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是影视行业,任何行业超时工作现象的本质,都是为了降低单位成本。
国内影视行业的剧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按天或月签署工作合同,剧组制定预算也基本是按照天为单位进行核算和控制。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每天核定的工作量没完成,那么就只能超时工作才能完成核定工作量,不然无法在规定的总天数内完成总拍摄量。
至于为什么每天核定的工作量没完成,那原因就太复杂了。剧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因素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以剧组开机前都要烧香,就是求个心安吧。
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回答就是万恶的资本家利益熏心,拼命压榨大家剩余价值;剧组同仁往往抱怨的是业余且黑心的制片组甩锅不顾大家死活;主任和制片组也是满腹牢骚,为什么千叮咛万嘱咐却总有人会出纰漏进而牵一发动全身影响整个大计划;导演组只能在重重压力之下闪转腾挪试图抢回进度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大家都能换位思考,不是只从本职岗位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导致普遍超时工作的根本原因,千言万语一句话,就是中国大多数影视剧组的职业化和工业化程度不足,但又必须要用这种生产能力去完成工业化产品的制造,同时还要面对成本限制,现阶段只能靠超时工作(变相降低成本)来解决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
举个模拟的例子吧。比如今天你需要拍一场外景日戏,预计早上7点剧组大队出发,8点抵达现场。那么机械组和灯光组就要提前1小时出发,因为他们都是大型箱车,走的慢,还要考虑卸车时间。当大队准点抵达外景地,各部门开始拍摄前准备工作,这个阶段要1小时左右。然后主要演员9点带妆抵达现场(他们可能提前1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就要进化妆间),导演组开始和演员走戏排练,摄影组和灯光组同步准备,1小时后开始准备拍摄。10点开第一镜,大家都密切配合,有条不紊,算上换机位、调整灯光、走戏走位等,每个镜头1小时左右就完成。中间吃饭加休息也差不多1小时,干劲十足地拍到没有天光,差不多是晚上6-7点左右。万事顺利每天能拍15-20个镜头。完美的、教科书般的一天结束后,大队花1小时回到驻地(机灯组还要再加1小时),吃完饭后,导演组和各部门长还需要花1小时左右再开个总结和准备会。这时已经是晚上9-10点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已经工作了12-13小时,部门长还要再加1小时。
实际上在剧组工作过的朋友都知道,上面这个过程太顺利、太理想化了。每天的实际情况可能是,早上大车陷路上了,大队出发时人总是到不齐不能按点出发,到了现场发现所有用电的东西一定会出故障,不用电的东西就一定会找不到。焦头烂额搞定一切后,演员迟到了。然后为了抢进度,也不走戏了,上来直接撸。撸到一半太阳进云了,然后又出来了……光不接怎么办?进度要紧继续撸……然后道具一定有问题,不是拿错了就是坏了,好不容易搞定拍了几条了,它又坏了……
欲哭无泪精疲力尽的一天后,你回到驻地发现明天天的工作量是40个镜头……内心又默默崩溃了一回……
(有人说了,大车陷路上了是你制片组傻逼!你就不会早点出发啊?)
剧组绝大多数「日狗三连」都是这么发生的。这种回答很解气,但默认前提是,我没错!都是别的傻逼连累了我!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专业化的理想状态下,大家都先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再按照合理流程反馈各部门意见。现在的问题是,本职岗位工作是什么?没标准!合理流程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反馈?MMP!
换位思考,独立思考,就是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大早要抢密度拍摄,制片组已经提前测试了所有道路,掌握了所有道路限高障碍并拿到了解除钥匙,给所有司机发放了路线图,规划好停车地点和灯光信号。大队按计划抵达了拍摄地点,然后……
然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出了任何一个纰漏,都会影响到拍摄进度。与此同时,没出问题的部门就会各种骂娘,因为不知道在等什么……这个时候制片组再跳出来说,我没错,都是你们这帮渣渣傻逼连累了我!那今天就别拍戏了,大家先吵架吧。
(有人说外景看天吃饭,那内景总好多了吧?)
这位朋友,你以为题主在提问里说每天干18个小时是在什么地方?
外景好歹还有天黑的时候,棚里它只要不断电就能一直拍啊……
这还只是一般规模的剧组。如果牵涉到特殊化妆、特殊道具、特效拍摄、复杂动作场景拍摄等,涉及到的部门和环节就更是复杂多变,然后其中任意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现场进度……这些问题有的能预估到,有的问题神仙都想不到……(我自己亲自遇到的是一个月里,先是下雪,然后下雨,接着刮风,八级,好几天不停,中间还插了次地震,然后继续刮风……总共30多天,我感觉自己已经过完了四季……)
这是一个充满了复杂变量的系统管理工作,基本上,现阶段,国内剧组的所有问题,最后都是靠超时工作解决的……只要一直有问题,就得一直超时工作……
有没有可能人人献出一点爱,让美好充满人间呢?这个,基本上,很难……
行业标准的建立是需要大量长期的积累,中国影视行业真正从作坊式阶段走出来,初步摸到工业化门槛,也就不到十年吧。支撑起行业水准的不是少数主创和明星,而是普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当所有工作人员的能力有了行业标准后,我们才能知道每天合理的、可执行的行业平均值工作量是多少,然后才能讨论每天工作时长多少是合适的,可以被全行业普遍认可的。
一定有人问,在现阶段无法普遍提高剧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提高成本(增加天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矛盾呢?对于影视行业的大多数产品来说,它的成本是有一个基本上限的。但最玄学的一点是,没人知道这个上限的准确位置……
影视行业因为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对连续工作时长确实有较高要求,所以即使在美国和欧洲,剧组每天工作时间也普遍在10-12小时。但因为国外相对完善的劳动保护条例,大部分剧组是可以做到每周至少(带薪)休息一天的。
但因为影视拍摄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所以不是没有特例的。迈克尔·贝在拍摄《绝地战警》的结尾大爆炸场景时,因为这是一个大型的爆炸动作场面,牵涉部门多,准备时间长,而且一旦开始就不可逆,所以那天拍摄时就必须超时工作了。因为预算、周期、演员档期等因素,那天不拍就未必有机会拍了,于是在爆炸贝的坚持下,制片人和工会协商后行使了「强制开工权」,让剧组在当天已经拍摄了12小时的情况下继续拍摄,但要支付三倍(凭记忆未必准确)的加班费。
这笔钱制片公司没有认,于是爆炸贝自己掏了支票。但他把那张支票夹在了场记板上,每个镜头开始前都能看到那张支票。这样制片公司的老板们在审看素材镜头时,会反复看到这张支票。(后来本片大卖,制片公司把这笔钱还给导演了。)
很多美国的独立制片电影因为不使用工会人员,所以也经常超时工作。加文·欧康诺导演的《勇士》,因为制作成本限制,在导演和工作人员协商后,他们在拍摄期基本也是没有休息天数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小北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7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