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典型的疲劳肇事者,我们的是什么?

和疲劳有关的词儿,我们最熟悉的可能还是当年《手机》无意间科普的“审美疲劳”,讲看好东西看腻了的一种心理倦怠,这种中文表达并不多见,不过在英文里,“疲劳”其实是一个很百搭的后缀,名词加上疲劳(fatigue),就有可能造出一个意思丰富的新词来。

牛津词典博客最近分享了关于疲劳的词汇史。他们说: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记录,最早出现的 X+fatigue 组合的例子是chronic fatigue,即慢性疲劳,还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种病症。

此后自从 1910 年起,人们开始谈论关于过劳的 industrial fatigue (工业疲劳),在 1926 年由于工业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出现了 corrosion fatigue (腐蚀疲劳),而在 1929 年以后是 metal fatigue (金属疲劳),这其实是个工科词汇,讲金属性能损耗来着,但也意外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此后还有同名的专辑、小说、电子游戏陆续出现。

二战期间又有描述战争创伤的 combat fatigue 或者也叫 battle fatigue,作战疲劳,可追溯至 1943 年。对慈善组织失望的 donor fatigue (捐款疲劳)和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compassion fatigue (同情心疲劳)现在看起来仍然很好用,但其实也有些年头了,可见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

而现如今的被加上 fatigue 后缀的多半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第一世界疲劳,比如波士顿美术馆的 Benjamin Ives Gilman 提出的“逛博物馆虽然绝对距离走得不多却很累”的博物馆疲劳,还有Star Wars fatigue,pumpkin space latte fatigue,Kardashian fatigue(星战疲劳、南瓜拿铁疲劳、卡戴珊疲劳……)什么的,用以表达对这些泛滥的、always 占据公共话题的东西的厌倦。

这个词组还可以不断接龙下去,达到鸡毛蒜皮顶点的恐怕要数 Whisker fatigue (触须疲劳),此前《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介绍说:当猫将它们的脸深深地扎进碗里,那它们的触须就会摩擦到碗边,这种感受会让猫紧张,使得它们用爪子把食物抓到地面上吃、与其他猫打架或是进餐的时候变得忧心忡忡。

为了知道我们的年轻人现在对什么感到疲劳,好奇心研究所做了一个名为“作为一个当代人,你最近都产生过哪些时髦的疲劳感受”的调查,根据收到的共 4817 次表态,我们发现,人们对娱乐侵占日常的疲劳情绪最为强烈,疲劳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抖音金曲、看不完的新番、躲不掉的花边等等。

动图来自: Reddit

这种娱乐过载疲劳具体可以细分为:

流量偶像疲劳,热搜霸榜,影视剧霸番位,广告牌霸牌,怎么老是这帮人!

网红疲劳,长得都没差,才艺都很垮。

新番疲劳,大片疲劳,综艺疲劳,社交网络疲劳。

好莱坞续集疲劳,一而再,再而衰,三而没眼看。

对微博热门刷不出最新有用新闻疲劳!总是各类流量明星花边新闻以及各种健身交友广告。

其次是关于消费的疲劳:

永远在排队的网红美食疲劳。

北欧极简疲劳。

Mall 疲惫,能逛的永远都是优衣库 zara 和 H&M。

种草疲劳,草是春风吹又生,而我总共就那一亩三分地。

科技产品升级疲惫。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要是超过两年不换就必然会因为半强制的更新而淘汰掉。

感动与自我感动的刻奇疲劳:

社交网络为名人点蜡的云戴孝疲劳。

看见自称吃货的人疲劳。

有趣的灵魂疲劳。

网易云的故事和 QQ 大咖评论千篇一律疲劳。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带来的佩奇疲劳。

以及虽然不算多但仍然值得注意的信息疲劳:

中国或成最大赢家疲劳。

知乎成功故事疲劳。

知识付费疲劳。

区块链创业疲劳。

贩卖焦虑疲劳。

集体诊断 90 后,“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疲劳。

如果要说这一切的共同点,那应该就是,它们都曾经是,或者仍然是很大一部分人所热爱热衷的东西。美丽的新世界,距离现在前所未有的接近。

题图来自: Giphy ©️ fingerindustries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