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鹏飞执导、曾入选威尼斯日竞赛单元的《米花之味》将在 4 月 20 日登陆内地院线。它以一种克制的姿态,聚焦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话题——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米花之味》讲述了一个外出务工的母亲叶喃(英泽饰)返回家乡后与女儿喃杭(叶不勒饰)之间由陌生、疏离到互相理解的故事。
这是导演鹏飞的第二部长片。他的第一部长片《地下香》同样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威尼斯日单元。威尼斯日创办于 2004 年,是一个以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为模板的单元,旨在挖掘新锐导演。鹏飞的这两部作品都是关注社会中边缘人物境遇的电影。
米花是傣族的一种传统食物,代表祈福和团圆。在构想《米花之味》时,鹏飞通过一位做社工的朋友了解到云南沧源存在着不少留守儿童,于是便前往那里实地考察。为了让那里的人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鹏飞最初是以志愿者而非导演的身份介绍自己。女主角英泽在开机前四个月来到沧源,体验当地的生活并与片中饰演自己女儿的叶不勒培养默契。
除了英泽,影片中其他角色都由当地居民演出。虽然鹏飞在选择演员上有一些标准,比如面对镜头放松并且生活和电影故事相似,但他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指导这些没有表演经验的演员。
“我很期待那种,我不太指导,然后他们给出我的自然的东西。我不会跟他们说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要做得多精准那样,反而那样他们就僵了。”鹏飞说。
叶不勒在生活中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她的父亲常年工作在外。鹏飞曾问她,要是父亲突然回来她是否会高兴,叶不勒回答说会感到陌生。这和影片呈现的情况如出一辙。
虽然处理的是一个有冲突的话题,但是鹏飞表现得很克制。这样的手法以及对一些幽默元素的运用让《米花之味》得到了不少褒奖。《好莱坞报道者》称《米花之味》是一出充满对比和冲突的戏剧,它美丽、苦乐参半、机敏而令人愉悦。《综艺》则说它没有矫情做作,而是洋溢着生机与活泼。它在豆瓣上亦有不错的评价。
谈到影片中的幽默感,鹏飞说:“都是从生活中来的,90% 的故事都是真的。一说现实主义题材,都有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这当然是一种方式,能够直击人心。很多很经典的作品也都有这样。我觉得也许我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跟观众交流。”
鹏飞举例说,影片里有母亲载着四个孩子的情景,现实中他曾在一车里载过 13 个孩子。他们因为晕车把车窗摇了下来,一边吃瓜子一边往外丢壳。
在国内导演中,鹏飞属于典型的走电影节路线的一批。《地下香》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欧洲影评人最佳影片大奖,《米花之味》则于威尼斯电影节、FIRST 青年影展、平遥国际电影节等地方亮相。
第一部《地下香》之后,业界有了一定名气的鹏飞接到了各类项目的邀请。他说对商业和艺术电影都不排斥,“反正就是有一个基准,就是剧本或者故事还是要有人文的关怀或者有深层的意思去表达。”
《米花之味》并没有像《地下香》那样通过电影节的创投获得资金,因为鹏飞觉得太耗时间,不过《米花之味》仍然获得了大约是《地下香》1.5 倍的预算投资。主创团队也有所升级,除了第一部就和鹏飞搭档的演员/编剧英泽以及混音师杜笃之(曾获第 54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大奖),《米花之味》请到了台湾著名摄影师廖本榕担任摄影指导,陈博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担任剪辑师,还有与北野武合作多部电影的铃木庆一负责配乐。
鹏飞曾与导演蔡明亮一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廖本榕,廖本榕又把陈博文介绍给了他。至于铃木庆一——“我在山里开车的时候会听一些音乐,听到了《座头市》(北野武执导、铃木庆一配乐)的音乐,很吸引我。因为它既传统又现代。这部片子也是在描写乡间的故事。铃木庆一在里面会用锄头的声音、脚踩泥巴的声音等去组成音乐的元素,同时又有电子。这和影片要表达的传统和现代的碰撞联系在了一起,或者是城市与乡村的碰撞。”于是,同样是北野武粉丝的鹏飞通过邮件联系到了铃木庆一并建立了合作。
蔡明亮对鹏飞的影响还体现在电影语言上。在蔡明亮的介绍下,鹏飞看了许多老电影,学习在不靠技术夺人眼球的情况下讲故事,以及如何把人与环境结合,“所以《米花之味》比较少有特写,相对来说是让镜头远一些,然后人在镜头里走来走去或者表演。”
《米花之味》是鹏飞第一部在内地院线上映的作品。虽然在电影节和路演获得的口碑不俗,目前的排片情况并不理想,首日排片率只有 0.6%。围绕它也没有形成一个被大范围公众同时关注的话题——比如像之前《嘉年华》呼应性侵的新闻热点——先期的口碑和传播对《米花之味》最终的票房会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院线也要做生意,所以会多排商业片,”鹏飞说。“艺术片来讲,目前还是口碑比较重要。一开始可能比较少,(观众)看完觉得好,那么慢慢就会上来一些。”
内地上映的版本时长为 95 分钟,相比威尼斯电影节的版本少了七分钟。导演鹏飞的解释是,他后来出于节奏紧凑的考虑删除了一些镜头,内容上并没有受到影响。
题图来自:豆瓣电影,文中图片由片方提供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