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放松”的标准一直在变,不过“放松下来”似乎更难了

前不久我们发布的一个报告说,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化,导致人们疲劳的因素也在变。同样的道理,在时间、场景(以及访问对象年龄)不同的时候,人们对“什么叫放松”的回答也会是不一样的。

至少,并非所有人都觉得在外面玩个通宵是放松。在我所名为“你觉得什么叫做真正的休息?”的开放式调查中,我们在 6626 次表态中发现,年轻人眼中真正的休息和放松可能得包括这么几个要素:

不被打扰地睡到自然醒

The conversation 的一篇报道总结了人们几个世纪以来对所谓“安静地方”的追求:现如今人们对“不需要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敏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试图阻止这些或大或小的噪音。在我们之前的报告中也多次指出安静睡眠是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并不意外地发现,调查中得到赞同数最多的表态是“睡到自然醒”,除此之外大家还提出了“睡到十一点,赖到十二点”以及“周五早睡”“不定闹钟”。

社交戒断

不少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还是会用“定期团建+年度旅游”吸引人,不过实际上它们的吸引力存疑。毕竟这年头年轻人倾向于把上班时间之外各种需要社交的活动定义为加班。在调查中,“一个人”其实已经被很多人定义为放松的必要条件了:

  • 一个人随心所欲,不要有人和我说话,也不要有任何目的,随便打发时间;
  • 周末一个朋友也不要见,一个人看电影逛街才觉得放松下来;
  • 一杯热饮一本书、没有烦人的消息电话;
  • 关掉所有外界的通讯,听着音乐,一个人逛街,或者看看风景喝喝咖啡。

对时间的掌控感

有一个说法是,被人以“下午没啥事吧咱们随便去逛个街”这种理由约出门其实是很讨厌的,因为虽然可能确实没啥要紧事,但心里安排好的一溜儿“小确闲”的事情都被打乱了节奏。所以说被临时邀约的恼人之处恰恰在于打破了这种对自己时间的掌控感。表态中,这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甚至有点无聊的安排,放松之处也在于这种“时间都由我安排”的感觉,比如这些:

  • 周日干完所有 to-do(包括加班,social,娱乐,回家洗完澡晾好洗完的衣服等等)。发现是晚上九点。然后可以惬意地翻翻杂志,十点半去睡觉;
  • 有空的时候不吃外卖,花三个小时自己做顿饭,再用一小时吃掉;
  • 休假并不想出门旅游,只想在家持续瘫着,躺在床上发呆也行。

拒绝的权利

有读者在调查中表示,真正的休息“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社交戒断当然算是一种拒绝,此外还有“放松的感觉是没有别的人和事情来找我,就我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

这种关于放松定义和观念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休假和旅游的方式。根据 The ladders 的报道,职场中的疲劳问题已经是件大事,解决办法当然是用一段时间专门补补觉,比如休年假的时候。于是美国的一些酒店推出了“睡眠包”,包括多层隔音窗户、遮光窗帘、中性色调、耳塞、丰富的枕头选择和冥想导引。用年假的“大好时光”去另一个城市,结果主要目的是在睡觉,现如今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而在我们发起的投票“对于一场主要目的是放松的旅游,服务中有哪些必备要素?”中,排在前四的选项分别是挑没太多游客的城市、避开热门景点,一个合拍的旅伴,随意吃东西而不挤网红店以及行程中绝不出现早上九点之前就得出发的项目。

人们之所以定义这些要素为放松,其实也和当代职场人士因为什么没法放松有关。有个说法叫“工作后(下班)压力”。不平衡的工作生活关系、对于事业进一步的忧虑和在家得不到彻底放松等原因都使得人们即使好不容易下了班也没法彻底放松下来。在我们关于这个主题的开放式调查中,答案里有老生常谈的即时通讯以及拖延问题:

  • 加班以后工作日调休的时候,工作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放假就是换个地方工作;
  • 公司要求 24 小时开机,真正有事的时候很少但一直会紧张;
  • 在家里加班效率低下,休息不好又是恶性循环;
  • 想到那堆“这周不想做拖到下周”的事情,周末都过不好。

这些当然都蛮糟心的,不过在我们的调查中,年轻的职场人士们最无法放松的点其实比这些听起来还要沮丧。得到最多赞同的表态是“疲惫不堪却没有进步”,而排名第二的是”天天忙碌的工作,却找不到自我价值的认同”。

题图、插图来自:Giph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