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理想的实施转译:深圳市前海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规划

引言

前海位于深圳市南山半岛西部,作为引领湾区、面向世界的国家战略地区,前海肩负着“一带一路”战略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与桥头堡角色,以及国家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规划一方面希望解决现有前海管控技术、政策制度不足导致的风貌问题,另一方面希望探寻一种有效的设计转译方法路径,将规划设计意图有效落实在管理和下一层次规划中。

目前,《深圳市前海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规划》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第十七届深圳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

1.1 前海是代表湾区参与世界竞争的国家战略地区,应展现其独具魅力的都市风貌

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

风貌是城市魅力、独特个性、人文气质的集中呈现。世界上经典的城市无不从建筑、街道、场所中透露其独特的性格,令人难忘。前海,作为引领湾区、面向世界的国家战略地区,不仅应展现独一无二的特色风貌,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品质建设探索可操作、可推广的实施路径。

成立前海规划建设专业咨询委员会

回顾八年,前海始终坚持水城理想,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精神指示,并成立规划建设专业咨询委员会,实行高水准严格管理。在2015年12月2日,时任副总理张高丽亲临前海,也再一次强调前海风貌和建筑特色的建设重要性。

1.2 前海已进入全面建设实施阶段,也伴生着一系列风貌问题

八年建设,前海风貌已初具规模

至2016年底,前海建设已初具规模。在基础设施方面,梦海大道、桂湾二路已全面贯通,桂湾一路、临海大道等多条道路预计在今年完工。在入驻企业方面,前海注册企业数超12万家。中英人寿、中粮资本等多家总部企业也落户前海。

但由于缺少精细化的统筹管控,建设过程中伴生了一系列的突出问题:公共空间被侵占、建筑项目之间缺乏协调管理、街道氛围较差等导致的风貌环境品质不足;快速建设导致的建筑风格同质化、航空限高使得原有规划整体天际线被迫改变导致的风貌特色不突出等。本次工作不仅要破解前海当下问题,同时更着眼未来,为形成具有世界级湾区标准的水城风貌寻找路径。

二、规划构思

本次规划将秉承《综合规划》提出的“滨水个性、产城融合、紧凑集约、高效便捷、生态智慧”发展理念和《单元规划》《专项规划》的相关风貌设计控制内容。在发展结构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规划提出以风貌提升措施和制定实施管理路径为重点,编制前海规划建设实施指导文件,在土地出让、方案审查、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环节发挥作用。

规划构思

三、主要内容

3.1 建构前海整体风貌

延续前海作为湾区滨水城市建设先锋代表的目标,使其成为展现21世纪活力水城的重要舞台。本次规划在既有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三大片区的结构特色、滨水体验以及内部场所营造。

风貌整体建构

以商务办公为主要功能的桂湾片区:利用鱼骨状的公共空间骨架,保障金融人士快速舒适地到达金融峡谷等特色场所,展现秩序感强、高效便利的空间体验。

桂湾片区

以创新科技为主要功能的前湾片区:利用U形公共环为科技人才提供多元交流、展示平台,体现活力、流动的科技风貌。

前湾片区

以自由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妈湾片区:以线性空间为边界,划分11个特色组团,营造灵活、多变的自由贸易风貌。

妈湾片区

3.2 提出四大风貌设计要素

为保障前海风貌目标有效落实,规划结合前海现有的实施问题和影响程度,对设计要素进行进一步筛选。重点聚焦天际线、公共空间、街道系统、建筑特色四大要素,逐步打造前海水城风貌。

前海风貌设计聚焦四大设计要素

3.3 构建山海城相融的天际线

天际线是人感知风貌的第一要素。为解决航空限高导致的天际线缺乏焦点的问题,规划结合公共空间、轨道站点布局等8大要素,建立4类高度分区,丰富天际线层次。

构建舒展紧凑的天际线风貌

强化第一滨水界面,降低滨水500m范围的开发强度,高度控制在80m以下,引导特色街区及公共设施布局。同时通过建筑材质组合、色彩冷暖,强化前海三大片区的滨水风貌,打造环湾开放、共享、多元的世界级湾区客厅。

三段式山水互动的多元滨水界面

轨道地区 “有机集中”,将特色超高层建筑集中在轨道站周边,高度控制在300~400米以上,强化三大片区的天际线焦点,并通过重要观赏点的视线模拟,优化天际线形象。

3.4 搭建多层级通达滨水的公共空间

滨水是前海重要的景观资源,为加强前海水城的体验感,规划构建多重公共空间网络,如铆定线形绿带、口袋公园等,丰富滨水空间体验。

搭建多层级通达滨水的公共空间

为进一步加强滨水连接,规划结合多种出行方式,打造通向滨水的3条景观大道、5条林荫道,提高滨水可达性。同时,规划挖掘滨水裙房屋顶的公共价值,增强多重地面与滨水的联系,创造连续、立体的滨水空间体验。

退台式建筑形态引导和活跃的建筑功能建设

3.5 打造精细化的街道出行环境

宜人的街道是市民生活的画卷。规划结合轨道站点、用地功能、车速,筛选适宜步行的生活性街道,并对其进行四维精细化设计,丰富街道感知与体验,提高绿色出行舒适度。

贝尔斯林大街

贝尔斯林大街是前海前湾片区通向滨海的林荫大道。规划结合地域性气候,植入架空连廊,提供遮阳、集会场所,并运用小尺度商业裙房丰富街道活力;中轴线大街位于桂湾片区的核心地带。具有中轴线意义的中轴线大街则强化步行区域、公共空间与建筑之间的连接,保障人流快速疏解,营造三维立体花街。

3.6 营造多元的建筑特色

为凸显前海建筑个性,规划提炼现代岭南、现代经典、未来主义、绿色生态4种建筑风格特征,分别指引塔楼和裙房设计。

4种建筑风格特征

现代岭南:利用建筑群体布局、风雨连廊系统、冷巷和庭院空间,体现现代岭南的建筑地域性特征。现代经典:强调前海的基调建筑,对现代主义的递进,回归人性化的材料,尽量采取低虚实比的建筑设计。未来先锋:针对重要建筑物和地标建筑的塔楼部分,鼓励展现未来的创造性设计。绿色生态:通过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化,鼓励利用空中绿化空间进一步软化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的建筑形象。

3.7 制定三级风貌管控制度

三级风貌管控制度

为保障前海风貌能够有效落实,规划将制定三级风貌管控制度,对前海风貌分层分要素刚弹控制。总体层面:重点在于前海风貌的规划意图和风貌要素特色识别的定性描述;片区层面:对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进行差异化管理,并建立一般区域通用规定,对滨水、中轴等特色区域进行特色引导;地块层面:重点针对街道街墙、裙房布局、塔楼布局及高度、建筑等级等进行地块定线定量控制,有效引导土地开发建设。

3.8 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成果文件

为了方便管理者的实际操作,注重管理与编制有效衔接,规划最终形成“研究报告+管理文件”的成果文件。研究报告是对一个风貌规划控制条例的说明,侧重于阐释管理文件文本的刚弹性规则由来,用于补充和强化各方对设计的理解。管理文件(文本+图集)是作为土地出让的重要附件,是支撑管理者进行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文件,主要用于解答城市地块出让和建设过程中“不许怎么建”“必须怎么建”等问题。

四、创新与特色

前海的风貌管控是深圳作为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在“设计方案”到“实施管理”转译环节中,向技术管控、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尝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也是对城市设计实施内容的完善和深化。

4.1 结合管理需求和要素控制成效,精细化风貌控制要点

规划是在已有规划基础上对风貌管控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为保障风貌控制的有效性,规划汲取既有规划风貌控制意向,重点针对已实施项目进行风貌评估,并与前海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切实了解前海建设与管理需求。在全面掌握前海建设与管控情况之下,在原有管控基础上提出“修补性”控制要素,将前海风貌聚焦于建筑特色、街道空间、开放空间、天际线四大控制要素上。

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技术方法

规划借鉴深圳福田、后海等中心地区及其他城市管理经验,将原有40个控制要素简化到最终的16个,保障规划管理末端的传导有效性。

4.2 创建“街墙系统”模式,协调不同地块共同营造街道

街道是城市居住生活的重要公共载体。为创造舒适、丰富、连续的街道空间载体,规划将前海街墙系统进行 “模式化”引导,以指导不同项目建设时使用同一评价和管理标准,激发街道活力。

建立四级街墙系统

通过街道功能分类,规划建立了清晰的四级街墙系统,并针对不同等级的街墙,制定不同的控制要求和控制力度。活跃街道、临绿地街道为人主要使用的街道类型,其街墙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大,建筑贴线率较高,裙房业态鼓励以活跃商业功能为主等;服务型道路、交通干道则控制力度相对较弱,其建筑贴线率也相对较低。

4.3 聚焦建筑表皮控制,实行“虚实比”管理

前海正处于一个高密度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建设时间较近,建筑与建筑之间往往会出现价值观相似、建筑风格相似、立面单一、地域性特色不明显的情况。规划创新性地采用“虚实比”管理来丰富前海的建筑表皮,实现前海建筑个性和特色。

根据六个国际城市建筑虚实比研究,规划明确前海建筑“虚实比”推荐比例为50%~60%,提出通过不同比例的方格板、竖版、横版立面形式丰富建筑表皮。鼓励使用玻璃、钢材、砖、陶土板、石材、混凝土、金属等多元建筑材料,通过不同色彩、材料的引导,提供不同虚实比建筑的多元性风格。

聚焦建筑表皮控制

为便于管理操作,规划将利用建筑等级分级控制建筑虚实比。例如地标建筑立面虚实比鼓励控制为8:2,重要建筑的立面控制为6:4,肌理建筑的玻璃幕墙比例应在4:6等。每一级虚实比比例允许上下浮动5%,从而有效落实虚实比的管控内容。

4.4 设计管控路径,加强前海风貌和建筑特色管理、审批

在设计成果方面,规划设想利用一套成果满足为规划管理者、项目设计方、评审专家在项目管理、设计、评审的相关工作需求,保障风貌有效传导到规划的各个环节。

一套成果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相关工作需求

在管控内容方面,规划将实施一般区域和重点区域差异化管理。在一般地区,采用“图集+表格”控制形式,给予建筑师更多的创造空间。重点区域,则在一般地区控制基础上增加设计细则和空间模型辅助引导,严格要求重点地块的管理审批的控制要求。

在项目评审方面,规划创新使用“建筑风貌检查表”进行项目审查。优化前海的项目审批流程,在技术平台核查和处室审查两个环节增加风貌管控审查。审批时制定checklist简易操作方式,利用√或×来判断审批内容是否满足风貌要求。该规划已经面向“前海建设运营单位前海投控”“各大开发商”“美国KPF、GP、英国TFP、德国GMP等知名设计公司”,在各个项目审查环节进行充分地使用。

五、实施情况说明

5.1 促进前海局颁布建筑精细化管控要求

为加强前海风貌和建筑特色的精细化管控,前海局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前海城市风貌和建筑立面管控的函》,重点加强报建项目与周边建筑协调、总体布局、场地设计、交通组织、建筑形态、视线通廊、建筑高度、建筑面宽、材料色彩、立面虚实比、裙房界面等控制内容。

5.2 有效指导后续项目的设计和审批

(1)在项目审批环节中增加风貌管控内容

在审批流程方面,前海在土地出让、地块设计环节中已增加相关风貌管控内容,有效指导前海土地出让条件编制和建筑方案的审批。截止2017年7月,项目组已协助前海局完成审批近20个项目。前海自贸大厦在风貌审批后已竣工完成,前海法治大厦、地铁时代、卓越金融中心、香江金融大厦、信利康等建筑项目也在风貌审查后进行施工建设。

(2)规划成果纳入建筑用地规划条件,作为建筑设计的编制依据

在土地出让方面,规划成果为前海土地供应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即将出让土地,项目组协助前海管理局的出让工作,将风貌导控条文转化规划出让条件,形成方案编制依据。

(3)协助前海局建设重点项目库,加强重点建筑项目的设计与审批

建设重点项目库

为保障风貌高效落实推进,项目组已协助前海局建立重点项目库,被划定的重点建筑项目要求加强建筑设计并报市政府审批。

5.3 影响深圳市内的后续政策规划研究工作

在本项目影响下,深圳市规土委内部召开多次研讨会,已陆续开展对于城市风貌和建筑管控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研究,如深圳市建筑光环境影响分析研究、深圳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等。

设计单位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OM Asia Limited

设计团队
黄卫东、PETER KINDEL、黄靖云、罗志航、唐 怡、朱震龙、刘冰冰、童 丹、辛烨婷、陈孜伊、叶伟华、金延伟、秦祈翔、朱嘉峰、张 阳

主要负责部门:
深规院城市设计一所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深圳规划院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