索道票的比重这两点是衡量一个地区滑雪市场是否成熟非常有趣的标志。当前中国的滑雪市场上这两个指标都处在非常低的水平。
- 越野滑雪、Backcountry(野雪、滑雪登山等)市场相对空白。美国的滑雪装备市场上,这两类产品占了15%左右的份额。而在当前中国的户外消费市场上,越野滑雪、滑雪登山还处于萌芽阶段,个人零售消费几乎可以忽略。
- 滑雪相关类服装是滑雪个人装备市场的主体。注意不仅仅是雪服,滑雪相关的各类功能性服饰、以及手套帽子等配件等都是重要的产品。
在与行业资深人员的交谈中,小V了解到:过去10年滑雪装备代理企业经历了平均每年50%的高增长,但上个雪季(2017/18雪季)增速降至25%左右。其中的一种可能是,过往10年的个人装备市场是一个“填补空白”的阶段,正规渠道的滑雪装备销售没有满足对应的滑雪消费者,所以经历了一个高速的增长期。而如今,到了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成功过后的第3个年头,滑雪行业B端已有大量企业、资本涌入,过往的市场空白已填补殆尽。可以说从现在开始,滑雪个人装备行业进入了一个正常的“增长阶段”,企业需要寻求与消费市场的增长平衡。
5.中国滑雪个人装备市场的未来
至于未来,小V有以下观点:
- 高速增长期会在奥运过后的5到10年。与此前针对整个滑雪市场的判断相同,小V认为尽管当前滑雪个人装备市场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达到一个高速增长期,距离行业的“天花板”更是有着遥远的距离。未来的高速增长期也不会是在奥运前后,而是在奥运过后的5到10年间。
- 未来的中国滑雪装备市场是百亿级的市场。如果未来中国的滑雪人口能够占到总人口的2%(美国为5%,日本为9%),人均滑雪板消费量能占到美国的一半(美国2017年每16个滑雪人口消费1块滑雪板),届时中国的滑雪消费就将超过200亿。这或许是最不乐观的行业估计标准了。
最后的最后是本文真正的重点:小V真诚的欢迎各位读者拍砖,展开讨论。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本文的主旨就是希望能够抛出一个“靶子”,通过交流让我们对这个模糊的市场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红旗下的雪球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