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医生的值班日记在网上流出,一名1岁的孩子把瓜子吸入气管,抢救无效死亡。医生含泪写下日记,期望警醒公众。
类似的事件并不罕见。对于孩子的饮食安全,人们更多的地把注意力放在食品添加剂、农残、环境污染物等等方面。这些方面当然应该关注,然而,食物的物理状态对小朋友们的风险远远大于这些“成分带来的风险”。美国的统计结果是,每年被食物噎着而上医院的儿童多达上万人次,导致每年几十起死亡。在3岁以下幼儿的死亡原因中,被食物噎死排在第一。
这是因为孩子么的咀嚼功能并不完善,食管又比较细,如果吃食物时容易强行吞咽就很容易被食物卡住。一旦被卡住,他们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等到大人发现,就可能为时已晚。
这些年来,媒体上报道过的类似事件不少,随便搜出几例来。
火腿肠是最容易把孩子噎着的。
香蕉虽然软,但只是容易变形而不容易吞下。在孩子强行吞咽时,就容易卡住。
果冻的情况跟香蕉有点类似,而更容易出事故。
花生米、硬糖果跟瓜子一样,也可能噎着孩子。
葡萄、苹果也有出事的记录。葡萄看起来软,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从“事故发生率”的角度来说,孩子被食物噎着的确是小概率事件。但这些事故本来都可以避免,而且防范也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事故的发生只在于大人一瞬间的疏忽,但如果不幸遇上,后果就就实在是太沉重。
带孩子是一项“全时无休”的任务。为避免出现噎着孩子的不幸,家长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 孩子不能脱离大人的视线,尤其是吃东西的时候,一定得有大人看着。一旦注意到孩子苗头不对,立刻采取行动及时处理。为了省事拿一些食物给孩子,而自己转身去就做事情,是很危险的做法。
- 不把食物当玩具,更不能用食物来做游戏,比如把食物抛起来用嘴接、比赛吃大块食物、比赛吃得快等等。
- 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吃东西时一心一意的习惯。吃东西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不吃东西。行走、跑动、说话、大笑时,嘴里不应该有食物。
本文来自云无心的微信个人公众号,系今日头条签约稿件,媒体转载需经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