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服和科技时装之父”马西莫·奥斯蒂,你或许不知道他重塑了现代男装设计

1970 年代早期,还是广告行业一名平面设计师的马西莫·奥斯蒂( Massimo Osti)接触到一项为系列 T 恤做设计的工作,他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刷了自己的定制图案。这对当时的服装界而言,是一种崭新的尝试。

这一技术创新的结果很不错。这系列 T 恤很快销售一空,并为奥斯蒂赢得了“ T 恤之王”的称号。

奥斯蒂实验性的服装创新生涯也由此开启,直到他 2005 年去世为止。除最为人所知的男装运动品牌 C.P.和 Stone Island 外,奥斯蒂还是 Boneville、Left Hand、Massimo Osti Production 男装品牌的创始人。

1991 年,奥斯蒂为 C.P. Company 在纽约熨斗大厦开设旗舰店而设计的一款丝网印刷T恤。

4 月 8 日,《颠覆与重塑: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展,这是“现代男装设计”系列展览的第一场。展览展出了来自意大利服装设计师马西莫·奥斯蒂设计和收藏的 52 件男装,它们均来自美籍华裔服装设计师朱钦骐(David Chu)向中国美术学院捐赠的 36000 余件男装收藏。

这是一个数量庞大、涵盖纬度丰富的男装收藏体系,其中包括了朱钦骐自己自 80 年代起的收藏,和 2003 年他从奥斯蒂处接手的 35000 件左右的男装——这来自奥斯蒂 40 余年时间里收集的男装藏品,以及他分别于 1975 年、 1982 年创建的 C.P .Company 和 Stone Island 设计的男装作品。

在马西莫·奥斯蒂初入服装行业的 70 年代,西方时尚界最鲜明的特征是“重视个性表达”,这得益于 60 年代后期风起云涌的自由主义思潮,它重塑了战后西方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文学、电影、音乐到女权、种族平权、少数群体运动。

70 年代早期,Vogue 杂志就宣称“在时尚界的游戏中,已经没有任何规则可言了。”人们对各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穿着的追求,也使生产过剩的廉价合成服装充斥市场。

一方面,这为奥斯蒂果敢的创新提供了土壤。但在另一方面,他对这种一味追求潮流,而忽视了功能和舒适度的时装市场有些不满。

从一开始,市场上已有的服装款式和面料就无法满足奥斯蒂。一件男装发散出来的很多领域都有可被探索的空间:颜色、材料、形状、装饰细节等,是它们共同决定了“服装设计究竟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奥斯蒂很清楚这一点。他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试验,来摸索其中的可能性。

这种试验基于奥斯蒂自 60 年代开始的男装收藏工作。他收藏来自不同时代、地区和行业的古着男装,比如军用服装、邮递员服装、消防服、潜水服等。这不仅仅出于一种个人的爱好,也是奥斯蒂设计的基础和灵感来源。奥斯蒂觉得,在设计服装时,技术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服装设计师的幻想更重要。这些古着之所以有研究的价值,是因为它们的面料和每一个细节都是出于功能性的考虑,同时又不失美学价值。

马西莫·奥斯蒂收藏的古着

奥斯蒂收藏的一系列军用服装能够最好地说明这点:它们的口袋、褶皱、帽子、内部圈层、皮带轮等细节都设计得十分精美,且都有各自的功能——这领先于同一时代的其他服装设计。当然,这也并不奇怪:军事研究拥有大量的研究经费,可以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做试验,来改良军用服装的方方面面。奥斯蒂对这类服装的技术发展很感兴趣——尽管他是一个强烈的“反军国主义者”——“那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平民的日常穿着中来?”这是奥斯蒂思考的问题。

在拿到这些古着后,奥斯蒂会拆解它们,研究面料和细节背后的奥妙,然后将它们重新编写进自己的创作中。

在整个70年代,黑白打印机这也成为了他进行记录、整理的工具。奥斯蒂会复印一切大小合适的物件:纽扣、口袋、衣领、拉链、衣袖……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归档,以便日后设计时对特定细节的参考。 “创新性的想法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向未来的设计需要对历史的回顾和学习。奥斯蒂系统性地做到了这一点”,朱钦骐说。

奥斯蒂收集了大量的派克大衣( Parka )和野战夹克( Field Jacket ),它们多样化的细节设计丰富了他对服装功能性的研究。

派克大衣源自爱斯基摩人的防风夹克; 1968 年的学生运动中,它还被演绎成了精致的都市风格。派克大衣最突出的设计是可以在脖颈处收紧的兜帽,能够为穿着者在严寒和风暴中提供保护。受美国空军使用的派克大衣启发,奥斯蒂还创造了“可塑兜帽”:在兜帽边缘插入金属线圈,使其和面部充分贴合。

野战夹克也是奥蒂斯喜好的日常穿着,夹克上的多个口袋足够他装下几个黑色笔记本、铅笔、钢笔、烟斗烟草以及布料样本。这也可以看出,服装的功能性可以帮助精简其他装备——你甚至可以两手空空地出门。在对各个国家的野战夹克进行拆解、研究后,奥斯蒂从中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设计:毛衣衬里、开拆卸内层、内袋、拉伸收腰等等,一件服装便能够应对不同的用途。

派克大衣
野战夹克

护目镜夹克( Goggle Jacket )是 C.P. 公司在 1988 年为 Mille Miglia 古董车大赛赞助的一款男装,它源于奥斯蒂对日本民防部队使用的防护面罩的研究。这一设计让服装的功能性得以延伸,起到对眼部和面部的保护作用。

这一造型新奇、大胆的夹克迅速在 80 年代的欧洲流行开来——特别是英国。在玛格丽特·撒切尔还是英国首相的当时,社会的离婚率、失业率和贫困率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护目镜夹克成功吸引到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目光,它为那些 “足球流氓”和被剥夺权利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失望的方式,帮助他们来对抗愈发精英主义的体系。

护目镜夹克

奥斯蒂在服装领域的试验还集中在对面料的革新上,是它们决定了服装的舒适度和基本功能。这和我们传统理解中的服装设计师显得不同,奥斯蒂做的更像是一个面料工程师需要做的事。“为功能性所驱动的设计”,《颠覆与重塑》的联合策展人雅恩( Yann Debelle de Montby )这样形容奥斯蒂在服装上的实践。他一直在和一些最基础的面料打交道:羊毛、棉、尼龙、丝、麻等等,通过实验不同的处理工艺,它们被混合、改进成符合各种穿着需求和风格的材料。

1982 年,奥斯蒂通过“星纹布(Tela Stella)布料开辟了一条新的生产线,也就是在后来成为奥斯蒂代表品牌的 Stone Island 。这款粗糙磨旧的面料立马就成为了当时纺织业的全新概念。“星纹布”的诞生源于奥斯蒂在军用卡车篷布中看到的可能性。原始的篷布面料虽然耐磨、挡风,但过于坚硬。于是,奥斯蒂通过高强度的石洗处理,将它们给软化,让它成为了一款适于人体穿着的面料。

Stone island 推出的另一款冰夹克( Ice Jacket )运动服系列中,奥斯蒂使用了日本东丽公司新开发的 Sway 尼龙,这种尼龙涂有一层含热敏微胶囊的树脂,会对周围温度的变化做出反应。这为服装领域引入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它形式新颖,又兼具功能性。

星纹布材料(pic/ssence、记者拍摄)
冰夹克(pic/design is fine)

为了让每一件新衣服都能从僵硬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显得更加自然和舒服,奥斯蒂早在 1973 年就开启了“成衣染色”的试验。第一次试验后,奥斯蒂发现如果在一次单浴染色中同时染色两种不同的面料,它们会对染色剂产生不同的反应。“同系配色”的效果就这样产生了。这一试验的最终结果是,一件由棉、羊毛、尼龙、橡胶、皮革等不同面料制成的成衣能够在单浴染池中完成染色。它们被赋予了细微而独特的色彩差别,同时又能保持平整、连贯的外观——这使服装完全摆脱了匹染造成的裁剪、僵硬之感。

马西莫·奥斯蒂的成衣染色测试结果

“马西莫·奥斯蒂对现代男装设计史的意义在于,他开始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服装。‘颠覆’指的是马西莫进行实际试验的方法论,这是在他之前的时装设计师所不曾有过的;而‘重塑’则要回到奥斯蒂对古着的利用上。他的每一个设计都有迹可循,但又不是单纯的模仿,总有新的东西在被创造出来。”雅恩对《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说。这也是现代男装设计系列展览选择从奥斯蒂说起的原因。

在意大利的时尚界,马西莫·奥斯蒂被公认为是“运动服和科技时装之父”。在整个 80 年代,奥斯蒂的工作室会每隔两年推出 5 个系列:每个季度 600 件服装,每年至少 1500 件原创设计。也是在同一时期, C.P.Company , Stone Island 和 Boneville 在全球建立起约 800 家批发商店。

90 年代是奥斯蒂在时尚界最为活跃的时期。 1991 年, C.P.Company 在纽约标志性的历史建筑物“熨斗大厦”( Flatiron Building )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得益于20年间在形式和技术创新方面累积的经验,奥斯蒂在接下来的 3 年内,分别创立了 Left Hand 和 Massimo Osti Production。男性时装杂志  Arena Homme plus 还将他评价为“是对 20 世纪 90 年代男装产生最大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然而,这种影响力还未完全被欧洲以外的世界所理解。这也是我想把他带来到中国中国设计博物馆的原因。”朱钦骐对《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说。

1999年,在接受 Arena Homme plus 专访时,奥斯蒂这样描述他自己的工作:“我是在为那些周游世界、穿越不同环境的男士设计服装。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有一个全球性的系列,这个系列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因素,价格、气候和功能,它适合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穿着。把充满设计元素的漂亮衣服卖给有钱人并不困难,想要用最低的价格实现服装最好的性能,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也因为这种理解,奥斯蒂甚至有意地和“时尚潮流”保持着距离,他在男装领域的思考和实践重新定义了“时尚”这回事:时尚不该只是一股被名人带起的潮流。它是人们愿意穿哪件衣服,是一种精神状态。而基于对相应材料和形式的精确的研究之上的服装,是对这种精神状态的尊重。

“服装其实是一门社会科学。你喜欢穿什么风格的衣服,你会选择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物,这就和文学、电影、音乐一样,它是一种文化。” 朱钦骐说。

马西莫·奥斯蒂做的,就是拓宽这一文化的边界,然后把选择权交还到我们手中。

文内图片(如未注明)均来自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和记者拍摄

题图:drapersonline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