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在股神巴菲特的家乡——美国内陆城市奥马哈举行。
这场大会堪称投资圈内的春晚,87 岁的股神和他 94 岁的好基友芒格,依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与现场数万人谈笑风生。
中国读者们最关心的两个话题,分别是中美贸易和虚拟货币。对前者,巴菲特的点评比较“套路”,表示中美有非常多共同利益,虽然分歧难以避免,但合作的好处更多;但是对后者,他和芒格可谓语出惊人,直接向投资人丢炸弹。
相关发言总结如下:
1.芒格: “我远没有你们那样喜欢加密货币。对我来说,(买卖它)跟犯痴呆症似的。就好像其他人在交易粪便,你就觉得自己不能被排除在外(所以加入)。”
2. 巴菲特:“(比特币)很可能是老鼠药的平方。”
3. 巴菲特:“这些资产本身没有创造任何东西。当你购买非生产性资产时,你所指望的,不过是接盘的人会支付更多钱买它。”
CNBC 评论:巴菲特可能跟讨厌黄金那样讨厌比特币。
这个评论看起来有违常理,因为黄金在大部分人眼中都是保值的不二之选,能稳定存储价值,俗语有言,“盛世玩古董,乱世买黄金”。
但是,巴菲特为何讨厌黄金,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只要理解了他纵横江湖几十年的投资理念,大家很容易就懂了。
巴菲特:只投资“生产性资产”
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分为两种。
第一种,直接大量买入公司股票,然后坐等升值。前提是,这种公司必须拥有“经济护城河”。什么叫“经济护城河”?
巴菲特的解释是:“就投资而言,关键不在于评估一个行业将给社会带来多大影响,也不在于它将取得多大成长,而是在于判定任何特定公司的竞争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判定那种优势的持续时间。拥有宽广的、可持续的‘护城河’的产品或服务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企业拥有护城河,就可以将竞争者挡在市场门外,让自己在“统治区”内源源不断获取利润,一般寡头垄断行业的“寡头”,和垄断某类资源的公司(比如国防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护城河”。令巴菲特声名大噪的几笔投资,包括 80 年代买下可口可乐公司 7% 的股份、90 年代买入通用动力公司股票,半年赚50% 等,都属于此类投资。另外,他还基于“护城河”理论,买入大量沃尔玛、IBM、运通和富国银行等公司股票。
第二种股票投资,则是大量买入前景看好的公司股票,并获得控股权,然后亲自管理该公司,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利润和股价。这种投资的代表,正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本身。60年代,伯克希尔还是一家纺织公司,巴菲特认为其前景不错,是个好的投资机会,于是持续加大购股力度获得控股权,并大刀阔斧改造公司,最终让其成长为今天股价高达 29.62万美元(指 A 类股票)的投资集团。
这两种投资策略,都属于投资“生产性资产”。资产本身除了具有长期升值空间,还能持续产出其它资产价值。比如投资股票除了等它股价上涨,还能每年获得分红;投资并管理公司除了等它股价上涨,还能持续扩大经营收入。
很显然,黄金并不属于“生产性资产”。黄金没有分红,本身也没有生产能力,缺乏实际用途,你买它的唯一理由,就是相信未来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中买走黄金。
同样的原因,可以全部搬运到加密货币身上。股神认为,比特币不像农场那样,买了后长期持有,自身就能通过卖牛肉和牛奶,产出价值。“假如禁止交易比特币,人们就会问:那我还买它干什么?”“这种不叫投资,叫投机。”
这套投资理念帮助巴菲特在过去半个世纪大获成功,成为全球富豪榜前三名常客。但是今天,我们想说:股神,时代已经变了。
“护城河”不适合“互联网”
2007 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仍然宣称:“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一条坚固持久的‘护城河’”。但事实上,自两千年互联网得到全面普及以来,这个定律就不适用了。
两次互联网大潮,和互联网公司催生出的各种风口,比如人工智能、AR/VR,和最近的区块链,都是在极短时间内造就一大批明星创业公司,它们依靠新科技或者新型商业模式脱颖而出,但其中绝大多数,又会在短期内迅速陨落,最终只剩下几家存活并且做大。
这种火箭般忽上忽下的变化速度,让巴菲特等信奉“Buy and Hold”策略的投资人,完全没有足够时间验证“护城河”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人类能上天的时代,“护城河”早已不再坚不可摧,而是能在瞬间被攻陷,土崩瓦解。
所以,那些看似有护城河的科技企业,也很难像曾经的老牌公司那样坐拥市场几十年。比如雅虎曾靠搜索业务制霸全球,然而短时间内就被技术更牛b 的谷歌超越,直接跌落神坛。IBM 虽然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在计算机出现以后,全靠数次壮士断腕逼迫自己及时转型才得幸存,如今再次面临云存储的威胁,它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有意思的是,IBM 恰好是巴菲特曾经极为看好,并且重金下注的少数科技公司之一。巴菲特亲自走访过多家 IBM 的企业级客户,认为 IBM 的“护城河”极为坚固,这才先后花了上百亿美元购入 IBM 股票。然后到了 2017 年,在 IBM 晒出连续五年下滑的营收业绩后,巴菲特公开承认自己错了。他尤其提到了比尔·盖茨早前对自己的警告:虽然 IBM 实力强大,“但它越来越不像科技公司了,这一点令人难过”。
同混科技圈的盖茨眼光老辣,而另一位科技大佬,最近公开怼了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那就是伊隆·马斯克。
本月,马斯克在一次电话会议上直接批评“护城河”一说:“我觉得它很挫。要是你对抗入侵者的唯一方式就是护城河,那你坚持不了多久。重要的是创新步伐,这是决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有好事者拿这话去问巴菲特的看法,巴菲特承认:科技进步的加速,让很多护城河变得脆弱,无力抵抗“入侵”。但他仍然坚持:护城河的概念非常重要,有些公司的护城河还更加坚固了呢。然后巴老还举了个例子:马斯克可能会颠覆某些领域,但是他在糖果行业绝对没法打败我们(巴菲特旗下拥有一家广受欢迎的糖果品牌 See’s Candies)。
对此,小马哥发推特回应:你等着,我这就要去建一条护城河,并且用糖果填满它。沃伦·巴菲特肯定抗拒不了要投资我的!来吧伯克希尔哈撒韦氪星人(氪星是超人的故乡)…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大会上,巴菲特还坦诚布公地说:没投资谷歌和亚马逊是错误的决定。至于原因,“因为我太蠢了,没有预料到亚马逊发展的这么好”。
说实话,小探实在太钦佩巴菲特了,如此有资历有成就的一位超级富豪,却敢于公开批评自己的不足,这份强大的内心简直让巴老魅力爆棚!但是不得不说,科技在加速改变世界,一成不变的理论终归会被淘汰。巴菲特对科技和科技公司缺乏兴趣,并且不愿意去深入调研和了解,进而斥比特币为“老鼠药的平方”。
(注:小探知道大家可能会说巴菲特是苹果公司的大股东,但是巴菲特是把苹果当做“消费品公司”看待,然后仍然应用“护城河”理论分析,才决定投资的。)
小探并非鼓励大家炒币,自己本身也没有任何加密货币账户,但是对于加密货币和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却抱着热忱的好奇心和期盼。它代表了在当下大企业权力日益集中的背景下,一种从技术出发去打破现状,并且改变生产关系的可能性。这种技术已经被证明了可行性。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通证(即 token),则是调节区块链世界里权利义务分配的必要手段。
投身区块链的人,都希望能将它变成一把打开未来世界的钥匙。而希望,难道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感受吗?
说到此,小探一直有个疑惑:那就是,早早成为全球 Top 3 富豪的巴菲特,能轻易得到现实世界任何东西;却为什么,始终对探索未知毫无兴趣?你很少能看到他表达好奇心。
马斯洛的顶级需求已变:超越自我
大家都知道,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但少有人知,他晚年时发表了新的理论。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马斯洛认为,人的顶级需求,不止于自我实现,“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一直孜孜不倦探索未知,寻求突破的原因。在体育世界,我们在不断缩短百米短跑的时间纪录,探寻极限;在科技世界,我们不断穷极想象力,要做出以往神话中才存在的东西,打破现实世界的桎梏。体育和科技之所以令人激动使人着迷,魅力正在于此。
但是这种好奇和追求,我们在巴菲特的身上是看不到的,这一点,他和其它富豪都不一样。举个小例子,2017年 HBO 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提到,巴菲特去办公室的路程固定 54 年不变;每天早晨固定吃麦当劳早餐;他对烹饪、收藏品和艺术这些很不确定的东西,都全然不懂,也不投以丝毫关注。
所以我们也能理解,巴菲特愿意给盖茨基金捐款 172 亿美元,脚踏实地搞慈善;却从个人角度,毫无兴趣关注和投资那些无法保证结果的前沿科技公司。
小探非常敬佩他对慈善的投入,但是更喜欢这几个人:
成立多项“登月项目”(Moonshot Projects)的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登月项目过于前沿,因此大部分都是巨额亏损,甚至很多直接“黄了”。但是有这种探索精神,谷歌才能做出燃爆现场、以假乱真的会打电话的 AI 助手。
首个能发射卫星的私人公司 SpaceX,和开启电动车新时代的 Tesla,两家公司共同的 CEO 伊隆·马斯克。他爱吹牛爱引战,但是在拥有两个高科技公司时,马斯克还没有买过住房,并且曾掏空自己的银行账户给员工发工资,就是为了实现那些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
传言亚马逊 CEO 杰夫·贝索斯特别会省钱,但他却自掏腰包成立蓝色起源(Blue Origin)火箭公司。研究火箭和宇宙飞船所需花费极巨,但着迷《星际迷航》的贝索斯,对探索宇宙怀有一片痴心。
这些人和事都曾让小探心潮澎湃,相信也给你们带来过热血激情,所以才能获得这么多赞美和惊叹。人不就是凭着对现状的永不满足,对未知的不懈追求,才一步步站到食物链顶端的吗?
所以巴菲特对科技、对新事物的不愿了解甚至不屑一顾,小探是不能苟同的。当然 87 岁的股神,也早已不在意外人观点,“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最后,小探曾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巴菲特这样勤恳工作五十年、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发大财的人,是“渐悟”,普通人努力学习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而将马云、马斯克这样想常人所不能想,做出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的人,是“顿悟”,需要智慧、魄力、勇气和运气的叠加。
俩人有个共同点是:都说过“钱不能带来快乐”……
我们的读者,你想走上哪条路径呢?
—————————
欢迎关注 @硅谷密探
掌握全球创新趋势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硅谷密探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巴菲特说「高频交易并没有提供流动性」是否属实?高频交易究竟能否提供流动性?
为什么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方法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