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第三方个人征信牌照挂牌营业,但接入和共享数据标准还没出来

5 月 23 日,第一个第三方个人征信牌照百行征信正式挂牌营业了。

今年 1 月,央行表示正式受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对公司相关情况进行公示。一个月后,央行正式对百行征信批复了牌照,牌照有效期为 3 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获得第三方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

事实上,早在 2015 年 1 月,央行曾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并允许 8 家征信机构展第一批个人征信试点业务。这 8 家机构分别是: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中心、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考拉征信、中智诚征信、北京华道征信。

试点了两年后, 2017 年 4 月,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表示,8 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和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差距很大,没有一家合格,始料不及。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

每家机构都想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信息覆盖范围受到了限制,导致产品的有效性不足;8 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集团发起创建,在治理结构上不具备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8 家机构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存在信息误采误用的问题。

换句话说,这些公司积极建立自己的征信体系,都只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各自信贷相关业务。以芝麻信用为例,2015 年芝麻信用上线后,支付宝就依赖它推出了花呗和借呗,以及一系列免押金服务。2017 年前三季度蚂蚁小贷的放贷规模已经达到 3000 亿元人民币,截止 2017 年 6 月末,花呗的净利润收入为 10.2 亿元。

信贷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也就意味着会有竞争,各家公司的征信体系也就会存在不够中立,不够规范,采集到的数据也不够全面的情况。芝麻信用分的数据采集主要来自使用支付宝信贷产品、身份特质、人脉关系等,也就意味着用户使用支付宝相关信贷产品的次数越多,金额越大,履约还款后提升的信用分额度也就越大。

今年 2 月,腾讯信用分全国公测,评分标准主要是履约、财富、社交、消费和安全,但是只上线了一天就紧急下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央行开始开始筹建“信联”——百行征信,让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其它 8 家试点征信机构入股,并提供数据。其中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 26%,其余 8 家市场机构各持 8%。百行征信设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组建和运行。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百行征信经营范围涵盖了征集、利用企业信息,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咨询、培训、市场调查及研究、数据库服务、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开发、销售、培训、转让,系统运行维护;销售计算机软硬件;会议策划。

央行征信与第三方征信的区别是:央行信用采集的信息主要来自各个银行、政府机构的信贷记录、日常生活开支的履约行为、各种个人公共信息、征信查询记录等,不掌握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个人征信数据;第三方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则主要是用户使用机构相关产品时的行为偏好、履约记录、人脉关系以及可接入的公共信息平台数据。

二者不互通,如果用户从网贷平台借钱,银行并不知情。反过来也一样。这就可能造成一个人借出远超过他偿还能力的金额。

这次的百行征信,就是要把几家大的互联网征信公司的手里的用户征信数据都放在一个平台里共享,然后提供给其他金融公司。

在揭牌仪式上,百行征信仅公布了在采集数据时的原则,并没有发布具体的数据共享标准, 接入模式、接入条件以及如何约束各机构上报真实数据等细则均未公布。

也就是说,百行征信所要建立的征信体系,还在初步阶段,真正能用上还需要时间。

题图:美国邦利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