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非常好的问题!
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音乐活动中,无论角色为何,其个性如何,他们的审美个性形成都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之上。
首先,最基础部分是人类共有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生理特性,如我在《音乐的节奏节拍》第一章中讲到,凡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都有节奏感,节奏的平衡感是人类节奏生活的生理基础。那么人类共同的美感包括协和感、平衡感等基本感觉。
这种基本感觉几乎不因人类的进化而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不同文化的人类,在某些审美场景中,审美的感觉是相通的。例如我们会欣赏非洲人的鼓乐,欣赏欧洲的民歌,尽管外国人听不懂京剧唱什么但是也会有审美感受。
除了生理特性以外,人具有的社会性,又使人类自远古时代就积累起一些心理经验,例如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追求自由与光明等等,这类共同的文化,使人类有别于动物的特征,而具备理想性、创造性、亲和性等共同的审美意趣。
这样,那些协和的,光明的,平衡有序的音乐,就会超越时代超越文化,容易引起人类的共鸣,例如巴赫的平均律,舒伯特的小夜曲等等。
其次,不同的民族在认知和意向上的区别,造成了各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如中国人喜欢喜庆的音乐,俄罗斯的音乐以小调大调交替,法国的优雅又凝重的音乐风格,以及德奥音乐有力深厚的风格等等。
时代及经济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人的审美观。物质贫乏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精致闪亮的东西,而当大家都很富裕的时候,却又开始收集古董。然后,审美也会受到强力的影响,例如青少年都喜欢追星,明星的品味会直接引导大众的审美。
最后,审美个性的形成,来自于每个人个体的成长经历,也是最鲜明,最快变的因素。审美个性与个体的人格、体验、理想都有关,体现了个体对艺术符合的偏好以及对审美理想的追求。
综上所述,音乐审美首先来自于天生,包括人的动物性以及人类长期发展文化发展的价值判断,个人出生的民族背景,这些部分可以算作是天生的;
时代经济条件,以及个人成长经历,造成了个体最终的审美个性,这部分算作是后天培养的。
本文原发于我的专栏,欢迎关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晖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吗?
就 2015 年初而言,国人的审美大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