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孤独”,不过这届年轻人特别孤独不能全怪社交网络

美国健康服务公司 Cigna 在今年二月进行了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者借助 UCLA 孤独量表,对约两万名成年人进行了孤独感评估。UCLA 孤独量表被广泛使用于衡量孤独感,它包含 20 个陈述句,比如“我感觉没有人可以信赖”或“没有人了解我”,测试者根据每条陈述与自己的符合程度打分,总分在 44 分及以上则会被判定为“孤独”。

孤独正成为一种普遍的感受

本次研究中,46% 的测试者选择了“有时/总是感到孤单”,43% 的人则选了“有时/总是觉得他人的关系没有意义”,27% 的测试者选择了“很少/从未感觉到有人真正了解自己”,20% 的人认为“很少/从未感觉到与人亲近”。只有 53% 的测试者认为自己“拥有比较有意义的面对面社交”,比如每天都能与朋友畅谈,或者同家人好好待一阵子。

年轻人成了“最孤独的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所有测试者中,年轻人的孤独感是最强烈的:“最伟大的一代”(72 岁以上)平均分 38.6,“婴儿潮一代”(52-71 岁)平均分 42.4,“X世代”(38-51岁)平均分 45.1,“千禧一代”(23-37岁)平均分 45.3,而最年轻的“Z 世代”(18-22 岁)平均分高达 48.3——看起来“越长大越孤单”这句话好像不是很准确。

图片来自:Cigna

“孤独的年轻人”正在无声无息地增加,而且并不是独立现象。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在今年年初发现,10 至 15 岁儿童中,觉得“与朋友一起时幸福感很高”的比例,从 2015 年的 85.8%显著下降到了 2017 年的 80.5%。日本调查网站しらべぇ在 2016 年底对日本 20 到 60 岁的 692 名未婚男女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有 44.3% 的 20 多岁男青年、38.4% 的 20 多岁女青年担心自己将来会“孤独至死”。

“孤独有害健康”(这不用说了

本次调查间接印证了孤独感对健康的影响:那些不太与别人密切沟通的测试者,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较差的比例分别是 52% 和 51%,这两个数字在社交活跃的测试者中只有23%和12%。此外,前者确实也睡得更少,生活习惯相对不那么健康,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更短。

是社交网络的锅吗?

尽管很多人认为青少年对社交网络的滥用会带来心理问题,部分医学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但本次调研并不认为它们是罪魁祸首:重度社交媒体用户的得分是 43.4,从来不用它们的人平均分是 41.7,社交媒体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大。

图片来源:Cigna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孤独了吗?卡内基梅隆大学的 Moira Burke 在 2011 年的研究可能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社交网络本身并不会加深孤独感,当人们用它进行私人层面的、定向的沟通时,社交关系其实是加强的;而社交网络上的“被动消费”,即不经意地、无目的性地接收到某些信息(比如一直刷 Facebook),则有可能降低人的连接感。

所以这大概就是“秀恩爱真讨厌”“群发的我不回”一类普遍心态背后的真相:因为它们属于“广播式交流”,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亲近感。换句话说,不论处于什么年龄,不论是在网上还是线下,强有力的、亲密的、长期的人际关系,辅以均衡的生活方式,才是让孤独消弥的良药。

题图、插图来自:Giph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