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计划在中国设立独资评级公司,比预想的晚了十个月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公司(Standard & Poors)本周宣布,将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并已将相关计划告知中国监管机构。

标普计划未来通过该独资公司在中国开展评级业务。评级机构主要以发行人付费模式为主,即拟发行债券的公司支付一笔费用,要求评级公司通过评级模型给予其一定等级的信用评级。评级高低决定了债券发行的利率,信用等级越高,融资利率越低。

在评级费用方面,外资评级机构通常在每单 90 万元左右,中资评级机构一般每单不超过 25 万元。不过目前受制于中国早先的金融业限制,外资评级公司通过与本土中资公司合营或者签定技术服务协议的方式,参与中国国内评级市场。

标普在国内的合作方是上海新世纪资信,标普为后者提供技术服务。另外两大评级机构,穆迪(Moody)和惠誉(Fitch)则是分别与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成立合资公司。

穆迪在发给《华尔街日报》的邮件中称,正在“分析可供选择的方案”。惠誉的发言人则表示正计划向中国监管机构申请独资经营许可。今年早些时候,惠誉已将其所持有的联合资信股权出售给新加坡主权基金 GIC。

外资评级公司改变经营模式的推动力,在于中国从去年提出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准入门槛,放宽外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限制,这将惠及包括评级、证券、保险等诸多金融、财务领域的外资公司。

按照中国商务部当时的说法,中国将在 2017 年 7 月 16 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了 2017 年第 7 号公告,允许境外评级机构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

尽管不知道为何标普在该期限过去十个月后才宣布提交独资公司申请,但于评级公司而言,如果相关独资经营的申请获得批准,将使它们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在全球最大债券市场的存在感。目前中国境内公司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各类中长期债务评级,都由中资评级公司挂名发布。

联合信用评级公司高级分析师何苗苗在一篇讨论评级机构经营模式的报告中称,目前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内容过于雷同,多是对评级对象现有状况的表述,缺少各机构独有的实质性风险判断。相较于审计、法律和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国内评级报告所体现的投资参考价值相对有限。

这同样也造成中国评级行业公信力弱。根据同花顺 iFind 统计,目前中国十大评级公司总共发出 10267 份公司主体信用评级,A 类评级以下的公司只有 589 家,占比仅 5.7%。穆迪、惠誉、标普一般会将 A 类评级给予财务和经营状况安全的公司。

《21 世纪经济》报道称,国资委直属的中国铁物多年来经营业绩差、现金流紧张,但其长期获得 AA+ 评级,属于仅次于 AAA 最高级的债券评级。

跟最近中国在其他领域扩大开放类似,将中国企业置身于竞争更激烈的市场中之后,开放而不是保护可能会对这个行业里的公司帮助更大。

题图/africatoday.co.ao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