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谢宇的“社会学本土化”议题|邹至庄

文 | 邹至庄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经济学家

1270余字,阅读约需3分钟


最近,我的好友、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学家谢宇教授发表了《走出社会学本土化的误区》一文。我想把这篇文章介绍给读者,也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想法。(点击阅读《走出社会学本土化的误区》)

这篇文章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点。首先,有中国学者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起源和发展于西方的社会科学,由于中国的社会情况和传统文化与西方不同,所以西方社会学不适合在中国应用。谢宇教授显然不同意这一点,作为一名知名的社会学家,他一直致力于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并且取得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中国的社会学家必须使用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才能达到世界领先的研究水平。

其次,当社会学家在中国收集研究数据时,他们必须要注意当地文化习俗、社会背景和西方社会的差异,要“因地制宜”;

第三,中国的社会学家必须使用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才能达到世界领先的研究水平。

在中国的社会学界,现今最重要的研究问题是中国的社会转型。如果学界想研究好这个问题,相关学者就必须注意上述三点,使用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来进行研究工作。此外,他们也应该在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下进行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重要的问题。

而对应用经济学来说,这三点会对中国的经济研究有什么启示呢?第一,经济学虽然也是一门从西方发展而来的社会科学,但同样可以在中国进行应用,而且其应用范围比社会学要更广泛。经济学可以用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而经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因为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产生较大的差异。例如微观经济学认为当货物的价格上涨,其销售量就会降低,反之亦然——这一理论同样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如,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过多地印发货币,市场上一般货物的价格就会上升,并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一情形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第二,经济学家在中国收集经济数据时,也需要“因地制宜”,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相互适应。

第三,中国的经济学家也需要掌握好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才能让自己的研究和世界水平保持一致。

在我看来,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当它被应用到一个国家的时候,就必然会有自己独特的、新的发展。因为社会学会被用来解释一些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社会现象,而新的社会理论便会因此出现,整体的社会学则会得到进步。

此外,一个社会科学学科的本土化不是由学者们之间的相互讨论决定的,而是由这门学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决定的。正因为每个国家有相互差异社会情况,社会科学才会因而取得重要的进步。

谢宇教授的这篇文章还讨论了中国社会学的议题本土化、应用本土化、范式本土化的三个问题。当一门社会科学被用以解释一个国家的社会现象,其研究议题必然会受到当地社会现象差异的影响,研究这一现象的方法必然会有所不同,研究所遵循的范式也会受到很多影响。社会学如果能这样在中国得到应用,那么整体的社会学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才是所谓的社会学的本土化。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社会学不应忘记它“科学”的属性,解释社会现象时也不能忽视科学的方法。一般而言,我们会对社会现象作一些假设,之后再用我们获得或收集的数据来求证我们的假设。如果我们先前设定的假设得到了证据的支持,我们就可以继续应用它;反之,我们应该推翻这种错误的假设,另辟蹊径,建立新的假设来解释新出现的现象。正因如此,社会科学的一般准则是可以在中国得到实践的;也正是基于这种实践,社会科学才会进步,不断改进自身。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识分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