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它是个问题 | 一个24岁本溪人的自述:大家基本上在思想上就不会要回来

刘源今年 24 岁,两年前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家乡辽宁本溪做公务员。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她开始慢慢意识到,从小学到高中,和她同过班的差不多两百个同学,还留在本溪的可能就只有二三十个。事实上,她自己在大学毕业前也没想过要留在本溪,机缘巧合之下,才回到这座城市。

“潜意识就是觉得我应该在外面工作,不应该回来。“刘源说。

本溪人正在离开本溪,至于年轻人,更是“能走的,都走了”。本溪户籍人口逐渐从 2000 年的 157.1 万人减少到 2016 年的 149.9 万人。其中,从 2010 年到 2016 年的六年间,本溪 18 到 35 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口从 36.2 万人减少到 30.9 万人,是所有年龄段中下滑幅度最大的。

这座位于辽宁中部,距离省会沈阳大约 70 公里的城市正在逐渐衰退。

1945 年以前,日本人看中了这里煤炭和钢铁资源丰富,建立本溪湖煤铁公司。解放后,中国发展重工业,将本溪湖煤铁公司改造为本钢集团,本钢逐渐成为今后 70 年这座城市的支柱。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国企体制无力在市场中竞争,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直至破产,本溪也不例外。加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钢铁需求减少。本钢效益下滑,为了摆脱危机,本钢降薪、裁员,加剧了本溪经济不景气。

2015 年,本溪财政收入为 53.5 亿元,比前一年下跌接近六成。省级及中央政府转移支付 163 亿元,才收支平衡,勉强维持本溪当地医疗、教育等公共系统正常运转。2013 年,本溪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2500 元左右,在辽宁的 14 个城市中排在第八位。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能感受到困顿。王女士在本溪最繁华的永丰商业街上的一家运动用品店担任导购。这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几年前你开一家店,一年可以挣个 20 万,现在也就是 10 万左右。”

唐琳和家里人一起经营着一家串串店。因为本溪以前没有串串,所以生意还算不错,但餐饮业整体也下滑严重。她指出对门的一个店面,“半年了,这个店才出兑(转让)出去。”

就连被视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也没什么起色。房产中介张新一个月最多也就能成交个一两套房,从中抽取的佣金也就是维持中介门面的运转。张新说,这两年经济不景气。这也是几乎每一个本溪人都挂在嘴上的词汇。

本溪自身也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多人。本溪就业服务局数据指出当地劳动力供大于求。2016 年第三季度,岗位数较去年同期下滑 52%,求职人数减少 43%。“钢铁、采矿企业在本年度基本不招聘人员,房地产、设备生产加工和医药制造企业,也只有一些大型企业不定期招聘人员。”

现在的本溪市貌

这一切最终都化作了刘源口中要离开本溪的潜意识。“有人回来本溪,是我可以想象的。如果要是回来得多的话,我可能反倒会觉得惊讶。”刘源说,“基本上就是在思想上就不会要回来。”

本溪只是东北的一个缩影。2010 年吉林省长春、吉林等五座城市,24 到 34 岁大学生数量的净迁移率低的在 6% 左右,高的可以达到 26%。2017 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合计人口减少 37.07 万人,是全国仅有的三个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

回到本溪的刘源现在生活安逸。每天八点半上班,五点下班。空闲时间的娱乐活动“非常乏味”,“吃饭啊、看电影啊、逛街啊、压马路啊,逛景啊”。

刘源当然也会纠结。有时候她也羡慕在外北漂打拼的同学,觉得“年轻还是应该拼一下”。真的要出去,父母也会支持她。但更多时候,她还是会觉得本溪的生活不错,生病了有家人照顾。她和爷爷感情很好,留在爷爷身边也觉得挺开心。

刘源和我们讲述了她回到本溪的经过,她现在的生活,以及那些已经离开了本溪的同学们。我们用口述的方式记录下了和她的对话:

潜意识

从小到大我现在还有联系这些同学,算在一起 100 个肯定是有的。小的时候,小学那 70 来个人可能有三五个联系的,我认识的没有一个回来的。一个小女孩还没毕业,剩下的在沈阳大连,有两个长得很漂亮的当空姐,在北京。

高中我认识的,反正我这个班的同学,就是六七个吧,还留在本溪。我现在还有 40 个人能有联系。基本上我觉得就算是全班也不到 50 来个人,留在本溪的不到 10 个吧,就是这么一个比例。

你要问我什么时候意识到大家都没有留在本溪,那应该是在毕业回来工作以后。其实有人回来本溪,是我可以想象的。如果要是回来得多的话,我可能反倒会觉得惊讶。

我现在刚毕业两年,我同学还有不少还在读研,还没工作的也占一些。工作了的那些,我看微信朋友圈,我看看他们基本上回来的不多,回来的也基本都能遇上。

本溪只有一个二本学校,还是以前升上来的这种,然后大家都出去上大学,基本上都是留在上大学那个地方比较多。比如说我在大连上大学,就留在大连了。在沈阳上大学的基本都留在沈阳。

潜意识觉得我应该在外面工作,应该在外面独立了自主的这种。不应该回来。我哪怕是没找到工作,我在坚持找工作,我也要出去闯一闯。

这种潜意识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小的时候确实回来的人也不多,包括我的兄弟姐妹里面,回来的也不多。我这一辈四五个兄弟姐妹,也就我和我妹妹还留在本溪。

我最大的一个姐姐现在在本溪上班,但是她老公是沈阳的,所以他们俩就在沈阳住,也不算在本溪里面了。她从小学习特别好,当时参加了一个什么比赛,有加分,给你加 20 分还是多少分。我们家里都觉得她到北京是应该的。她的这个能力和智力都在,所以觉得她回来特别可惜。

我妈就对她觉得遗憾,觉得我姐姐北京高材生,怎么能回来当公务员呢?我大爷我大娘倒不觉得可惜,只有我妈妈觉得可惜了。她就是普遍人那种的感觉说,唉这么好学校,怎么回到咱这个小城市来上班。她会一直念叨这事,至今也喜欢念一念,想到就说一说。

我也觉得挺可惜的,一般在我们眼中都是,这种好学校肯定不应该回来了。

因为我们是属于小城市了,五六线小城市都希望孩子上大城市,北上广,去那里打拼。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看到,哇,他在上海挣好几千一万一个月,我觉得可以。好像确实一万多在上海也不算特别多,但是在咱这听了,因为我们一个月三四千块钱,我们觉得一万多真的好多,那我们的想法肯定是上大城市发展好很多。包括父母的想法也是,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这么大,一定要出去好好闯一闯,然后干一番事业回来。

我们高中老师也会这么说。上高中的时候,老师都不让我们上沈阳上大学,在沈阳上大学就很容易回来,因为离太近了。要上北京,你去了远的地方,你可能不会回来的。大家基本上在思想上就不会要回来。

沈阳,大连

我认为沈阳买房负担又不是很重,然后在沈阳生活又很好,也能满足自己的这个正常需求,觉得眼界也不错,在沈阳反正是离家也挺近的。我觉得沈阳,大连是挺好的一个选择。对我来说,如果我要是在外面的话,我也会回到沈阳大连,因为我几乎没有过要出省的这种想法,我没有想回家,但是我没有想过要出省,我最后还是会回到沈阳、大连。

我之前上大学的时候,我一心想往大连考,后来我的朋友们全去大连的,只有我是去的沈阳,那个因为平行志愿嘛,直接给我录到沈阳。

我的朋友都在大连上了大学,因为我们有几个人关系特别好。有一个男孩在大连,他考的其实挺好的,但是对自己没自信,没报好。现在我们这种一般的高校里,流传着一种,你交多少钱,来我们这儿学那个 java 什么软件,你只要学会了,我帮你免费介绍工作,都是那种月薪八千几千以上的工作。然后他去了那个,他确实学了很多。现在,他在大连一个企业刚上班。

还有一个人也特别好,不管是长辈还是同龄人都能沟通,他是那种又活泼又不讨人嫌的那种,特别会处关系。他又考了研,他们这个专业也是国家也能排得上前几吧。而且现在他们那个专业确实挺热的,就业面也挺广。他还在读研,他还没毕业,明年毕业。因为他毕业之后,他其实可以去工作,但是他没有去,读研了,他现在在考虑是不是要去读博士了。

警察,银行,公务员

然后剩下还有一个,他是在那个大连警校,现在是在当警察。

我们警察面向警察学院招人,都是从第一往下排。然后第一名开始选地方,比如说我想去沈阳和平区这个,然后这个警局就没了。

留下的,我认识的这些人里面,警察能有十几个吧,男孩居多,因为他们上的是中国刑警学院,大连警官学院这些学校。因为男孩,都对警察感兴趣,我们学校考警察特别多的。可能是因为有这个大连警校,还有那个中国刑警学院,然后再好的上北京公安学院,可能一来离得近,二来就是可能想当警察吧。我们学校我知道的有八九个。

我这些同学都是警察,必须得做警察,否则要放弃警察这个专业。他们选择回来比较多。因为去沈阳大连还不如回来。我觉得同样考公务员,上别的城市,不如在家。除了城市发展这块,除了物质生活没有别的什么区别,花销整个的也差不多。差个一千多块钱,还要租房子,还要其他开销。公务员还是在本溪还能攒下点钱来。

而且现在警察确实挣挺多的。警察一直在提工资。他们现在还凸显不出来,因为他没有警衔工资。督查呀,或者什么警衔,一级一级会挣得更多。(编者注:2015 年,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其中提出人民警察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根据警衔高低,警衔工资从 2250 元到 560 元不等。)

除了警察,留下的公务员就我自己,剩下的有两三个吧,在银行。剩下的说是没工作,但我没看着有没工作在家的。想找工作的还是得出去找,不能在本溪找。

本溪确实不好就业。企业确实特别少,现在其实真的在本溪,我认为,除了公务员,还有银行保险,这些都是国企有正规渠道能考进来的这种。除此以外,其实就业率并不高。

上沈阳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哪怕我有一个什么物流公司,人家最起码会招会计一类这种。咱们本溪年轻的会计都特别少,基本上都是这种五十岁左右的这些老会计。像小年轻啊像我这么大,或者哪怕三十岁,三十四五岁的会计都不多。

像我妹妹,在本溪确实没有什么适合她的工作。她妈妈现在可能准备打算到时候自己做买卖,但是现在还没有具体打算。

本溪别的工作真的不好找。企业不多,你看投简历那种,几乎很少,因为没有什么企业。沈阳上海有什么私企啊,外企啊,国企啊,本溪只有一个本钢。本钢近几年招人了吗?也不知道什么渠道招人。效益也不是特别好。他们招人是我们那边技术工种,开大车啊,炼钢啊,招大学生专业的少。

北漂

我也有几个同学在北漂,我知道的就有三个吧。

她们现在有一个在做自媒体,自己做了一个微信账号,剩下他俩总发一个摄影的这些东西,我也不太明白,是在广告公司吗?还是其他什么?看看朋友圈,我猜大概可能是广告公司的。

我现在看我北漂的同学,我看的我都有点想哭,住的地方太小了。有的时候看他们晒的照片,觉得他们挺开心的。有时候看他们发点什么也感觉挺心酸,确实挺累的。

有一个小女孩之前写过一个文章,她就是想闯一下。因为她有一阵没有工作在北京,然后她微信里面发的,那个父母亲戚都觉得她过的特别不好。她发了一个水煮面那种的清水煮面条,大家都觉得完了这孩子连饭都吃不起。其实她只是想做一个炸酱面,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那个穷到那种地步,她自己觉得很开心。

我是那种很随意的人,很随性。但是我前一阵还跟我妈说,我也想出去。那个我妈说为什么?我说,我也想尝尝那种,每天加班加到累死,然后饭也吃不上的那种生活。我妈就很不理解。

我偶尔也觉得那样真的很不错,挺好的。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个城市,那我觉得年轻应该打拼。因为我现在基本上看到未来了,其实我们工作挺忙的,但我总觉得我老了以后就是喝个茶啊什么的,觉得要是不奋斗一下挺可惜的,不想老了以后回想起来有遗憾。但是确实奋斗的代价太大了。因为以后要是再不好找工作,可能连这个工作也找不到了,也不忍心放弃。

后来我一想确实太累了,因为我身体不好。我妈她要上班,她给我做好了中午饭。还是挺暖的。我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自己在家躺会,我们家所幸还有一条狗,然后还看看我,我觉得唉呦我要自己在那躺着,心中可能更难受。当时家里确实也挺好的。偶尔觉得要是没拼搏一下,也就是有的时候会想一想,上个月想的挺多的,突然间觉得我是不是应该拼搏。

考试

我考公务员的时候,不是因为这个专业很合适。我当时是打算考沈阳,其实是没有想回来。

我学的那个专业,我们那年招生的时候只有两个地方要这个专业,而且还不限专业,就是报的人特别多,得有好几百。在报考的时候,一般都是最后几天报,你会看有多少人已经报了。当时那两个职位都是只要一个人,但是报的得有个二三百号吧。

然后我看回本溪的这个岗位,发现这个岗位要两个人,然后其实他报了几十个人,感觉竞争会小很多,然后就报了。

那个时候已经是大四上学期了。校招都开始了,我也没有参加。银行我报了两个,过了一个,然后面试的时候,没睡醒也不太懂。早上太早了,我也没怎么起来,也不是特别想去那个银行,反正也就没过了。

我坐那想,我和我爸说,爸爸,我真的没有目标,微博上说那种像咸鱼一样的人就是我。我是没有退路了,我才会使劲学习那种人。但凡有点退路,我不会用我最大努力去学。我爸说那考公务员吧,他也知道他女儿学习确实也挺费劲的,挺累的,考研之后也不一定是怎么样,那咱们就早点步入社会了。

其实我这个公务员考不上的话,我也错过了所有找工作的机会。因为我周围的环境,我的同学几乎除了考研、银行、公务员没有别的,我当时脑子只有这些,我都不知道还可以发简历到什么企业。那种东西根本脑子里没有概念,不知道这些招聘在哪看到的。就那种感觉。

当时准备考公务员了。11 月末考试,我是国庆之后才开始准备的。准备就是报了一个班,然后突击了一下,七天时间,考试前一天出来的。去考的成绩其实一般,我只考了 120 分。我觉得都完了,我已经准备要买省考的书,那时候还没买,然后第二天出通知说能进面试了,又是报班,最后现在过了。

之前其实是完全没有想法,就是要回来本溪这件事情。会觉得我出去工作才是,我长大了,我工作了,觉得外面挣得更多。其实,现在留下,也会有时候想走,但后来觉得其实也还行。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妈其实还是觉得,如果真的想走,如果有机会,可以去试一试。

繁华

倒不是因为本溪不好,而是没有人家好。

肯定是人家首都、上海大城市,工作机会啊,晋升的这种会更好。像我们上北京去培训,人家在北京的一个科员级的这种老师,看他们讲课那种方式,人家的知识底蕴,然后人家确实要更好。咱这小科员,感觉升职的那种肯定发展的前景肯定更好。

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太小了,感觉真好,这个真繁华,真大。晚上出来的时候都亮亮的。后来我高中再去的时候,就没有小时候觉得那种特别亮特别大的感觉。但上海确实也是很不错的,楼都好高。在本溪你不会看到这么高。沈阳,他也不会盖那么高的楼。觉得挺好,挺繁华的。

你问我北京我都说不出来。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过一次上北京,就是教导主任带着去,有清华大学的哥哥姐姐给你当导游。去年组织培训又上了一趟北京,六环机场旁边,因为没人陪我往市里面走,我也不敢,我就没去。

我对北京没什么印象了,北京繁华的地方都没看见,不知道有多繁华,看了一个升旗,觉得升旗真好。但我觉得北京不错。很大很好,都是高楼大厦的。有的人喜欢逛山逛水逛景,我喜欢高楼大厦。

高中的时候,我就觉得北京上海肯定特别大,很繁华。然后什么都有,你能想象到的一切他肯定都有。我觉得如果在北京上海这个东西找不到,基本上哪也找不到那种感觉。觉得挺不错。

不说别的,你在北京上海能看到很多外国人,在沈阳也能看到,因为他们在那有交换生的项目。 你在本溪几乎看不见,对吧?觉得新奇的事物可能都比咱们这儿多,是从小地方想进城的感觉。

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见外国人还觉得奇怪,后来看多了,也就习惯了。那确实你看人家外国人也不会说上本溪这种小城市来,你说上什么古镇啦,看着不少去旅游的外国人。咱这边就是新奇事物很少。

我高中的时候去了一趟桂林。我去的都是风景区,有一天住在市内了。那个时候感觉还挺繁华的一个地方,因为南方晚上睡得都很晚,感觉这么晚还是灯火辉煌的感觉,觉得还挺好的,后来上沈阳感觉也确实也都是这样。

我在沈阳刚上学那阵,我们学校周围还挺破的。等到我毕业之后也盖的挺不错的,刚上学的时候感觉,除了这几个街,中街,太原街,别的地方跟我们家这边也差不多。繁华的地方特别繁华,不繁华的地方跟我们家一样,就这种感觉。

我觉得我们家缺少一个繁华的地方,我特别奇怪,因为辽宁的其他城市,人家最起码再怎么的,人家会有一个繁华的地方,最起码有个万达在那撑着,然后附近有点什么。本溪不知道是因为没有万达,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感觉就是二十几年、十几年没动过,一直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挺大的,但现在一直那样,就感觉确实是太……觉得为啥一点繁华的地方都没有?

每个城市至少应该有一个地方,它是繁华的,有市中心的感觉。可是本溪没有。

离开

以前我们还有高中同学聚会,现在没了。我们班长,她都回不来。上大学的时候聚了两次,寒暑假的时候。对,只有过年大家都回来了。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

就像你从小地方,考上大学出去。你要回来吗?你说往高处走,那还是应该出去。像稍微一点,我要上沈阳大连的。再高一点,我要去哪,再高一点,我要出国。

刚开始是我要考大学的那种感觉,本溪学习就是氛围挺浓的。一是,我没考上大学,那我太丢脸了,第二是我要考好大学。是那个时候没觉得我要逃离这个地方,就是我想考好大学的感觉。但是你出去之后,你发现是比本溪好,然后我想留在这儿,在这反正一来你对这城市也熟悉。

沈阳一来这些设施都看着好,二来是工作就业率比较好,我还觉得离家近。在我看来,如果我想留在沈阳工作的话,你想吃啥啥,正常你能想到的几乎都有,不管什么菜呀,玩的呀,什么网球高尔夫球,你能想到的东西几乎都有。

我其实现在有感觉,我还像上学一样。晚上回去,我九点没回家,我爸给我打电话,快回来。我没有独立自主的感觉。

我没有想出辽宁省。我都不是很恋家的人,但是因为我高考的时候我奶奶去世了,然后我爷爷对我也特别好。我爷爷岁数也大了,我跟我爷爷感情也挺好,就想在这附近,然后压力也不是特别大。我上大学的时候感觉反正沈阳也挺好,打算想留在沈阳,来回也方便,但是最后还是没留下来,我现在天天看着我爷爷也挺开心的。

(应采访对象要求,刘源、唐琳、张新为化名)

题图来自:《暴雪将至》

文内图为记者在本溪当地拍摄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